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解读与浅论徘徊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苏轼,是如何把儒家的入世思想与释老的出世思想融会贯通合而为一,以及该思想对其散文创作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阮是南宋中兴时代的爱国诗人,有《义丰集》传世。在其思想中,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占主导地位,道家消极出世的思想一直与之伴随。其道家消极思想及刚正不阿、重人格尚气节的个性,使他不愿依附权臣而弃官归隐庐山。  相似文献   

3.
《荷塘月色》一流露出朱自清当时内心存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也展现了他在经受痛苦后,改于再次直面人生的狷介形象,这表明朱自清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他身上存在着中国传统人儒道互补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4.
儒、道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渗透既深刻又悠远,所以,历代文士无不受其影响。陶渊明的入世为官与出世隐居也是受儒道的人生进退之道的深远影响,是入世与出世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苏曼殊是中国近代社会一位独特的人物,其思想矛盾复杂,始终在出世与入世的痛苦抉择和情与理、僧与俗的无奈彷徨中挣扎,其一生都是一个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6.
李白在河南     
李白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多次游历河南。关于李白的思想,我们认为用入世和出世相互矛盾、交互消长可概而括之。这种思想矛盾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开元、天宝两个阶段:开元中李白入世思想较浓,出世思想较淡;天宝中李白出世思想较浓,入世思想较淡。而李白在河南的生活,恰好为李白两个思想阶段的高峰期。因此,认识、研究李白在河南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白思想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曾受诸子各家思想的影响和熏陶,这是毫无疑义的。不过,李白对诸子各家的思想究竟采取什么态度,诸子各家思想又对李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一个颇有分歧的问题。我认为,李白对诸子各家思想并不一味采取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的态度,而是有肯定的一面,又有否定的一面。并从诸子各家思想中取其所需,以互相补充,并把儒家思想与任侠思想、纵横家思想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他思想矛盾中积极入世的方面;同时他又将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自己思想矛盾中消极出世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传统佛教一直被世人视为远离尘世的出世之道.近代著名佛学大师太虚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不仅在理念上主张积极入世,普度众生,而且在行动上提倡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太虚本人为此身体力行,也因此倍受褒贬.究竟应如何看待佛教传统与现代、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关系的呢?本文拟从太虚大师与蒋介石的关系为切入点,对如何把握出世入世的分际,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宗教体系中,有些宗教主张出世,而基教教与这些宗教则有很大不同。基督教思想中有许多入世思想。这在耶稣由天国来到人间拯救人类,基督教的教义、宗教仪式、宗教事务、宗教经典、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提倡创造物质财富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一文流露出朱自清当时内心存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也展现了他在经受痛苦后,敢于再次直面人生的狷介者形象。这表明朱自清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他身上存在着中国传统文人儒道互补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孔子思想是入世或出世问题的争辩中,大多数论者将之归于入世一维。在孔子入世思想的背后,其实也隐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出世追求,两者是相辅相成、相融一体的关系,并不可截然分开。孔子的出世情怀在诸如个人修身、政治理想、道德情操和人生境界诸方面都有丰富而精彩的展现。在对孔子出世情怀进行美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或可发掘其中更为卓越的哲学性审美价值,这对于读者的人生建构或审美需求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学生出世、入世目标追求心理与就业压力的相关性。采用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量表和大学生就业压力测量问卷,对湖南省五所普通高校679名大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呈中等偏上水平,入世目标追求心理高于出世心理,出世、入世目标追求心理与就业压力呈显著性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大学生出世、入世目标追求心理是就业压力教育管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历来提起苏轼的超然文化,通常认为指的是苏轼的那种游于物外、不问世事的道家出世思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超然思想应该是儒家入世思想与道家出世思想的有机结合,而这对苏轼本人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邢慈静所生活的明代末期,上自皇室下至平民宗教信仰极盛,她自幼便濡染了浓厚的佛道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她大半生从精神上摆脱厄运的“法宝”。她晚年自刻的《芝兰室非非草》木板诗集,字里行间都散射着佛光道影,反映了其自出嫁至终老的佛道思想轨迹,让人看到了一个实践了佛家“出世”即“入世’的精深教义的女信徒。  相似文献   

15.
一、人生观:积极的入世精神和剔除形骸的出世精神 千百年来,在中国学史上,对后代思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影响的莫过于庄子和屈原了,且其影响往往集于同一人身上而达到融合状态,二人高洁的人格和其浪漫主义学成就已成为了学史上的定论。但是,在同为浪漫主义思想之下的个体仍旧有着不可忽视的个性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维少年便有积极出世之心,又一生参就佛理,遭诸多打击后生出出世之念。后受南宗禅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亦彼亦此、非彼非此”的“引儒入禅、以禅化儒”之思想模式,并以这种模式来解决他入世与出世思想之矛盾,而这种模式真能让王维达到“何往而不适”之境界吗?王维既想有儒家的事功作为,又想“空”物“空”心,保持出世之超脱,这是根本无法办到的。理论上他能做到引儒入禅、以禅化儒,可实践上他却永远不能完全做到“何往而不适”。  相似文献   

17.
屈原的人生和思想在中国古代士人群体中具有普遍性,因而屈原精神影响深远以至形成一种传统.从屈原入手考察历代士人在面对入世与出世矛盾时所采取的处理方式的复杂性;从屈原的自杀,到后人的离骚、庄子、佛,直至苏轼的三教汇通旷达圆融,从中可见士人处世哲学思想的逐渐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贬谪黄州是其一生重要的转折点。“乌台诗案”之前,苏轼“奋厉有当世志”,以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为指导,积极用世;贬居黄州之后,苏轼思想发生巨大转变,在词作方面进行创新,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思想意蕴与人生情怀。这些词作一方面反映出苏轼遭贬之后向往隐逸生活的出世情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执著于现实的入世情怀。  相似文献   

19.
金元时期全真教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教合一,返本归原;性命双修,先性后命;积功累行,功行双全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全真教思想在对唐宋以来我国思想界三教合一、凸现心性这一主流趋势做了充分回应的同时,也对“生与死的关系”、“出世与入世的关系”这两个古老的话题给出了自己超越三教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在李白的身上既有盛唐士人入世进取的理想化境界,也有道家和佛家的出世隐逸思想,特别是在他仕途失意之时,道家思想带给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能力,形成了他飘选洒脱的气质.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简单朴实,却意蕴深厚,诗中表露出的孤独感,让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