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说明:本文中的职业类别划分均为职业小类,类别划分依据<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09版> 数据来源:麦可思(MyCOS)-中国职业信息数据库、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专业类别毕业生的择业焦虑差异。方法:随机抽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专业类别毕业生择业焦虑的表现差异不显著,但在择业焦虑问卷和焦虑源分问卷上得分差异显著。结论:不同专业类别毕业生在求职技能、职业能力、一般能力和就业环境等4个因子方面的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试析我国职业分类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职业分类,它是指依据一定的科学方式和标准,对不同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和归类。由于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结构与功能,从管理角度看,这就需要对不同职业的类别进行划分,以确定它的归属。分类工作不仅要有正确可靠的依据,而且还应当遵从科学规范、先进合理、内容完整、层次分明的基本原则。 1.科学规范原则 职业分类的关键是职业标准化。因此,科学规范是它的基本要求。只有完成了科学规范的职业分类,才能真正实现职业管理的  相似文献   

4.
职业技术教育是否应有独立的类别?应该是什么类型?至今尚未形成共识。教育类型的划分虽众说不一,但人们趋同的认识是按人才类型划分,以培养目标为依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职业技术》2006,(9):62-62
职业是具有一定特征的社会工作类别,它是一种或一组特定工作的统称。我们以往经常使用“工种”“岗位”等概念,实质上就是将职业按不同需要或要求进行的具体划分。一般,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因此,职业与工种、岗位之间是一个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职业分类明确就业实行准入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正式颁布,它是由中央、国务院50多个部委共同参与,各行各业的千余名专家学者集体编制完成的。这是对我国社会职业第一次进行科学规范的划分和归类,全面反映了我国社会的职业结构,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领域的空白。经过充分调查分析和反复论证,(大典》把我国社会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一、职业及职业分类的意义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它具有五个基本特征:一是目的性,职业活动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能评价方法具有领域特殊性,厘清不同职业类别的职业技能评价方法的内部规律和差异性,对开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学业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质性研究范式,对不同职业类别的职业技能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可以从情境性和行动类型两个维度划分职业技能评价方法;简单的“对—错”标准无法实现对职业能力的评价;纯的结果导向评价也不能对职业能力进行准确评价;计算机虚拟仿真测试无法代替线下实操考试。在设计职业技能评价方法时,建议根据情境性要求和行动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采用事实性标准,注重使用整体性量规和分析性量规,将结果导向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关注计算机虚拟仿真测试的效度和职业适切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一直采用的旅行社水平类别划分已不适应于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表现为与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日益明显。我国需要借鉴欧美国家旅行社的垂直类别划分模式,制定出适应于我国旅游市场特点的分工体制,调整现有的旅行社类别划分现状,是解决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危机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有扎实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特殊教育教师。目前特教学校教师的质与量远远不能满足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但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原因,只有少数在毕业之后从事特殊教育行业。为了特殊儿童能够更好地成长和融入社会生活,更多的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国家政策扶持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培养特殊教育教师应关注职业素养;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建立特教实习教师资格制度;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基于理论,划分详细,融入实践,鼓励创新;形成全社会人人关注特殊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界定了注册工程师制度及注册工程师级别划分的涵义,而后介绍了英国与美国注册工程师制度中的级别划分:前者通过不同的会员身份以及不同的注册工程师类别加以区分,后者则在注册过程中为申请者冠以不同的称谓,规定不同的从业范围.工程师的级别划分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和后续的职业发展.我国的工程师制度也可在原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础上通过标准的严格控制促进其与国际工程师资格的相互认可.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使用心理量表对422名2023届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探讨毕业生就业心态与求职行为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发现:毕业生认为就业主要受社会变化、岗位技能与知识需求变化的影响;求职行为会影响就业结果,而求职行为受到职业目标、求职清晰度、主动性和完美主义等心理变量,以及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等人口学变量的共同影响。本研究表明,要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求职行为,构建全周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以促进新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职业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它是劳动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体现。随着职业的发展变化,要求社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职业分类的产生与发展。所谓职业分类即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它是一个国家形成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研究的基础,对于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分类都影响并制约着其国民经济各部门管理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提高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为探索区域性师范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指导当地毕业生如何更好就业,并且进一步思考如何建立不同区域毕业生能力评价体系,以重庆师范大学毕业生为例,通过问卷和专家访谈的形式开展对重庆师范大学毕业生五大就业能力(即职业认同、专业知识技能、社会资本、个人适应能力和就业求职力)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师范毕业生由于性别,户籍,培养类别和专业等因素的不同会导致就业能力的显著差异,全社会应形成多方合力来提高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研究》2007,(5):131-131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新疆外)的就业情况。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364.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348.25万人,就业率为95.6%。根据以往专业类别划分标准,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就业率分别为96.80%、96.44%、96.26%、96.10%;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科学实验的本质特征出发 ,阐述了科学实验的类别 ,并且指出这种划分是相对的 ,而且是以这种类别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6.
魏敏 《教育导刊》2011,(9):65-67
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是在大类专业下开设的、面向这个职业类别中的一种特定的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大类专业是指学校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本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而开设的面向某一职业类别的专业。一般来说,大类专业是学校的骨干专业。大类专业下面设置若干个专门化方向.每个专门化方向面向这个职业类别中的一种特定的工作岗位。同一大类专业具有相同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通用课)。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包涵了在从事这一职业类别中一定的专业岗位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多采用综合化的形式,以培养专门化技能为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职业技术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新变化的基础上,论述了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探索了符合计算机基础教学规律的分层教学方法;统筹规划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建立了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组织及其分层结构的划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模块化设计、专业类别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与组合模块课程体系的设置.  相似文献   

18.
1987年联邦德国修订并通过的新《职业教育法》重新审订了本国职业教育目标,更确切地界定了“职业技能”概念,对职业类别作了新的划分,更新了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革新是在新技术、新工艺迅速运用于生产,社会对产品和劳动成果质量要求大大提高,工业和手工业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刺激现行职业教育系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忽视的问题,提出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文章根据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低、家庭和社会资源的拥有情况、是否有创业欲望、就业竞争优势等因素把大学毕业生分为四类,然后根据类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并提出根据类别合理提供有效就业信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底层形象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层”到目前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本文借助社会学上的标准,主要吸收了中国一些社会学研究者的最新成果。他们在职业类别的基础上,依据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1)这三种资源的占有程度,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做了较为客观的划分。根据他们的研究,底层很少或基本不占有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