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其发展和完善的程度已成为衡量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标志。文章立足于我国村民自治的立法和实践,运用宪法与行政法的相关理论对村民自治的涵义进行阐述,分析了村民自治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作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村民自治不是内生型的,而是由国家力量推动的结果,在这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国家力量的介入和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国家与社会在村民自治中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增强国家对社会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社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升基层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政治素质,真正实现村民的"自治".因此,在村民自治面临国家与社会关系错位的实践困境这一社会背景下,运用"国家与社会"理论范式考察村民自治的发轫及其制度化历程,探讨如何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促进村民自治的顺利开展,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农村的贯彻实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就,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农村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由于传统观念、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造成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关系复杂,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发展,应针对造成双方矛盾的原因入手,达到化解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入手 ,认为村民自治因其所具有的内在机制而能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它能增强农村资源动员能力、减少村民的非制度化参与、约束村组干部的不良行为、有效抵制乡镇过度提取。文章还强调 ,只有解决好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管理从传统社会到转型期社会,其管理主体、性质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后,村民自治使村级组织不再是政权组织,而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霍山县落儿岭村为例分析得出,农村社会管理有两方面途径:一个是切实贯彻村民自治制度,强化农村正式组织即村党委和村委会的管理;另一个是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即村民自治对农村社会管理的作用。一个强有力的农村正式组织需要从几个方面建立,即发展村级经济重塑农村正式组织的权威,村级社会管理需要精英治理,村级社会管理需要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深刻的矛盾,作者结合农村社会的基本形态,从另一个侧面对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困境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1 99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认为中国村民自治的成长从上看需要体制性的行政放权,从下看则需要现代社会组织的发育。村民自治是现代民主-国家建构中产生的,其制度设计中蕴含着现代民主理念。但中国的村民自治具有国家赋权的特点,民主自治的立法精神能否落实取决于行政放权所提供的体制空间。村民委员会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制度性的自治平台,需要农民组织化参与。传统的家族组织不可能为村民自治提供所需要的组织资源,反而会扭曲村民自治的精神。只有市场化过程中形成的理性化社会和农民的自我组织,以及在民主自治实践中培育的农村公民社会,才能为村民自治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8.
边疆民族地区村民自治作为全国村民自治的缩影,既有全国共性,也有地方个性。探讨其未来发展,既要并秉承历史的维度,又要立足本土,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9.
从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角度来讲,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应该坚持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相结合,深刻认识村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涵和特点。我们应以全体村民的民意为农村自治制度的权威基础,建立村党组织领导农村自治的工作机制,吸纳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参与,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运作,在某些行政管理体制和党组织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大胆改革,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民主化浪潮推动下的今天,村民自治对当前农民的社会心理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农民由传统社会心理逐渐向现代社会心理转变,表现在权力崇拜心理的弱化、参与意识的大大提高和权利义务认同心理的显现。但传统社会心理的不良因素还未完全消失,我们理应为农民社会心理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基层民主为国家民主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自然村的社会属性使其具有自主治理的倾向与可能.农业合作化初期的初级社、人民公社制度稳定期的生产队是当代中国村民自治早期实践形态.改革开放以后实至名归的村民自治活动最早也从自然村开始,但当国家将村民自治作为一项正式制度在全国推行时,大多数村委会却是在原生产大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多个自然村组建行政村具有组织成本优势,但自然村同时也是制约行政村权力的民间力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学习型社区,学习化社会的构建,社区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欠发达地区的社区虽然发展的不完善,但也在探索中前进。本文从当下的时代背景出发,研究与探索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发掘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的个性特征,并且针对当下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趋势尝试性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序良俗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其产生是基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公序良俗原则确立的基础具体表现为法理基础、价值基础、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财政自治是民族自治地方一项重要的自治权利,是民族自治地方利益的重要体现。财政自治权的有效实现是其他各项自治权利得以落实的基础保障,是振兴民族经济,推动地方发展的关键。民族自治地方应在国家统一的财政体制下,结合民族与地区特点,依法实现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财力微弱,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差,需要国家为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实中的乡村关系,并没有制度设计上的乡村关系那么和谐美好,同时存在"过度行政化"倾向和"过度民主化"倾向。重构新型乡村关系,可尝试提高村庄自主治理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抽象化、动态化以及非特定化的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无论其内涵还是外延都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民事法律调整社会关系时的固有缺陷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稳定性。研究公序良俗原则是为了尽量克服和避免由于其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仍然可以从立法完善、司法适用层面进行规制,以便使公序良俗原则更好地发挥克服法律局限、维护公共秩序、协调利益冲突、追求实质正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城市形象定位的概念及意义,论述了中国欠发达地区城市形象定位的原则,提出了该地区城市形象定位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关注日常生活的理论中,面对面互动及言语交流,具有构建社会秩序、主体实现自我表达、传递道德价值、连接个体与集体的意义。基于这样的理论视角,通过研究者经历其间的几个个案,对黔东南一个侗寨侗人日常生活中的爱面子、重礼性、讲闲话、好议论展开研究,与侗族社会文化中的结构性范畴相结合,对面子、礼、闲话概念做出了更具地方性和动态性的理解,并对侗人的自我实现和集体生活的意义做了丰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金融政策对于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对于采取财政金融手段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规定。在遵守法律规定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中央政策各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利用财政预算、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等财政手段,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政策性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等货币金融手段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对策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明显比较优势和开发环境差的共同特征的分析,揭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面临的认识上、体制上和资金上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