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三姐是壮族地区家喻户晓的传说人物,其千年传播和广泛辐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刘三姐传说的口头、文本、大众传媒等三种主要传播方式进行梳理、描述和分析,发现随着传播模式的不断多样化,刘三姐传说更易于被受众接受,这也是今天刘三姐传说传播范围更加广泛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本身所代表的观念看,刘三姐的传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刘三姐的传说是刘三姐文化建立价值和观念,形成社会习俗、制度,信仰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方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刘三姐传说的文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本身所代表的观念看,刘三姐的传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刘三姐的传说是刘三姐文化建立价值和观念,形成社会习俗、制度,信仰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方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清代文人笔下的刘三姐传说展示的是传统社会文人们的“白日梦”。清代文人通过对民间流传的刘三姐传说的改编,在幻想中满足了成为民间歌王的“野心”,以及对传说中天才歌手刘三姐产生的“性的愿望”。清代文人对刘三姐传说的记述具有重要意义,但研究者又不能不注意到清代文献中刘三姐传说的记述者从个人趣味出发生发出的种种想象导致的民间创作面貌的改变。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不能保证刘三姐传说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刘三姐传说中化石主题的文化意蕴是生殖崇拜,在生殖崇拜文化中,又体现为对生命繁衍的渴求和对农业丰饶的崇拜,刘三姐化石主题主要体现为对后者的崇拜。普遍性的化石主题成为解开刘三姐文化生命力之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刘三姐有关传说的各种特点,阐述其故事内在的根本联系和必然规律。说明一位歌仙对一个民族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多层面的,引领和鼓舞一个民族从社会的原始状态逐步走向理想的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8.
"印象·刘三姐"是以"刘三姐"为主题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讨论"刘三姐"传说的起源与流播不仅对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这一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很大的价值。据现有文献资料,"刘三姐"传说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型,这一人物并不具有征实性。"刘三姐"传说在明清时期的流播范围小,故事单一。而在五四之后,其流播区域渐广,故事也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9.
吴越文化与百越文化有渊源关系。顾希佳先生在书中提到吴越地区的许多宗教民俗事象,都与岭南地区有相似之处,例如五色米饭、花棚会与跳禾楼、拉柴宝塔与抢包山、男扮女装的僮子与歌仙刘三姐(妹)等等,可惜书中没有对此展开比较研究。顾先生在书中主要是介绍吴越神歌,并将其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萨满文化和古代中原的傩文化进行比较研究。顾先生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研究百越文化和岭南歌仙刘三姐(妹)的传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对“刘三姐”的探研,从清代即始,“五四”以后,随着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关注刘三姐的学者越来越多。1925年广西柳州象县人刘策奇发表《刘三姐》一文以来,“刘三姐”研究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1925年至新中国的成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  相似文献   

11.
刘三姐虚实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从传说的本源性及广东阳春铜石岩石刻考察,刘三姐实有其人,其初始是民间杰出歌手.铜石岩石刻是迄今唯一可信的记载真实刘三姐信息的文献,其后600多年几乎无文字记载,全凭口耳相传.明、清及其后所记载的刘三姐,属后人传说中之演绎、兼容、虚构及衍生,仅是一种多元民俗文化的意象和裁体,不可混淆于本真刘三姐,学术界当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2.
刘三姐的文学和文化形象都是丰富多采的,也是发展的。刘三姐形象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巫仙形象的性质与特征,刘三姐的巫仙形象体现了广西壮族宗教的原始性、创生性和非整合性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壮族开放包容的民族性格特征,刘三姐的巫仙形象说明了壮族的宗教信仰依然在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西宜州一带刘三姐歌谣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已经形成独有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演唱魅力,它是一代代优秀歌手智慧的结晶,是壮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歌谣含义、艺术特色、曲式特点、演唱魅力等不同视角,归纳宜州当地歌谣的音乐特点,为收集、整理、研究当地民间音乐工作提供帮助,对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伯温是历史上的“王佐”、“帝师”,是明代皇朝创立的开国元勋;更是植根于中华大地民间口耳相传的神人,能掐会算,未卜先知,身怀济世之才,择明君以匡扶天下,具有雄才大略的得道高人;他儒道互补,失意时著书立说,以浇胸中块垒;得志时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刘伯温是中国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化身和道德楷模.刘伯温传说的繁衍,体现了人民大众的美好愿望.挖掘与保护刘伯温传说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促进当代和谐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支嘎阿鲁是彝族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有关他的神话、传说和典故,广泛流传于云、贵、川、桂四省彝族地区,自古以来他都是彝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对于支嘎阿鲁这样一位对彝族人民影响深远的英雄人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发展演化的视角,对流传民间和古籍记载的有关他的传说故事进行梳理和剖析,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支嘎阿鲁身份的多重性以及从他身上折射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春天,万物复苏,微风拂面;夏季,绿树成荫,阳光灿烂;秋天,北雁南飞,落叶蹁跹;冬日,银装素裹,苍茫纯洁。四个季节,四种心情。我们享受春日的喜悦,感受夏日的激情,分享秋季的收获,体验冬季的高远。四季,总是被赋予着浪漫的气息。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看看东西方文化都有哪些关于四季不同的传奇故事吧!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位两面性突出的人物,是一位平庸的君主,而民间或艺术舞台上的刘备是一位"明君",一位帝王传承中的正统皇帝.刘备形象的衍变有一个历史过程.东晋、南朝、南宋时期南北分裂,偏安江南的统治者极力提倡忠君、爱国,"抑曹扬刘"之风蔓延,是刘备形象衍变的社会历史原因.古代社会的天命史观强调"膺期命世"、"天授人与",帝王是感天而生的神物,其形体、性情、行为无不受自于天,影响着史书的编纂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舞台上刘备"真命天子"形象的哲学基础.儒家德治思想中的贤人政治、明道有德、顺应民意是其衍变的思想根源.古代宗法社会的血缘崇拜,在国家权力的传承上,强调"一系相承"的"家天下",是其衍变的社会心理原因.刘备个人的政治品格也在衍变中起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阅读《左传》,就像是在看一出女性的悲剧 ,在那个男性话语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女性的地位已经沦落到了无以复加的卑微地步。在男性掌权的统治中 ,绝大部分的女性在面对男性的安排时 ,被悲剧性地定格为各种各样的角色。对此 ,她们如同一群无助的羔羊 ,除了服从 ,只有沉默。  相似文献   

20.
《皇越春秋》是一部受《三国演义》影响的汉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思维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许多相似之处。黎利与刘备为践行仁义而奋不顾身,身经百难而屡次化险为夷,天助民愿之下却屡次坚辞拒绝登上高位。在作家的笔下,他们是言行一致、谦逊有加、有勇有谋、广开言路、贤明仁德的化身。他们登上帝位,不是获取权力,而是要承担更高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