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少君的诗     
李少君 《大理文化》2012,(10):51-52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草根集》、《诗歌读本:三十二首诗》、《蓝吧》、《在自然的庙堂里》、《那些消失了的人》等,主编《21世纪诗歌精选》,诗作入选《大学语文实用教程》等数十种选本,并被翻译、转载。主张的诗歌“草根性”已成为21世纪汉语诗歌关键词,现为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大学硕士生导师,一级作家。  相似文献   

2.
刘伟 《世界文化》2007,(5):13-14
伊兹拉·庞德是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对20世纪美国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初,他曾先后发起了“意象主义”和“漩涡主义”的学运动。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他却因自己在战争中的言行把自己置于了政治与学的真正漩涡当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刘伟 《世界文化》2008,(12):18-19
2008年度的美国露丝·里利诗歌奖授予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同时他还获得一百万美元的奖金。该奖项是目前美国最享有声望的诗歌大奖之一,是由美国最负盛名的、创办于1912年的诗歌杂志《诗刊》组织评选,药业巨头露丝·里利1986年创设的。  相似文献   

4.
任何信息的传递都必须借助媒介,《诗经·卫风·氓》:“非我延期.子无良媒。”可见.无媒不足以传.无论物质还是信息。诗歌作为一种信息,它的传递当然也要借助媒介。然而诗歌传播媒介丰富而多样,人类传递信息所用到的各种媒介.在诗歌传播中大都可以用到。  相似文献   

5.
刘畅 《世界文化》2012,(11):34-35
20世纪初,俄国象征派诗歌的全盛时期,出现了以别雷、勃洛克为代表的“年轻一代”象征主义者。安德烈·别雷,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其长篇小说《彼得堡》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卡夫卡的《变形记》一起,  相似文献   

6.
卫绍生 《寻根》2005,(5):88-92
魏晋文体论兴起之后,对诗歌体式的探讨就成为诗歌理论家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梳理各家对诗歌体式的探讨,不难发现,在各体古典诗歌的起源问题上,大抵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以零星出现的散句为依据追溯诗歌体式的起源,一是以出现较为完整的诗歌体式为依据论述各体诗歌的起源。现今所能见到的六言诗起源诸说,大抵也表现为上述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关雎》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歌。它站在我国诗坛的突出地位上,为我国诗歌的创作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只是挑其主要贡献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见心的诗     
李见心 《大理文化》2012,(10):53-55
李见心,1968年11月生于抚顺,现居锦州。中国作协会员。1987年起先后在《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人民文学》等刊发表诗作。作品曾被收入2003——2011年度《中国最佳诗歌》等多种选本。诗作曾多次获得全国诗歌大赛大奖及全国十佳诗人奖等。著有诗集《初吻献给谁》《比火焰更高》《李见心诗歌》《重新羞涩》《五瓣丁香》,长篇小说《心灵捕手》《有字天书》。现供职于锦州市文联。  相似文献   

9.
普罗旺斯抒情诗的重要性尚未为国人所认知。20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曾说:“最令我们关注的两大抒情诗传统是希腊诗歌和普罗旺斯诗歌。从第一种几乎诞生了古代世界的所有诗歌,从第二种几乎诞生了现代所有诗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9日,在半个多世纪以后,西班牙人把一位世界级的艺术巨匠用土壤等材质咏叹的诗歌,带到召开第29届奥运会的北京,一场名为《材质的诗歌》的毕加索旷世奇品展,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展出。一如西班牙驻华大使为该展赠言表述的那样,“站在不远处凝神倾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激动人心的巨响和响彻云霄的掌声中,主题为《材质的诗歌》融合了和谐精神和通用美学理念的毕加索陶艺展,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展出。这将在近年来中国和西班牙两国不断加强的文化活动中拉开一个崭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诗歌物语,是中国诗歌中独有的物象语言,它是诗歌意境形成的核心语言要素,是诗歌语言的独特性所在,它能使诗歌表达感情出奇制胜,也是解读诗歌魅力的一把钥匙。揽物抒情,情系心结,意象营造,加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诗歌结构的组织,经过一代又一代诗人的运用和发展,就使诗歌物语成为诗歌艺术的独特语言。  相似文献   

12.
余冰 《寻根》2013,(2):101-104
1931年之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支部的留日学生相当活跃,先后出版的文学刊物有《杂文》《东流》《诗歌》(后改名《诗歌生活》)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歌不喜浅露 ,讲究含蓄 ,每每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诗歌中的一些常用意象 ,在历代诗人的反复吟咏中 ,形成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能渲染特定的气氛。比如 ,梅花寓含高洁 ,牡丹象征富贵 ,明月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芳草喻指无尽的相送惜别之情 ,等等 ,都是无需明言就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鸿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之一 ,在几千年的中国诗歌长卷中 ,鸿雁的影子时时可见。早在《诗经》与《楚辞》的年代 ,鸿雁就进入了诗人的视野。《诗·小雅·鸿雁》全篇以鸿雁起兴 ,以“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鸿雁于飞 ,集于中…  相似文献   

14.
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英国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比肩的大诗人,创作了《牧人月历》、《爱情小诗》(亦译《小爱神》)、《祝婚曲》、《仙后》等诗歌,李赋宁先生指出,斯宾塞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他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的叙事、抒情和讽刺传统,在乔叟和弥尔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赢得了‘诗人的诗人’这一美誉”,他“所建立的英诗传统是一种富于音乐性和图画性的诗歌语言,诗歌的背景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梦幻世界,叙述方式是讽喻性的,写作目的是道德的和严肃的”,“对他同时代和后世的英国诗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诗歌之王巴尔蒙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羽 《世界文化》2012,(4):18-20
提起俄罗斯诗歌,我国读者立刻都会想到普希金,想到阿赫玛托娃,他们被誉为俄罗斯诗坛的太阳和月亮。而对于20世纪初的诗歌之王巴尔蒙特却不甚了解。其实,巴尔蒙特当年的名望远在阿赫玛托娃之上。康.德.巴尔蒙特1867年6月4日出生于舒亚市附近的一个庄园。因参加学生秘密小组,为民意党散发传单,他被开除了学籍,中学没有毕业。1886年秋,他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因参加学潮,再次被开除。  相似文献   

16.
马载明 《寻根》2008,(6):96-99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产物。古代创造的数量众多的成语,主要来源于历史典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诗经》这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中演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歌中颇多描写“梨花”的作品,诗人尤好以“梨花”喻女子之白皙。例如《全唐诗》卷164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二云:“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根据张为《本事诗》记载,《宫中行乐词》系李白醉酒后应唐玄宗之召而为,诗咏杨贵妃之雍容华贵。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与茶事     
从文化诗学的角度看,诗歌不仅是审美的,也是历史的,它是历史记录的一种方式。将唐代诗歌作为一个文化窗口,可以窥探到这一时期发生在茶事与茶学观念上的重要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诗歌的情思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诗人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否则就很难成为诗人,至少不能成为著名的诗人。在这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里,诗人同家人的感情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国的诗歌,自古至今,这方面的作品很多。  相似文献   

20.
“夏洛特姑娘”的故事是西方文学和艺术中的常见题材,尤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以此为题材的诗歌、绘画作品更是佳作迭出、情态各异。“夏洛特姑娘”是中世纪骑士传奇《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在亚瑟王的王宫所在地卡麦勒城附近,有一座盛开着百合花的小岛,名叫"夏洛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