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力求生命化、诗意化,教学的着意点当如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所期待的“传送生命的气息”。面对每一篇诗文,如同面对着一个个生命之魂,能感受到生命的脉搏、生命的气息、生命的震颤、生命的芬芳……屈原的《离骚》,让我们明白生命可为国兴而生,也可为国灭而亡;李白的诗让我们懂得生命要彰显个性与自由,绝不屈从富贵权势;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让我们知晓生命苟活,只为“通古今之变,成一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本身是“有缺憾的艺术”。它的缺憾,主要是因为细节的处理不完美:“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目标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后感悟到要珍爱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我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去朗读,去品位,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放牛     
能够唤起我童年回忆,也能让人对生命产生敬重的《放牛》; 寒冷中的一股暖流,叹息中洋溢着温馨的《一碗牛肉面》; 能力超群,让你佩服不已、自愧不如又深受启发的《北大牛人唐翔》。 这是我对于“牛”的理解。一起捧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做一个战士     
<正>一个年轻的朋友写信问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回答他:“做一个战士。”另一个朋友问我:“怎样对付生活?”我仍旧答道:“做一个战士。”《战士颂》的作者曾经写过这样的话: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应该追逐这洪流,而且追过它,自己去造更广、更深的洪流。  相似文献   

5.
《寻梦环游记》是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其对于家庭与梦想、死亡与遗忘的探讨,诠释了生命教育中普遍包含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实质就是生与死以及个人价值的探讨。从这三个角度,挖掘《寻梦环游记》中适合应用在心理课堂和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有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礼赞     
当我们朝气蓬勃的时候,你是否想到生命其实也很脆弱;当我们向前阔步的时候,你是否知道生命也需要等待;当我们面临险境的时候,你是否明白生命更需要勇气和抗争。这期“精彩一瞬”,一段短短的文字(请看本期卷首“精彩一瞬”栏《等待与抗争》),洋溢着的就是对生命的礼赞。《等待与抗争》是美国著名进步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的一个片断。《热爱生命》主要向我们描述了什么是生命的本色:“淘金潮”中的阿拉斯加,两个被寒潮紧紧追赶的淘金者,拥有没有子弹的来复枪,两袋金子,同时面对着一群狼。他们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冰封之前回到来时的…  相似文献   

7.
在上课时,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课堂效率”,我曾经用多媒体上过一节四年级的社会课《面貌日新的交通运输网》。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看了一段录像,内容是上海新客站,几个小朋友乘坐火车到远方去。这时,我创设一个情境,请学生随着录像中的孩子也去旅游一番,只见画面上出现火  相似文献   

8.
无题     
梦圆:我是一名中专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同学那里看到了《中文自修》。发现了你的踪影,“为你圆梦”让我心动。我喜欢写作,曾经写过许多散文、诗歌,可一直与报刊无缘,我的发表梦一次次升起,又一次次失落。今天,我又怀着梦将诗寄给你,能为我圆梦吗?江苏盐城商校曹阳(?)阳读者:你的短诗《无题》让你成为《中文自修》的作者,梦圆希望下次你不再“从同学那里”读《中文自修》,在当作者的同时,成为我们的读者,好吗?梦圆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都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上科学之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结合《生命生命》第二课时的教学谈谈我的粗浅见解。一、说教材这篇课文语言简朴,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  相似文献   

10.
谢谢你!拉贝     
文学艺术作品是需要“品”的,而“品”的前提是“读”——广义的“读”,包括看(绘画和雕刻等艺术作品)和听(音乐与歌曲)。唯有“读”懂,方能“品”味。《谢谢你!拉贝》,因为你的《拉贝日记》让我们了解了历史,懂得了和平的来之不易;苏轼笔下的诗词,让我们领略了《夜色也迷人》的美景;《词之味·苦》让我们品尝了古诗词独特而浓厚的“苦”的韵味;因为《狼图腾》,我们愿曾经美丽的传说延续;《仰望汉语》,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伟大的民族文化;《弦音中的暖意》,是“我”学习琵琶弹奏过程中的温暖的回忆;恋上昆曲,于是便有了一段心灵交集的《昆曲情缘》;卖火柴的小女孩,激发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期待那座《火柴天堂》;凡·高的画、莫扎特的音乐、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让我感叹《文艺花园带给我快乐》……“品”是一种过程,“品”是一种提升。我们在品味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着自己的品位,享受着艺术带给我们的愉悦。这种享受既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更有既可意会亦可言传的快感。那么,就让我们把既可意会亦可言传的快感流淌于笔端,让读者借助我们的文字享受文学艺术所带来的愉悦吧!  相似文献   

11.
与小女孩的相遇,让“我”发现《渴望的尽头亦渴望》;貌似严肃的爸爸,其实很在乎我们说一声《爸爸我爱您》;《听妈妈的话》,握妈妈的手,我们更爱我们的妈妈;有时我们很想《放我的爱心在您的手心》;有时我们会突发奇想,《假如我是一位父亲》我会怎么样;《那双眼……》、《网》和《可敬的手》,让我们《想起了那片废墟》,以及那《小雨中的回忆》……唯有真情,方能动人。真情需要表达,真情需要倾诉。其实,爸爸妈妈很在乎我们“爱的表白”,爷爷奶奶很希望我们“爱的回报”……当你用真诚的语言对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爱你们”时,你会看到爸爸的惊喜和妈妈的激动,你会发现你的表白会让爸爸妈妈开心无限。不信你试试!  相似文献   

12.
王益民 《师道》2023,(2):16-18
<正>2018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也何曾饶过岁月》,回忆了工作34年的心路历程,发表在2018年第10期的《师道》上。这一篇梳理自己从名师到校长的转换,且以旧题表心,献予年岁。(一)“把你一个人的课改,变成一群人的行动。”命运是个顽皮的孩子。1984年开始的职业初期,我想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却发现班主任工作也是我的擅长;于是,1999年去了无锡,“吵吵闹闹”地要当班主任,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一种境界,每个人对它的理解不同。当我每天面对一群残疾孩子的时候,一种别样的幸福在心头,激励我如何面对生命的挑战和考验,让我明白善良的真谛;同时在康复教学和生活中,也能让他们去珍惜、重视与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感动,去创造自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带领他们活出自己美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她的纯真和善良曾经是怎样震颤了两位迷途少年的心弦,让他们重树生命的信念。每天黄昏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小提琴去湖畔的公园散步,然后在夕阳中拉一曲《圣母颂》,或者在迷蒙的暮霭里奏响《冥想曲》,我喜欢在那悠扬婉转的旋律中编织自己美丽的梦想。小提琴让我忘掉世俗的烦恼,把我带入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恬淡的生活中去。那天中午,我驾车回到花园别墅。刚刚进客厅门,我就听见楼上的卧室里有轻微的响声,那种响声我太熟悉了,是那把阿马提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有小偷!”我一个箭步冲上楼,果然不出我所料,一个大约12岁的少年正在那里抚摸我的小提琴…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春天多么遥远,我亦心坦然;今生有书相伴,亦无怨……”英国的培根曾经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俄国的彼萨列夫曾经说过:“知识,只有知识,才能使人成为自由的人和伟大的人。”格鲁吉亚的古拉米施维里曾经说过:“知识是人们任何一条道路上的旅伴。”古罗马的卢克莱玛曾经说过:“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我经常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朱自清的散文《春》,让我感悟到了文学的潇洒与优美。让我了解到了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 山青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  相似文献   

16.
刘婷婷 《现代语文》2010,(6):135-136
2008年初,一次普通的月考,笔者给一篇作文打了满分,只为文中引用了梭罗的一段话“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这充满灵性的文字让笔者本能地想起了那曾经影响了一代人的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  相似文献   

17.
一读最新一期《人民教育》,其中有一篇文章《被生命温暖的教育》,讲的是湖北省武汉市一所小学的生命发展教育,其中一段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怀着一颗赞美的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又是赞美!又是赏识教育!又是一个实践这种理念的成功案例!一切都不陌生,一切都很近,但这次让我的心为之一动的是,作为母亲,我为什么对孩子的赞美越来越少了?就在昨晚,我又忍不住对他发了一通火,原因是我嘱咐他吃完饭后马上洗脚而他却私自开了电脑玩游戏。事后,当儿子睡着了,我又是望着他…  相似文献   

18.
在去年的热播剧《MayOueen》中,在熙从以往的温柔男人形象转变为有着“恶魔”般性格的复仇男,让观众看到了他多变的演技表现。今年,他又将在新剧《张玉贞,为爱而生》中饰演女主角张玉贞的“初恋”玄志树一角,与女主角展开一段浪漫的纯恋戏码。演技越发成熟的在熙曾经透露:“希望下一个角色,是可以让我去学习,  相似文献   

19.
①“把最好的一片远方给我,我要远洋。”“请赋予我最大的想象和力量吧,让我远航,让我远洋,让我失去自己,成为生命里的又一个远方!”(武佩珧《我要远洋》,《阅读与作文》2004年第3期)  相似文献   

20.
付红艳 《阅读与鉴赏》2010,(1):39-39,28
《守财奴》节选自巴尔扎克的著名小说《欧也妮&#183;葛朗台》中的一章《家庭的苦难》。葛朗台以其对金子的狂热占有欲而作为“吝啬鬼”形象位列于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让后人去揣摩、去思考。然而。我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很多为我所忽视的问题——葛朗台太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