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相似文献   

2.
洋葱头:人们都说,生活中的每一天,时刻都将发生这样那样的稀奇事、新鲜事……可是我在写作文时总是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新意。每次看到同学的作文被老师拿去当范文读,我真的有点嫉妒。月亮姐姐,给我支支招吧!月亮姐姐:好的。小的时候我也和你一样,写出的作文干瘪枯燥,没人喜欢读。现在我送你三件宝,你在写作文选材时,不妨从新、奇、趣这三个字上动动脑筋。洋葱头:什么是新呀?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有一个鲜明深刻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从何而来?它是从作者占有的大量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是借文章中的材料来表达的,离开生动具体的材料就不存在主题,离开材料就不会有血肉丰满的文章。可见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是表现主题的支柱。因此老师在要求学生作文时要注意观察。积累材料。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真情实感的体现,写作选材应避生就熟;见解新颖,不落俗套;小处落笔,以小见大;贴近生活,生动感人;去粗存精,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5.
张翠萍 《宁夏教育》2011,(10):66-66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通讯手段的发达,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变得便捷起来,"家访"慢慢被人淡忘,"请家长"却在校园逐渐流行起来。教室里、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训斥学生:"如果你再这个样子,就请你把家长叫来,如果家长叫不来,你就别想上课……""请家长"到学校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论事情大小,动辄就把家长请来,我认为很不妥。"请家长"要慎重,不能随便拿这个来威胁学生,否则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去责备学生作文材料雷同、材料老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反问一下自己,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对学生作文的选材作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指导?是的,学生的作文确实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不求真实、随意编造、选材雷同的现象,存在着缺少新意、缺乏时代感、让人望而生“腻”的材料陈旧的弊端.但是,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去纠正和引导。学生就会懂得什么样的材料才是好材料,应该怎样选材,如何根据作文要求去选取合适的材料。下面我以记叙文为例.谈谈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选材指导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姜秀琴 《生活教育》2014,(3):121-122
正新学年开学了,我任教高一两个班语文。为了了解学生的写作现状,开学第一课我就让大家以"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选材真实。以下是同学们写蚊子的两个片段。①"‘嗡嗡……’,几只蚊子唱着歌从我耳边飞过,不停地在我眼前晃悠,它们时而停在书上,时而叮在墙上,似乎在向我挑衅。真可恶!我发誓要把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蚊子打成‘肉酱’……"(赵菲等)  相似文献   

8.
<正>电视里,灰太狼做尽了坏事,它决定弃恶从善,通过学作文重塑形象。这天,它来到瑞典作家林格伦生活过的田庄,结识了一位正在筛豆的农夫,于是,美丽的作文学习在打豆场上开始啦。【作家名片】首先,农夫递过来一张名片:林格伦:作家,享有"童话外婆"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胡国宏 《考试周刊》2010,(52):83-8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许多学生谈作文色变,对写作充满了畏惧的心理,不少学生觉得作文简直是"榨文"。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也常感到束手无策。许多老师慨叹,虽然知道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往往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0.
作文批改一直是语文教师最伤脑筋的事。传统做法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到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或打出分数。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大部分学生拿到作文本子后,先看给我评了几分,然后看看后头的批语,四个字还是八个字,怎么批。完了,往抽屉里一放,算了。老师的精批细改完全埋没了,叫做徒劳无功。(摘自《吕叔湘先生论语文教育》)为何会  相似文献   

11.
农村初中生写作选材欠佳的状况普遍存在。本文旨在分析存在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根据教学实践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些尝试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据《齐鲁晚报》(2009年5月12日)报道,泰安一名13岁少年"给同学抄作业还收钱"被老师批评,因担心父母对其失望,情急之下喝了"百草枯"。另据报载,2008年3月20日,  相似文献   

13.
一次,我去一所学校参观学习,看到老师办公室里,每位老师的办公桌旁都配了两个凳子。我正感到奇怪,恰好见一名学生进办公室找老师问问题。只见那位老师和蔼地对学生说:“同学,请坐。”同时,还很有礼貌地作了一个“请”的动作。待那名学生坐在老师旁边的凳子上以后,师生才朋友一样地交流起来。我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生涯中,常常见到一些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使用带有讽刺性、污辱性、蔑视性、过激性、指责性、训斥性、污秽性的语言,把学生治得服服帖帖、灰溜溜地走出办公室。这时,有不少老师会由衷地赞叹此老师教育学生有经验、有办法,被赞者也往往自鸣得意。殊不知他的言行正是校园极具杀伤力的冷暴力。20世纪90年代时,校园冷暴力就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一、弄清选材定题的意义范畴 何为“选材”?《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选择适用的材料或素材。”从字面上看不难理解,但真正付诸习作实践,却不易把握。“选材”一到习作指导实践中,就会被泛化甚至异化到“积累材料”的范围。似乎“找米”成了“为炊”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正如张田若老先生在《小学作文纵横观》中指出的,  相似文献   

16.
过去,作文教学常常带有这样的思路:开始于范本分析,继之于写法归纳,止步于作文任务下达。学生作文往往没有真情实感,缺少鲜明个性,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学生厌倦作文、怕写作文的现象就会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7.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句话出自《红楼梦》,原本是用来比喻贾宝玉对爱情忠贞,本文也以此作为小学作文选材方法的一个重要理念。有人将写作文喻为"做衣服",而怎样才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有效的组合,  相似文献   

18.
批阅学生的周记,有一篇文章的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老师,冷静!"老师怎么不冷静了?好奇心促使我急切地看了下去。文章写了这样一件事:夜自修的时候,值班老师边看班边改着学生的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的火气越来越大,学生一个个被叫到前边"面批",说一句"做的什么作业",  相似文献   

19.
以前,我吝啬着笔下的“优”,总是很郑重、很认真地写着、施与着,似乎我是在做着一件神圣的、严肃的判决:只有分值在85分以上才配享有“优”,其他休想与“优”沾边。这样下来,学生一次次作业、一次次作文,能得优者就寥寥。60多名学生,大概只有10%到25%,才可能得到我“赏赐”的“优”,而且每次得优者往往就是那些同学——他们作业整齐,学习态度端正,  相似文献   

20.
不管是平时教学中批阅学生作文还是参加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总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学生积累的素材太少了,思维太僵滞了,说理文的论据几乎千篇一律。苏轼、李白、杜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