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肖邓华 《新闻世界》2013,(6):106-107
媒体之间激烈的新闻竞争使新闻选择背离新闻选择标准,新闻暴力时有发生,导致媒体的公信力下降。对新闻选择中的不良倾向、原因、新闻选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有益于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选择中恪守新闻伦理,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声誉,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一般是用来表明媒体、公众、政府的态度和立场的,通过对重大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不仅可以表明态度,还能指明方向.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也反映了媒体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如果把媒体比喻为车的话,那么新闻与评论则是“车”的两个轮子,不可或缺.评论是旗帜、是灵魂、是风向标,如果说新闻是真实客观反映社会现实,那么评论就是表明媒体对于新闻的态度,因此评论历来都受到政府和媒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土就是贴近性,本土就是竞争力.传播学研究报告显示,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程度梯级依次为:与自己相关的事、身边的事、社区的事、所处的地区及行业、全国和国际上的事.由此可见,受众对新闻价值的选择标准,除了重要性和时效性外,贴近性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毫无疑问,本土新闻是地市报的拳头和与外地媒体竞争的利器,是打造地方强势媒体的根本出路.特别在新闻同质化现象日趋严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的过程就是新闻选择的过程,新闻选择是媒体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根据新闻价值、新闻政策、媒体自身定位,受众构成及其需求对于新闻事实的内容、主题、角度、报道方式进行取舍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张曦尧 《记者摇篮》2006,(11):43-43,64
真实、正义、公开、平等、理性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准则,充满激情、敞开良心、尊重自由、甘于牺牲和时刻保持清醒是新闻健康发展的保证,这正是媒体作为第四种权力的基础。一些对媒体的不信任和批评,相当一部分是由个别媒体人员个人价值观和个人喜好的偏差导致的,媒体权力会因为媒体从业人员放弃对媒体价值的坚守而沉沦。因而,时事编辑在每天面对大量的国内国际新闻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时刻记住时事版面不是体现个人兴趣的阵地。一、新闻倾向与个人倾向所谓倾向性是指人们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在言行中体现出的方向。新闻倾向性是指新闻工作者在…  相似文献   

6.
纵观众多的老年类媒体,在老年新闻的选择上似乎并不准确。那么老年媒体应该如何选择老年类新闻呢?什么样的老年新闻作为首选呢?  相似文献   

7.
作为最早的一批90后,我们是受媒体变革影响极深的一代.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报纸、广播、网站、社交应用、新闻APP等各种各样的媒体都曾尝试过,并且都不是浅尝辄止. 选择时不会考虑那么多 年轻人和老一辈人之间存在代沟,男女之间也是如此.据我观察,很多男性选择媒体时仅仅是随波逐流.我自己也如此.以社交媒体来说,我基本秉持着哪个熟人多用哪个的原则,无意识地经历了从QQ到人人然后到微博、微信的换代,一直在大潮流中亦步亦趋.大潮流中,一马当先的多是女性,女性用户可以连带出大量男性用户,我的很多同学都是“妇唱夫随”,用什么社交媒体完全取决于女朋友.  相似文献   

8.
"把关人"理论,表明新闻在"媒介的门口"有着被选中或被抛弃的命运.其实,在记者采写中,把关行为就已经发生了.记者收集新闻事实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新闻事实的过程.通过几次过滤,媒体把能够对社会产生实际影响的事实信息输入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9.
选择是新闻媒体运作的一个必然过程,也是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行为。传统纸质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编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文字的编辑及政策把关上。然而在电视,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出现后,由于新闻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使新闻传播功能发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马云飞 《今传媒》2016,(4):69-71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传媒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媒体在国际传播中也举足轻重.就经济新闻报道而言,普利策经济新闻获奖作品对某些经济现象报道的频率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反应值得研究.同时,该获奖作品对经济新闻报料的选择往往多有取舍,这与传播者对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密切相关.该文选取2005~2015年普利策经济新闻报道获奖作品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报道数量、报道议题、报道倾向性等方面,据以研究美国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以及对我国媒体经济新闻报道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所谓战役性报道,是指那些围绕某个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个社会热点问题而展开的系列性报道.这类报道在我们日常办报中是经常遇到的.由于这类报道的新闻题材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加上报道集中,持续时间长,涉及的内容比较深广,因而特别能吸引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深化,这类报道越来越受到新闻单位的高度重视,如何搞好这类报道成为媒体所共同关心的课题.本人结合羊城晚报这些年来的实践,就战役性报道题材的选择和把握谈一些看法. 题材的选择和把握是搞好战役性报道最为重要的一环.实践告诉我们,并非随便一个新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闻媒体的日益先进,快速、实时已经成为新闻媒体要做的首要大事。然而在这样的信息大爆炸时代,新闻素材的选择也是媒体的一大挑战。基于区县级新闻不同于国内国际新闻的特点,我们必须要选择区县级新闻应有的核心,体现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新闻素材,以便更加贴近百姓。  相似文献   

13.
一、概念与特征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有两次选择直接决定传播的效果。第一次选择是由新闻工作者(传播学中称“把关人”)完成的。这次选择在传播链上(按香农一韦弗模式),位于信源与发射器之间。它是“把关人”对信源传出的所有信号进行过滤的行为。这次选择由媒体有计划有组织地施行.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历来为新闻媒体和新闻理论研究者所重视。新闻传播的第二次选择由读者、观众(传播学中称‘喀众”)来完成。在传播链上,这次选择位于接收器与信宿之间,在时间的一维序列上,它位于第一次选择之后,被称为后选择。在我国,对新闻后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同一个新闻事实,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让自己呈现出来的报道有别于其他媒体?新闻角度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选择新闻角度是记者个人实践和经验的反映,那么,怎样从纷繁杂乱的素材中把有亮点、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挖掘出来呢?有些方法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概念与特征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有两次选择直接决定传播的效果。第一次选择是由新闻工作者(传播学中称“把关人”)完成的。这次选择在传播链上,位于信源与发射器之间。它是“把关人”对信源传出的所有信号进行过滤的行为。这次选择由媒体有计划有组织地施行,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历来为新闻媒体和新闻理论研究者所重视。新闻传播的第二次选择由读者、观众(传播学中称“受众”)来完成。在传播链上,  相似文献   

16.
姜鹏  郑乔 《编辑之友》2015,(11):97-102
文章从比较研究的视角,以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新闻报道为例,对中、日、美三国在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对于相关事件报道的新闻选择和真实性进行考察,并尝试从专业主义的角度,对于新闻选择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在战时各国的宣传政策影响下,媒体的新闻报道都进行了"利我"的筛选.有利于宣扬本国立场的新闻,会被选择甚至放大;相反地,有悖于本国立场的新闻则会被忽略掉,甚至一些媒体还会为了映衬本国的政策而编造出假新闻.研究发现,二战期间,新闻让位于宣传,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都受到极大影响.根据新闻媒体报道异同比较分析,文章力图挖掘出战时媒体宣传的基本目的和新闻选择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赋予了受众更多的选择权,不仅是对信息的选择,还有对作为信息承载平台的媒体的选择.媒体如果不给予受众选择,就将面临淘汰.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在继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之后,经济新闻又成为各家媒体角逐、比拼的一个"擂台".  相似文献   

18.
宋倩倩 《新闻世界》2012,(1):177-178
媒体对深圳“联防队员施暴”事件的报道引来了社会各方面的口诛笔伐。众人责难媒体为了抢发新闻不顾采访对象的感受,逼迫受害者回忆受辱经过。而媒体辩解,采访第一当事人是对新闻的尊重,是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要求,是对新闻价值的挖掘。一方面是新闻价值以及媒介生存现状对轰动性新闻的需要,一方面是采访对象的感情,媒体应该如何选择?本文以“联防队员施暴”事件为例,试从事件的分析、挖掘新闻事件与维护采访对象情感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三个方面来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借助新闻框架理论(Frame Theory),运用内容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考 察两岸媒体对涉及两岸关系的重大政治事件在新 闻呈现上有何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本文以两 岸媒体对连战“和平之旅”的报道为个案,提出 两个假设:1.在新闻材料(新闻来源、消息来 源)的选择上,两岸媒体都呈现出明显的内视性 特点;2.在新闻材料的建构上,与台湾媒体相 比,大陆媒体更倾向于使用情节框架(episodic frame)而非议题框架(thematic frame)。研究结 果显示:在选择新闻材料时,两岸媒体均借助对 新闻来源的选择与陈述来体现和支持既有政治立 场和编辑政策;其次,由于政权控制程度及媒体 体制上的差别,在报道敏感的政治事件时,两岸 媒体均倾向采用最有利于其观点表达的报道框架 来完成对新闻材料的建构。研究结果均支持了本 文的两个假设。  相似文献   

20.
“社会新闻”指的是题材上有别于时政和经济新闻、内容大多来源于普通民众生活、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普遍警示意义的新闻。由于社会新闻和老百姓最接近,所以老百姓爱看、爱听、爱读,新闻媒体对此也愈来愈重视。但是,从近年来一些媒体所编发的社会新闻来看,在选择标准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那么,社会新闻的选择应注重哪些标准呢?笔者以为;以下三点必须把握:一、有大局意识,弘扬社会的主旋律。从社会新闻的性质来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歌颂我国传统美德的报道,一类是批评性、案例性的报道。前一类新闻应是我们选择的主流,通过宣传体现新思想,新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