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景谈》这篇散文是茅盾先生一九四○年延安之行后所写的一篇观感。这篇散文的思想境界很高,语言艺术水平亦很高。一、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人物、事物和景物作者在描绘人物、事物和景物时,多用具体、形象化的语言,使得被描绘的对象鲜明可见,如在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的第一单元里,《天山景物记》和《风景谈》是重点课文。教者在分析它们的写作特点时,用了对比教学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是这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无一不是运用辩证艺术的高手。被誉为《白杨礼赞》姐妹篇的《风景谈》,便是个娴熟运用辩证艺术的范例。那么,作家是怎样运用辩证艺术将一组“风景”交织为动人心弦的“画面”呢?  相似文献   

4.
《风景谈》语言艺术例析江苏如东县马塘中学双林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茅盾先生的《风景谈》善于运用准确、精练、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描绘人物活动,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有形的风景画,给人以逼真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认真赏析这...  相似文献   

5.
一次听某青年语文教师讲茅盾先生的《风景谈》(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文选与写作》第四册),教师对标题是这样解说的:题目《风景谈》,意思是谈谈风景。风景,指自然风光和景色。如  相似文献   

6.
《风景谈》是茅盾先生的代表作,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这篇托物言志类的散文共写了六幅画面,其主旨在于借写风景来写人,写人的精神世界。关于这六幅画面的命名,教材的编写者在课文后面专门设计了一道练习题予以检测,可见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然而,这道练习题提供的六幅画面的命名,笔者认为有些不妥,故谈一下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浅见,以求正方家。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那么给这六幅画面命名应依据什么基本原则呢?现行高  相似文献   

7.
风景写生课在美术基础教学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通过户外写生练习,学生要对风景画面空间层次的组织、景物的构图安排以及在较短时间内对画面基本色调的把握上有较系统的认知与表现,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更为专业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茅盾的《风景谈》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的优秀散文。文章撷取六个风景画面,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画廊,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和整个抗日根据地欣欣向荣、积极向上、抗日卫国、创造美好未来的社会风貌。作品从“人与自然”的哲学命题的高度,通过具体画面,赋予抗日军民以更深刻更恒久的内涵。现在,我们品读这篇作品,并不因其历史背景的变迁而觉得其意义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9.
《风景谈》是茅盾先生在特殊的年代里写成的一篇较特殊的散文,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茅盾先生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对付国统区国民党的书报检查官,使文章免遭“斧削”之灾。采用曲笔形式写成的。整篇文章写的比较隐晦,没有明确指出文章的写作对象,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出茅盾先生的良苦用心和真实用意。 翻阅《风景谈》全文,通篇看不到“延安”、“解放区”、“共产党”等字样。然而你若再细心一点,了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弄清了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指的  相似文献   

10.
茅盾先生的散文《风景谈》构思精巧,结构严谨,一向为人们所称颂。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面写风景,意在歌颂人,描写的六个画面看似信手拈来、毫无关联,实则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实在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1.
景物描写是作文中经常出现的,它有时作为文章的背景,有时展现名胜风采,有时衬托人物的心情,有时渲染文章的主题等。文章中的景物该如何描绘,才能展示出一道亮丽的风景呢?“形式”景象A.镜头合分式在描写景物时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方式成文,使文章画面整散衔合,既有宏观之壮美,又有微观之清秀。[精彩片段一]云雾吞没了周围的山峦,也包围了整个峰顶。庙宇金黄的屋脊在乳白色云浪中时隐时现,远处喧闹的人群也被乳白色的云雾笼罩了,松林、悬崖、山石都融入了这乳白色的云雾里,四面八方全是云雾,好一个乳白色的世界!(学生习作《峨眉云…  相似文献   

12.
茅盾的《风景谈》是一篇体现了茅盾美学思想的出色散文。作为散文,《风景谈》达到了一种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的艺术境界,展示了多层次的内心图景,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考内涵。作者以延安之行为线索,把自己的心理感受融进了自己的描写对象,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幅色彩鲜明、意蕴深厚的画面,使读者从中受到感染,得到启示。从表现方法来看,无论它的结构、描写、语言,都有非常突出的特色。无怪作者  相似文献   

13.
《风景谈》的对照艺术兰州市二十七中白辽玲《风景谈》是1940年茅盾在延安生活了近6个月后,写下的一篇“见闻录”式的散文。它是茅盾散文的力作,与《白杨礼赞》并称为姐妹篇。《白杨礼赞》脸炙人口,蕴意鲜明,感情激越,得力于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风景谈》朗朗...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年十二月,茅盾写于重庆的散文名篇《风景谈》,看似寄意大自然新陈代谢的旖旎风光,实乃情牵魂绕于不能直言的民族解放斗争,以特定的时空下一组青葱葳蕤的风景生活画面,在险恶夹缝中留下社会生活进程的实录。全文充实内美,神韵悠然,尤其是结构新颖,谋篇如行云流水,匀称舒坦,组合有序,以不同凡响的美学价值与美不胜收的艺术魅力给人以深刻的教益与启迪。其一,材料组合具有匀称性结构是一篇文章的架子,“匀称指架子的局部美和整体美,换言之,即架子的整体和局部应当动静交错,疏密相间。”《风景谈》“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相似文献   

15.
如何正确理解《风景谈》第五节的思想内容?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中说:"这篇散文共写了六个风景画面",认为这节文字描绘了一幅风景画"石洞雨景".我所看到的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大多持与此相同的看法.要正确理解这节文字的思想内容,是离不开对  相似文献   

16.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看法,《风景谈》文章好,难得教好。究其因缘,我觉得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风景谈》究竟是什么体裁,应不应该把它当“形散而神聚”的散文来教。二、《风景谈》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应不应该以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一句话:《风景谈》的教学究竟应该以“景”为中心还是以“谈”为中心。对于这个问题,教材的释解注解是这样说的:“本文所写  相似文献   

17.
《风景谈》的思考和练习一对茅盾文中描绘的六幅画面拟定了一组短语,要求从其中为六幅画画选择六个相应的标题。1988年版教材,又将此题改为选择能准确概括六幅画面的六个相应的词语。这是不同的要求,各自的答题原则和解题思路及其答案亦应不同。  相似文献   

18.
这一组教材有看图学文:《桂林山水》、《老科学家下乡》:讲读课文:《古诗二首》:阅读课文:《田忌赛马》及《基础训练》。教学时,要从整体出发,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训练观察能力,主要通过看图学文来进行。训练学生从看图入手,抓住画面的特点和重点,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主后次,从景物到人物,由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顺序观察,并引导学生抓住景物或人物特征,通过细致观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由表入里的分析。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整个画面的内容,又能更好地理解画面的情意,深刻体会画面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两篇课文时,从作者的描述中学到观察事物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画面组合式记叙文是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几个典型的、生动的人物生活片断,或事件情节片断,或景物描写片断,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写景,可以用较短的篇幅,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范文《踮起脚尖》,就是通过几个“踮脚”的典型画面来表达主题思想的。  相似文献   

20.
茅盾散文《风景谈》,题目上“风景”二字与通常的说法有些不同。通常理解的“风景”,是指由自然现象所构成的可供观赏的景致,而在这里指的是风物、景象。如此使用,倒也并非出于杜撰,它本来也可以这么理解,只是与常用义稍异而已。两种用义的区别,在于:一指自然的、静态的景物,一指“加入了人的活动”的地方风物、景象。茅盾之所以用这个文题,大约就是要利用“风景”的两义,从一个不惹眼的角度来写一个敏感性的地方:他要忆述亲见亲闻的延安生活,却又故意写得模糊一点,这也是一种遮眼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