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现状堪忧,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微时代信息的多元化、传播的交互性和去中心化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当前要从微时代的特点和规律入手,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教育、建立平等对话的德育新模式、构建联动立体化的德育机制、加强网络道德监管工作力度、提升网络德育工作者水平等策略,不断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衡永昌 《江苏教育》2022,(31):16-17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微德育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初中生的良好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网络时代丰富的传播技术与资源,教育者从“微”入手,通过发现“微情感”、活用“微语言”、开发“微产品”、进行“微传达”,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德育微体验,循序渐进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3.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低年级教材编排了不少“微绘本”,教师要充分领悟“微绘本”的设计意图和内容要点,激活“微绘本”的德育价值。可以创新“微绘本”的呈现形式,让道德知识形象可感;聚焦“微绘本”中的故事细节,促道德认知不断深化;围绕“微绘本”组织拓展补充、创意续编、与人物对话、角色扮演等体验活动,助道德知识转为行动。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微德育内容体系存在着与新媒体环境之间不适应、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整体协调性不强、内容与目标不适应等现象.高校微德育内容体系的建设必须针对这些现状,从理论基础、现实需求和实践需求三个方面寻求依据,从目标、特征、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对高校微德育内容体系进行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5.
网络是21世纪青少年最重要的数字媒介工具,基于微时代对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的现实背景,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为起点,对青少年网络德育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中丰富的社会文明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来加深青少年对网络文明与伦理道德的认识,激发青少年对网络文明礼仪的认可,端正其网络文明礼仪的实际动机。以道德和文化的辩证关系来论证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与微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微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德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从"微时代"的背景出发,研究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特点,提出了"大德育"的"小课程观"设想,旨在从德育微课的特点和作用、构建和定位、平台和支撑等方面进行研究,让德育工作系统化、内涵化、创新化;此外,在实践基础上对德育微课的开展提出合理设想,让德育回归生活,贴近生活,使得学生的思想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与微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微文化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要通过转变传统德育方式、丰富德育内容以及引导学生的文明健康上网和完善微文化监督管理机制等措施来促进高校德育与微文化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8.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品格"在"能力"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是时代的呼唤,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必然途径,因此基于HPM视角的微课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注重德育教育.但将理论的认识落实到实践操作并非易事,如何在微课设计中渗透德育,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探究德育教学在基于HPM视角的微课设计中的渗透目标和方式,并以微课《贝叶斯:算一算你人生成功的概率》教学设计为例,提供一些可借鉴的途径和素材.  相似文献   

9.
微文化的渗透与新媒体德育开展,在高校大学生培养的作用中存在着相互依存并密切影响的关系。微文化的兴起,既给新媒体德育创设了机遇,又给新媒体德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微文化如何应用于新媒体高校德育已成为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本文以高校德育工作为例,在概述微文化、分析微文化在新媒体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微文化应用于新媒体德育中的路径与策略,对新媒体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职德育微课的开发和应用为例,从微课的概念和特点、德育微课的设计和制作、德育微课的应用方式与效果以及德育微课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要追求教育效果的突破,关键在于明确德育的目标、寻找到德育效果突破的途径.具体到日常的德育过程当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微创新去引导小学德育新的突破思路的形成.微创新可以引导小学德育向下沉潜,引导小学德育向上生长.在微德育思路运用的过程当中,思路的突破与结果的追求,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在实践中运用并检验理论.  相似文献   

12.
德育实效性缺失的原因,既可能源于道德行动能力的不足,也可能因为对道德思维能力培养的忽视,亦或两方面均在其中.根据道德行动能力与道德思维能力问题表现程度的不同,可将"德育实效性缺失"进一步划分为德育无效、德育低效、德育虚效以及德育反效四种类型.具体剖析四者的内涵和德育中的表现,实现德育从无效到有效、从低效到高效、从虚效到真效、从反效到正效的转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寻找德育与学生的契合点,在具体行动中开展和深入德育,逐渐实现道德内化,重视学生道德"智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在微文化极度发展的当下,微课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较之于传统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独有的特征和有效性,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德育作用是必要的,也是对时代发展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同时,微课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具有极为显著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微博、微信等各类微媒体正不断地渗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对其道德价值观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消极的影响,也给大学生道德教化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针对当前的现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将主流价值观体系融入微媒体平台,加强微媒体监管功能,掌控网络舆论话语权,普及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微媒体教育与意见领袖",消解微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道德价值观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德育课程教学中开发设计微课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融入新型理念。通过具体论述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微课程的开发设计策略,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初中德育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微游戏是指操作简单、过程简短、参与便捷的电子教育游戏,它有微体验、微操作、微交互的特点。微游戏的设计模型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德育手段选取、游戏设计四部分内容。微游戏在德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知识检测、问题解决、模拟训练等方面得到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7.
贺伟 《江苏教育》2015,(4):69-70
微游戏是指操作简单、过程简短、参与便捷的电子教育游戏,它有微体验、微操作、微交互的特点。微游戏的设计模型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德育手段选取、游戏设计四部分内容。微游戏在德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知识检测、问题解决、模拟训练等方面得到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8.
德育微课是基于学生需求、为系统实现现代德育目标,分专题、多学科综合实施的短时课程。学校对原有的"午间广播"进行改造,创设了"三化两性"的德育微课,将课程内容系统化、课程手段信息化、课程时间固定化,增加课程活动的实践性、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德育微课是基于学生需求、为系统实现现代德育目标,分专题、多学科综合实施的短时课程。学校对原有的“午间广播”进行改造,创设了“三化两性”的德育微课,将课程内容系统化、课程手段信息化、课程时间固定化,增加课程活动的实践性、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张学智 《学周刊C版》2023,(23):111-113
微课是一种时长短、含量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短小精悍、直观生动的教学优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资源,对于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积极意义。文章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目前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用中的不足,同时从提升教师专业认知、整合多种教学材料、开辟多种应用路径、创新微课应用方法四个层面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