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法国艺术家马蒂斯在1952年创作了这幅《小鹦鹉与美人鱼》。他说:“我用彩色纸剪了一只小鹦鹉,就这样,我也变成了一只鹦鹉,我在作品中找到了自己。”亨利·马蒂斯出生在20世纪的法国,身为瓷器艺术家的母亲送给年幼的他礼物个绘画工具箱。拿起画笔的马蒂斯说:“我爱上了绘画,就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前,在美国华盛顿州,曾有这样一位父亲,名叫威廉&#183;斯马特。斯马特先生在成家后参与过美国南北战争,功勋卓著。战争结束后,他回到乡下与家人团聚,准备从此共享天伦。谁料没过多久,他的妻子却生病去世了。斯马特先生很爱他的妻子和孩子,他开始在一个农场中独自一人、父兼母职地抚养六  相似文献   

3.
树叶的世界     
<正>在现代艺术中,艺术家们常利用叶子的形态和色调构造图画,树叶是艺术品创作的重要素材之一。马来西亚艺术家Tang Chiew Ling是一石自由平面设计师,也是异想天开的摄影师。受到Banksy等艺术家的启发,Tang Chiew Ling利用小叶子和白纸创建了简约轮廓的创意作品。  相似文献   

4.
<正>作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无论他是否意识到,由个体和社会经验积淀而成的心理定势,却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他创作的审美指向。这种心理定势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鲁枢元认为,人们通常所说的“艺术感觉”,很多情况下是指的一种“艺术知觉”。艺术知觉即指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心理活动所具有的综合的感受能力,它是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认知中介环节,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情感性和独创性。知觉促使了艺术家心理定势的形成,心  相似文献   

5.
方婧 《少儿美术》2022,(9):31-33
<正>一、项目策划(一)设计理念本项目学习面向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以艺术家为对象,向儿童介绍艺术家,展现分析其作品,以此让儿童了解艺术家是如何创作的,尝试像艺术家那样去思维,去画一画,从小形成创造的思维品质。这一次要遇见的艺术家是蒙德里安。对,就是用大大小小的红、黄、蓝方格子征服时尚界、设计界、建筑界和艺术界的荷兰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他的这些“格子”时至今日对我们的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知道风格派的绘画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这更易于低年段学生对美术语言作进一步的探索,帮助低年段学生感受直线、曲线分割给画面带来的节奏和韵律之美;蒙德里安也是一位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画家,在学习、欣赏他的画作过程中让学生领略到艺术的多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正"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这是出自《石涛画语录》中的一句名言。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应该在他的作品中将个性化的东西明确而自觉地显现出来,唯有如此,他的作品才会被赋予独特的生命形象。艺术创作离不开艺术思维,艺术家独立的创作个性必然要给艺术思维活动以内在的影响,并通过艺术思维活动而得到鲜明的展现。卡西尔在《人论》中曾引用过这样一个创作实例:  相似文献   

7.
正俄罗斯艺术家亚历克斯是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于人类的反思,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人类将被推向何处?他喜欢以与世隔绝来形容自己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通常都散发着孤独,神秘的气息。人们对他的绘画见仁见智,但毫无疑问,他是位拥有超凡想象力的怪异天才,看他的画,我们不禁想到另一位怪异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  相似文献   

8.
<正>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他拥有很多身份,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还是出版商、作家、摄影师,以及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他在创作上大胆地尝试凸版印刷、橡皮刻印、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与复制相关的技术手段,通过大规模印刷出版的方式,将原本昂贵的艺术作品再创作,并以低廉的价格售卖,使其成为大众可以接受的普通消费品。  相似文献   

9.
骗人的建筑     
<正>仔细观察这栋建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太对?这栋楼正中间的房间是悬浮的,这怎么可能?!这当然是可能的,因为这是一栋“骗人的建筑”——它是俄罗斯艺术家Danila Shmelev创作的视错觉作品。运用视错觉原理,在建筑物上“玩花样”,是许多艺术家的兴趣所在。一些艺术家致力于在平面上营造有透视关系的3D立体效果,另一些艺术家则喜欢用扭曲的线条干扰人们对平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朱永新 《新教师》2022,(11):18-19
<正>在多年的交往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吴为山教授不仅仅是一个卓越的雕塑家,也是一个诗、书、画、文兼修的文化大家,还是一个关注国家与人类命运的知识分子。在他的身上,有着四个鲜明的文化符号。他是卓越的雕塑艺术家。毫无疑问,作为享誉中外的雕塑艺术家,吴为山最重要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雕塑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方面。作为中国“写意雕塑”理论的提出者,吴为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历程是非常丰富的,他用超乎常人的勤奋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优秀作品。他告诉我,他几十年如一日,经常晚上一二点休息,早上五六点起床,先后创作了六百多尊雕塑作品,在中国、  相似文献   

11.
正一部优秀作品的产生,是艺术家脑与手辛勤劳动的结晶,也集中了艺术家无数的灵感。在强烈的创作欲望驱使下,巧妙运用了表演上的技能、技巧来完成。于是说,没有灵感,没有欲望,就创造不出有特色、有特点的人物来。然而,仅仅有灵感和创作欲,没有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切感悟,艺术家也同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少年来,关于灵感、创作欲望在舞台表演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直是艺术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实际上,这些东西也着实困惑或  相似文献   

12.
<正> 人们常称老舍为幽默艺术大师,或讽刺艺术家,这都不错。但我感到用“幽默”和“讽刺”或一方面去概括老舍创作的特色,总显得太窄,还不能把他的喜剧蕴含全部挖掘出来。正象胡洁青所说:“老舍的头上常常被冠以幽默家的头衔,当然,多数非但毫无恶意,反倒颇有赞美的味道。我可始终搞不清楚。对此老舍是感到高兴呢,还是不高兴。我想,他心里恐怕有一股哭笑不得的劲儿。”①老舍大概对别人单用“幽默”来概括他的创作特色感到不太满意,而他的“不满”又说不出来,因为他的创作中的确有浓  相似文献   

13.
正四、齐白石乡心有路通另一种情况,即自发生根者。艺术家在从事艺术创作之前,以至后期创作之中,作为人民的一分子,自然而然地在社会里生存,在大自然里生息,并不明确掌握生活与创作的必然联系规律,但他由此获得的人生体验和自然信息,却成为他日后创作生涯里转化为艺术信息的  相似文献   

14.
<正>"凡是艺术家都须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既要有诗人的妙悟,又要有匠人的手腕,否则其创作难以尽善尽美。"朱光潜先生的这一精妙论述,简单明了地解释了艺术家应具有的两种特质。教师是课堂的艺术家,想要打造魅力课堂,同样需要诗人的妙悟和匠人的手腕。想要做到这两点,需要在魅力课堂打  相似文献   

15.
<正>娜塔莉娅·沙洛什维利是一位俄罗斯艺术家,她在克里米亚长大,现在与她的丈夫、女儿和一只猫生活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娜塔莉亚擅长用丙烯颜料和彩铅创作儿童绘本,笔下的角色以小动物为主,画风清新,画面有着丰富的质感。娜塔莉亚创作的动物们可爱而敏感,有趣又充满个性,它们在娜塔莉亚建构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16.
创意粉笔画     
<正>大卫·辛恩是一位粉笔画艺术家,他被誉为“街边的童话王子”。他住在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这座城市的人行道、街巷的角落、公园里的树等,都成为了他的“画布”。大卫的作品大多是即兴创作,属于“走到哪儿画到哪儿”。这种即兴的街头艺术往往会因为一场雨或某个突发情况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大卫并不担心这些,反倒更加充满热情地进行创作。他期待匆匆路过的行人能在不经意间,瞥见一只趴在墙上的小飞龙或一只在树桩里喝下午茶的小松鼠,期待他的画作能够为人们的内心带去一丝温柔,让人们露出微笑。  相似文献   

17.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反法西斯运动的积极拥护者。在其创作生涯中,他以独特风格的传记文学和中短篇小说赢得世界声誉,被誉为本世纪驰名世界文坛的奥地利著名作家。德国现代著名作家托马斯·曼称誉他“以德语的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高尔基推崇他“不愧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8.
<正>一在中国,高占祥不但是一个善于从事文化、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人,更是一位兴趣广泛、勤奋创作的艺术家。他自幼酷爱文艺,九岁开始创作。数十年来,出版的著作包括诗歌、散文、杂文、书法、摄影、文艺评论等。不仅如此,他还三次成为国标舞国际大赛和国内五次大赛的领舞者,国标舞荣获金星勋章,是英国皇家国际标准舞学院名誉会员。一天早上,我有机会和高占祥坐在国会旁边的一家湖南餐厅里,听他谈论有关文化力的观点。他说:这次访美,是利用机会就自己当前在文化理论方面的最新观点进行阐述,并学习借鉴美国在文化管理和有关学术方面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画家:约翰·麦基(John McKie)是一位居住在英格兰北部的艺术家。他常在随手捡来的包装纸或纸板材料上,画稀奇古怪的人物和动物线描画。他画中的形象夸张和扭曲,常用黑色和群青色调表现,人物或动物身上常用疏密有序的线条装饰,作品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古怪有趣世界。他的艺术被归为童真艺术,童真艺术是用孩童般的创作技法和视角,缺乏透视和传统造型技术进行创作,天真艺术因其童稚的朴素和坦率而得到认可。麦基的作品充满了幽默和温情,他常常通过画面中的人物和场景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和愉悦的情绪,同时也启示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他的作品曾在伦敦、柏林和哥本哈根展出,散发出民间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Yamamoto Motoi     
<正>日本艺术家Yamamoto,一开始在造船厂工作,直到22岁的时候才决定全身心投入艺术。为了纪念去世的妹妹,Yamamoto把盐装在一个小塑料瓶里来创作迷宫般的装置作品,在作品完成几个星期之后,他邀请公众一起用袋子或罐子将盐装起来,再撒回大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