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伦理文化在现代对外关系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到持久和平的政治观、居利思义的义利观到共同繁荣的经济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到开放包容的文化观、世界大同的天下观到普遍安全的安全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到清洁美丽的自然观都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从中华文化的源头挖掘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元素根基,既可以彰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又可以让世界人民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更好地展现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深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更是对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和合"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万国咸宁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国际观、推己及人的治道观在当代转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准则:弘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尊重各国的主权独立性和文化差异性、推进各国间平等合作与互利共赢、坚守中国在命运共同体中的主体性.传统天下和合观体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母体",着眼人类发展与世界前途,旨在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它以传统文化中的"恕、中、和"处世之道为底蕴和支撑,是对"天人合一"生态智慧的延续和发展,实现了对"民惟邦本"治理理念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5.
和合理念以和谐理念、融合路径、合构思维为基本内容,体现了和合共生、和谐共处、和而不同等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等为主要内容的全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和合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和合理念在国际关系问题、全球性问题上的创造性应用。应当以和合理念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建设和平共处的安全共同体、和谐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而不同的文明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不同场合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创造性地继承和充分利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基于此,深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传统文化智慧及实践路径,以彰显其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和合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和丰厚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华和合文化关于生态、文化、外交和道德等方面的理念,并运用和合思维指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实现了对中华和合文化的传播,彰显了和合思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在国际舞台上,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精彩纷呈,令世人瞩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理解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轨迹、逻辑必然和时代内涵,有助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工作,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奔向更加光明和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虽是时代主题,国与国之间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却仍存在着矛盾与冲突,陷入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架构的各种国际关系困境。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协调国际关系、处理国际问题上打破西方传统国际关系困境中的思维定式,开启国家间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模式,也为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提供了新思路,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不幸遭遇拉开了中华传统文化弃旧开新的序幕,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起点。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之内在机制的分析,特别是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坚持人民至上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内核。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发展困境,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明确涵养时代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旨归。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样性诉求也越发强烈,通过最近的《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优质综艺节目,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在身体中流动。一个国家对自身的文化认同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文化繁荣的前提是对自己文化的深刻全面理解,即文化自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是继承中国文化,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的内涵,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机制和文明的互动,有效地回应中国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国际社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实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后疫情时代,理应用好抗疫生动教材,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先,讲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要求,即人类共同的义利观、科学的民族观和理性爱国主义、普遍的社会正义观、多元文化共存的文明观及和谐共生的生态发展观。其次,讲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内容,塑造青年类本质意识、全球意识、多元文化意识和创新意识。最后,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培育的实然之术,以"疫"为题,利用网络媒体,构建平等话语,促进青年学习并内化五大价值理念,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成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主要是实现了全球治理理念的时代性变革,体现为全球治理目标的"时空"拓展,全球治理宗旨的"民本"趋势,全球治理原则的"权责"平衡,全球治理方式的"聚同"思维,全球治理路径的"情感"转向等,对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全球治理发展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的提出,符合世界历史的大势所趋,符合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定位、符合国际安全事务的客观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描述了全人类对整个世界共同治理的美好心愿,既反映了中国作为努力融入国际秩序的内在需求,也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勇于承担国际性事务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16.
"交流互鉴"是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核心观念,其目的在于应对当今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2019年的众多外交场合中,"交流互鉴"的内涵不断地丰富和加深,成为中国对世界发展所贡献的重要理念之一。"交流互鉴"表现在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认识和把握文明发展的社会性本质。而且,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策略,中国旨在树立文明交流的新典范。中国能够发扬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来保证多元文化意义下的"交流互鉴",不断挖掘内在的价值底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其承载着对人类教育的历史思辨,同时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儒家德育文化"教学相长,育才造士"德育目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育原则和"有教无类,长善救失"德育方法。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的德育思想在根植团结合作的道德认识、孕育守望相助的道德情感、坚定同舟共济的道德意志、践行互利共赢的道德行为方面作用显著,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来源和深刻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当代实践,推动着世界历史进程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必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平与发展论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展开,而当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逻辑指向则在世界发展进程中不断诠释与论证着共同体的实践必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勾勒了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发展轮廓,指明了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及趋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并不是封闭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想理论,而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在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时代境遇下,资本主义共同体的弊端愈发明显,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基于此,习近平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维护全人类利益、化解全球性问题、建构共同价值思想、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等方面,弘扬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