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具备自然语言生成能力的ChatGPT的诞生,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大规模流行,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广泛流行的时代,意识形态图景随之发生深刻变革。具有特定价值倾向的内容生产,伦理道理秩序的严重冲击,新闻舆论安全的动摇,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主要风险挑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沉迷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导致大学生学术科研事业荒废、受生成内容负面价值观“污染”,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友情观和爱情观,甚至还会造成心理问题和精神危机。国家力量要及时介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引领;要形成企业、政府、用户及ESG评级机构多方合力的全流程监管,重视优质内容生产;要切实加强多样化场景运用,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ChatGPT的广泛运用,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探讨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根据ChatGPT系统与人类互动生成相应文字内容的特性,ChatGPT生成内容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问题备受争议。探讨该问题,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前提要件,即ChatGPT是否具有法律人格及其生成内容能否被认定为作品,以此确定其是否应受《著作权法》保护。文本认为,ChatGPT尚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在ChatGPT生成内容被认定为作品对其进行保护时,应明确ChatGPT使用者作为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主体,通过加强对ChatGPT著作权主体的监管实现对其生成内容的规制,以此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能通过模拟人类思维来辅助文献阅读、扩展写作思路、辅助文本创作和润色语言格式,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和有质量地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然而学界对将该技术应用于学位论文写作存在争议,涉及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学术作假等法律问题。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辅助学生学位论文写作的同时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与法律风险。基于包容审慎的法律要求,应当坚持协同共治,坚持技术革新,坚持分类分级监管,在禁止代写行为的同时多措并举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应用与未成年人之间的和谐共生是当前亟待完成的任务。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认知、心理塑造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监管和关注。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应用监管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文章从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应用监管框架顶层设计出发,提出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应用监管善治路径。监管框架顶层设计以尊重人类的自主能力为核心,提升未成年人的能动性,优化监督机制,具体包括监管内涵、技术原则和组成要素。监管善治路径从以未成年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应用监管技术体系的构建出发,探索提升场景多样化评测机制,完善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应用监管制度,参与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应用监管国际规则制定,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应用监管社会实验研究。通过研究框架和善治实施路径的构建,以期为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术规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包含价值“生成-引领”的关键内容、大学阶段是“内化-升华”的关键期及大学生是“修己-安人”的关键群体,决定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当前思政课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剥离-空洞”、教学创新的“表面-表演”和社会交往的“缺席-错失”等导致思政课教师关键性作用发挥不足。事实上,课堂教学空间的“指挥家”、公共舆论空间的“掌舵者”和学生生活空间的“摆渡人”应是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发挥的现实场域和角色扮演。提升知识型人格魅力以增强课程理论传播力、加强公共舆论引导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强化学生生活世界参与以生成思政课亲和力是思政课教师发挥关键作用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当前,如何提升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引领能力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网络环境下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引领能力的着力点在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不断建设丰富多样的网络内容;以健康、理性、和谐的网络文化为指针,不断弘扬网络舆论的正能量;以规范、有序、法治的网络监管为保障,不断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能自动创作出一些文本。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能否构成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这一问题上,我国学界存在着互相对立的观点,实践中的两起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纠纷案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判决结果。从“作品”的内涵来看,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难以符合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要求,因此不满足著作权法中“作品”的“独创性”内涵。从著作权法的宗旨来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不具有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在价值层面无法和人类作品相等同。当前阶段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不构成著作权法中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与劳动教育具有双方目标追求一致、技术诉求契合和价值生成同向的内在逻辑.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教育创新,应以劳动教育内容智能化整合、劳动教育实践智能化发展和劳动教育要素智能化提升为目标,通过转换劳动教育的认知模式、坚持劳动教育的人文底蕴和厘清劳动教育的技术边界,回应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提升新时代劳...  相似文献   

9.
当前,以实现信息与用户需求间精准匹配为主要特征的智能算法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被广泛运用,因其所具有的及时洞悉受众信息需求点、准确捕捉思想文化聚焦点、有效预警网络舆情风险点的潜质,使它拥有为主流价值观传播赋能的广阔空间。与此同时,为了应对智能算法带来的把关权力转移、认知窄化加剧、舆论场域漂移、资本逻辑潜入等问题,避免让主流价值观传播遭遇可能的消解,则需要通过推进主流价值嵌入算法、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提升传播内容质量、抑制虚假信息散播等多重维度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法规制度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可以通过提升公开度和透明度,培养“意见领袖”和发挥“意见领袖”的功能,提高监管水平,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和加强网络和网络道德建设的这些策略,有效地提升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如何做好网络的舆论引导、保证网络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已经成为网络媒体面临的一个严肃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人工智能既是实践背景,也是技术工具,更是发展契机。从现实来看,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入与标准化应用能够为有效识别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提升教育内容的精准程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维度注入新的技术动能,且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价值前提、技术限度和具体操作层面也存在隐私保护与意识形态安全隐患、教育主体性迷失、教育关系数据化、专门人才匮乏等诸多潜在风险及现实难题。因此,必须辩证看待人工智能的技术动能与潜在风险,高扬教育价值理性,加强技术监管,锻造智慧型育人队伍,合理界定人工智能的融入边界和适用范围,将人之主体能动性与机器之智能优势强强结合,积极探寻教育与技术的共存共荣之路,自觉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形态。  相似文献   

12.
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和世界形势的巨变,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呈现出错综复杂、良莠杂陈、隐蔽性不断增强的态势,高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加强主流价值引领,提高学生的甄别能力;优化网络舆论环境,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及时把握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时代,海量化、碎片化、未索引、无规则的数据信息分布在互联网各个角落,而这些亟待挖掘的数据信息具有极高的情报价值,如果将其加以分析和利用,能够为国家安全树立起牢固的保护墙。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通过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内容生成以及评估和细化等方式,使得情报收集和分析更加灵活和高效,该项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对开源情报工作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在信息生态视角下探讨了AIGC技术影响下开源情报工作的内在机制,发现AIGC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开源情报的预处理效率,并能拓宽情报获取渠道,但同时也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基于此,建议应增强关于AIGC技术的开源情报的可靠性评估,全面提升情报产品质量,并引入AIGC技术作为开源情报工作的底层技术。  相似文献   

14.
融媒介时代不仅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生产与传播模式,重塑了媒介的生态格局,而且受众对传统媒介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于信息的更新速度以及丰富性要求更高。因此主流媒体必然要全新变革来应对媒介融合的挑战。《人民日报》在主流媒体转型中极具代表性,其创新媒介传播手段,打造融媒体矩阵,极大丰富了舆论效果;准确捕捉时事热点,重构舆论内容框架,提升了信息传播力;坚持用户思维,新闻与服务双轮驱动,增强了媒体影响力:为探究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新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嵌入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展现其“双刃剑”效应。人工智能提供的精准化算法、感性化表达、沉浸式场景等助力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内容针对性、话语亲和力和工作实效性,也面临着资本裹挟之下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环境复杂、技术加持之下西方错误思潮渗透隐蔽性更增、“信息茧房”之下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式微等潜在风险。人工智能视域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提升路径要从明确价值导向、提升技术赋能、健全制度保障、优化宣传内容等四个方面入手,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推动“优智环境”、实现“智力支持”、确保“有智可依”、提升“智能供给”。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加强军队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人工智能阅读场景。分析了当前军队院校图书馆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动因,从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基本要件、基本技术流程、系统架构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构建方式,同时分析了人工智能阅读场景服务读者的效能。实践证明,构建人工智能阅读场景,能够有效破解军队院校图书馆面对的发展难题,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唤醒人们的集体记忆,激发爱国热情,是主流媒体在建党百年重大主题报道中的重要任务。在媒体融合视域下分析《人民日报》建党百年报道中的融合创新产品,着重梳理内容上的创新之处,以期为主流媒体未来的重大主题报道工作提供经验和路径,以主旋律带动其他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P2P网络借贷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行业性监管缺失引起的运营风险对金融秩序形成较大的威胁。当前我国P2P网贷平台主要存在着监管机构缺位、监管法规缺失等法律风险,逾期呆坏账、非法集资等信用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当前需要明确监管主体,完善市场准入及退出制度,消除法律风险;完善征信制度,建设征信系统共享机制,防范信用风险;加强系统建设,构建安全环境,消除技术风险;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完善组织架构,杜绝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当下和未来的教育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冲击着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制度等,为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提供了思路与支持。通过对人工智能时代延安精神的新内涵、劳动教育的新使命及二者融合价值的分析,并依据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现实,总结人工智能时代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在育人价值理念、人工智能伦理和教育教学场域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最后通过加强教育监管、搭建教育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的方式,形成彼此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ChatGPT等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成年人成长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挑战,急需构建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规范体系。文章从人才发展、AI向善和人机共融视角出发,构建了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术规范体系模型:“技术内容规范”将基础性、时代性和价值性三个维度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旨在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规范学生能接触到的人工智能技术内容;“技术工具规范”围绕可用性、适用性、安全性、价值观对AI学习工具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全过程提出规范要求,旨在从应用监管角度保障未成年人的使用体验;“技术伦理规范”基于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安全可控原则,对人工智能技术伦理治理提出要求,旨在从安全伦理角度促进未成年人、社会、自然和人工智能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