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瑞红 《教师》2010,(35):107-107
本人在构建和谐班集体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爱”与“严”这两颗砝码去调节班级工作,对学生进行育人、育心、成人、成才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品质培养,激起了和谐的浪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背景下,数学学科与“五育融合”承载着共同的育人使命,“五育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数学课堂既是传授数学知识的基本场域,又是数学学科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数学课堂中走向“五育融合”,可以在微观上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观上改善数学教学现状、发挥数学育人价值,宏观上满足社会需要、推动社会进步。目前“五育融合”在数学课堂之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数学课堂之中渗透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教学策略,旨在实现以数润德、以数增智、以数强体、以数促劳,从而构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五育”融合是新时期我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文章在明晰高中地理教学中“五育”内涵的基础上,挖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五育”融合点,生成互动关联机制,并以此搭建“五育”融合和地理学科育人之间的“桥梁”,进而提出地理教学走向“五育”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班风的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我认为关键是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最早提出“五育并举”的蔡元培及其时代相比,新时代所提出的“五育并举”,有独特的时代需要和时代问题;“五育融合”给新时代带来的是“教育新体系”;“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育人实践”“育人理念”“育人思维”和“育人能力”;“五育融合”难在“日常”“机制”“评价”“主体”和“生态”,它们同时构成了破解“五育难题”的基本维度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赵婷 《甘肃教育》2022,(17):33-37
“五育并举”是国家长期以来所提倡的全面育人理念,而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学科有其全面育人的学科优势,在语文作业设计当中渗透“五育”目标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拟在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的指导下,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入手,探寻在减负增效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切实落实语文学科“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融五育、多元立体”中小学“四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整合高校专家、教研员、优秀教师、学科教师等人力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立足于教师“善知”“善教”和学生“善思”“善成”的“四善”课堂教学设计;依据整体教学目标和子课时目标,围绕教学环节,结合学科特点,设计有整体性、关联性和递进性的教学活动,开发一批学科精品课程;在全面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同时,在“五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实现“心融五育”,发展“多元立体”评价体系的育人目标,有效解决了部分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不强、教学质量不高、教学设计内容形式不够丰富及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那种统一的、规范的育人模式,而应构建“三育合一”的教学育人模式,即在教学中将育德、育人、育智三者相结合,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倡导的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一代新人。本文要阐述的“三育合一”教学法育人模式,是根据近年来职业教育实践与改革思想提出来的,而且经过初步论证认为,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多元式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9.
“五育融合”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从理论的政策文本走向教学实践变革的过程,意味着一种新的教学范式。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嬗变,确证了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合育人的教育发展实践之路,这不仅是时代发展转型在教育层面的变革,更是对“五育并举”思想认识在哲学思维层面的反思,即从实体思维转向实践思维。“五育融合”的教学范式是对实体思维下“五育并举”教学范式的变革与超越,以打破基于“加法式”的教学思维,树立基于“育人原点”的教学观念,构建基于“时代变革”的教学空间,指向基于“五育融合”的教学评价为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五育融合”视角,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立意和教学观进行解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课程评价等方面分析“新方案”和“新课标”的发展历史和内涵体现。研究认为,可以从融通视角认识“五育融合”与“新课标”落实的内在联系;从转化视角构建“新课标”下的学校新生态;从发展视角深度开发学科育人价值,寻找“五育融合”改革和实施“新课标”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1.
林珊 《英语教师》2024,(4):119-121+126
随着国家对“五育并举”教育的重视,各个学科都在尝试将“五育”融入教学,高中英语学科也不例外。指出“五育”除了可以融入课堂教学,还可以融入单元作业。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Sports and Fitness为例,对“五育并举”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进行案例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语文世界(高中版)》2011,(4):F0003-F0003
学校围绕百年“勤朴”校训,以“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多元评价”为载体,创“大德育”办学特色,以“勤朴至真,大道唯爱”的精神育人,师生在“大德育”的教育征程中欢歌前行。  相似文献   

13.
“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五育”融合视域下,以初中生劳动教育为中心环节,探索以班级为单位,协调各方,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机会,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实践路径。实践表明,初中生劳动教育实践应加强学科融合,构建班级劳动课程体系;健全评价制度,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创设劳动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相似文献   

14.
许环环 《学苑教育》2023,(11):7-8+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化学学科的相关记载中蕴含着完整的育人元素,综合体现了化学知识、化学方法、学科思维与科学精神发展的真实过程。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史料中蕴含的“五育”融合点,问题驱动学生站在广阔的化学学科发展进程中去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五育”融合全面育人,打造兼具理性与感性的化学课堂。  相似文献   

15.
刘德付 《成才之路》2009,(23):82-82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良好的班级有着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可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6.
思政学科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德育学科。思政课是德育为主、多育互融、多育兼备的特殊课程,其价值和魅力在于深刻的思想性、严谨的科学性与丰富的人文性。因此,思政课教学必须充分挖掘课程中的“五育”元素,有效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书和育人、成人与成才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胡永兵 《成才之路》2013,(32):60-61
“和谐”与“高效”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懈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学科相比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来说,一位教师所教的班级和年级较多,接触某个班级的学生的机会就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意“和谐高效”。  相似文献   

18.
当前,许多专家学者对“五育融合”展开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缺少完整的理论体系,实践成果亦甚为少见。基于此,探讨了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五育融合”育人的现实情况,指出了“五育融合”育人存在的割裂、失衡、博弈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树立新的育人理念,并对“五育融合”做出统筹规划与资源配置,配合课程思政教育与教学评价体系,全方位落实“五育融合”育人的策略,旨在切实提高融合育人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由珊珊 《英语广场》2023,(23):80-83
“爱国、爱校、爱家、爱自己”的“四爱”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汉英翻译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文本选取、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拓展四个阶段探讨将“四爱”教育融入汉英翻译课程的教学实践,并基于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专业教师应以完善的教学观念、严谨的学科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将“四爱”教育自然融合于翻译课堂,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文化自信,打造全过程的思政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体现了教育对人才的培育目标。“五育”融合要求学校和教师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更新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文章从理念引领“五育”融合发展方向、通过实践探索“五育”融合路径两方面探寻“五育”融合的实践策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