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教学应该从“对事物可测量属性的直观感知”和“对事物的大小及关系的直观感知”两个维度入手,培养学生的量感。深度理解“几何”与“量”的概念是量感发展的前提,丰富度量经验和描述量的大小的经历、提高合理选择和运用度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量感培养的重要内涵,加强整体设计、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是量感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建立良好的量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量感呢?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与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息息相关,建立量感可以帮助学生用“定量”的意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但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量感素养的形成不像知识与技能的习得那样立竿见影,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更需要让学生在度量活动中感知、体验、想象、推理,  相似文献   

4.
蔡伶俐 《天津教育》2022,(12):17-19
<正>可视化教学就是运用一些策略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让它更加清晰,以抽象变为直观,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量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能自觉主动地理解和运用各种量的意思,这种直觉对量非常敏感,如果学生掌握量感,则不用测量工具就能对某些事物大小量进行推断,或能判断某个单位和实际物体大小是否吻合。量感的学习在小学教材中是常见的,尤其是在教育改革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对量感涉及的内容更多,但一直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他们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方式以及评价都相对单一,不利于小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量感是指对物体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是对于物体一种“量”上的直接感觉,物体的“量”包含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等。量感作为一种数学直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过程是培养量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中进行多维感知、动手实践与合情推理,促使学生能在深度体验中建立对数学对象的深刻表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量感,从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6.
<正>量感是一种直觉,更是一种能力,不可传递,只能靠亲身经历。从《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量感”的表述来看,量感的内涵很丰富,除了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外,还包括度量的意义、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度量单位的选择、度量单位的换算、度量结果的估计等,这些内容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量感的建立和培养,亦是丰富和完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更是体现数学价值的需要。教师必须立足多元感知,引领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量”,促使学生发展量感这一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发展学生的量感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进行计量单位的教学时,教师一般按照“产生需求—理解意义—感知大小—生活应用”的流程展开教学。浓墨重彩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这一个单位”形成清晰的图式表象。然而每一个计量单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要建立良好的量感,学生需要经历持续的体验、实践和反复的矫正。因此,教师应设计丰富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具身学习中形成量感,并通过理性思考,在不断的经验重组和思辨中深化量感。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量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五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已有的度量经验来把握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走向度量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量感呢?  相似文献   

11.
赵娟 《江苏教育》2022,(81):77-78
<正>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的建立具有很强的直觉性和个体性,更多是借助学生的具身体验来进行教学。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主张,这里的“做”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运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践活动,为学生量感的培养提供了方法。1.渗透方法,优化量感的实际体验很多方法和策略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渗透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的活动体验更有针对性,更能达到活动的目的,同时促进学  相似文献   

12.
段艳蕊 《江苏教育》2023,(48):84-85
<正>量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的关键词,它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通俗地讲,就是关于量的感觉和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助于他们养成用定量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是其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数学活动是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过程,是学生量感的生发点和生长点。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设计适切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效培养他们的量感。  相似文献   

13.
量感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这里的可测量属性便是长短、轻重、二维平面大小、三维空间大小、时间长短等,这些都是抽象的属性。新课标把“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加以强化,使得“常见的量”这原本不起眼的角色熠熠生辉,只要学习量,就必须渗透量感。“计量单位”的教学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量感,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估测中、在体验中发展量感。  相似文献   

14.
游美云 《天津教育》2023,(27):186-18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在小学核心素养的表现中加入了“量感”一词,并指出它的主要表现和内涵:量感,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量感的学习内容在教材中随处可见,但是学生的量感意识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量感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存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呈现样态结构化,让学生感悟到实实在在的“量”,就会使学生的量感得以培养。  相似文献   

15.
<正>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指对时间、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等的感性认识。量感测查是评价学生量感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量感测查往往会陷入一种困境。在检测学生量感发展情况的测试题中,常会看到下面这样的题目——一个苹果大约重200()。这道题学生几乎不会出错,填的都是质量单位“克”。笔者访谈自己班级的学生,问他们是如何思考的。  相似文献   

16.
<正>课前思考“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单元的种子课,承担着发展学生量感的奠基作用。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厘米的认识要引导学生把握度量的概念、方法、工具,在度量活动中发展量感。这为学生后续进一步学习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度量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深入感受度量的意义和价值。[1]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时期是一个建立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的知识体系建立的是否扎实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笔者提出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策略。可视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式,从字面上进行简单地理解,量感就是对于量度的感知,可视化就是能直观地看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量感可视化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接触中感知到量,从而对量建立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王超 《小学数学教育》2022,(24):19-20+37
<正>量感,原本是美术、建筑等领域中的术语,是指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受,是对于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轻重、快慢等属性的感性认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是联结数学与生活的纽带,是帮助学生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建立量感可以让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正>“量感”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关注。所谓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具体来说,量感即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是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它既是一种直观感知,又是一种抽象能力。“量感”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传授便可以习得,它的形成特别需要通过学习者自我的主动感知、主动探索和主动尝试,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换言之,量感是一种对长度、质量、时间、面积、体积等可测量属性的感性认识。小学阶段强调学生能够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进行度量。在教学中,应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学生对具体情境中事物的数量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感知和体验,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