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影响。鉴于此,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协同育人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当前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还面临协同意识不强、力度不一、效果不佳等问题,得出家校协同教育虽得到重视、受到关注,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的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搭建交流平台、突出良法互补、创新考核评价等对策建议,旨在指导当前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是教育格局的大调整,阵痛、困难、挑战不断。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及“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让“双减”政策落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从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后延时服务改革等方面,阐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落地,对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北京科技大学及其附属学校在总结实践经验、成效的基础上,提出大学与中小学协同育人的思考,建议深化共生共长的合作共同体认识、构建政府主导的组织体系、用好评价体系指挥棒,撬动基础教育育人体系改革,从而推动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校长是落实“双减”的领头雁,教师是落实“双减”的主力军。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校长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当好宣传员、指导员与监督员,优化教学管理、作业管理、服务管理,将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让“双减”政策有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5.
盛欣 《教师博览》2023,(30):25-27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在“双减”“双新”(2022版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应深耕汉字教学研究领域,树立汉字教育新理念,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触摸汉字文化内涵,发挥汉字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同时给学校体育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但目前小学阶段学校体育仍面临诸多问题:体育师资建设阻碍严重、体育伤害事故法规制度缺失、体育政策执行偏差、体育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不足。优化路径:1)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学生道德水平;2)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4)加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学生权益;5)提高政策执行力,保障政策贯彻落实;6)破解课后体育延时服务障碍,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关旭 《海外英语》2023,(7):182-183+186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针对现今时代中小学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一现象,明确下达“双减”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思考和启发。该文将重点研究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在这一大背景下转变课堂角色,探究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时段内进行英语教学,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做到让学生减负不减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婷 《小学生》2023,(4):154-156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需兼具启发性、丰富性原则。而优化后的小学英语作业具有改善传统作业机制、优化作业设计思路、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等积极意义。对此,本文以优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为目标,结合冀教版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从提质、减负、增效三个维度,探究设计多元化英语作业的有效策略,旨在启发一线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双减”政策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一系列挑战。由于“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作业体量大大减小。同时,要求作业完成的质量却大大提高。“双减”政策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有更多的时间对课上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并自我消化。初中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学科之一,是为语文学习打下关键基础的重要阶段,同时语文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教师应当改变教学策略,使其在作业量变少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实施后,对家庭、学校、社会提出新的、具体的要求,赋予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的价值、意义、内涵,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新的且急需破解的难题,需要重新审视、思考“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路径。文章探索了家庭教育促进提质增效、学校育人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促进“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等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罗晓章 《四川教育》2022,(10):16-17
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将“双减”理念及要求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各校应以推进“双减”为契机,深刻反思学生过重负担背后深层次的教育问题,促使学校回到教育的本质来思考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在“双减”向度下优化学校教育生态,提升学校育人品质。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学校课内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延伸创造了契机,为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开辟了新的路径。教师通过把握四个“走向”为阅读“增效”,即统筹规划课内外阅读体系、优化教师阅读课程指导方向、建立大数据阅读指导系统以及发挥多元化家校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双减”是一项与教育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新举措,是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重要举措,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必须主动顺应国家的方针,坚持贯彻政策,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探索,以“减负增效”为目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推行,我国教育部门致力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鼓励并重点培养学生课外兴趣,强调从学校、政府以及家庭三个方面共同培育初中学生核心思维,“双减”政策实施对县域学校来说正是缓解学生压力,优化教学质量的政策,在深入践行“双减”政策基础之上夯实学生文化知识,深化思想底蕴。但就目前而言,“三位一体”教育思想已经逐步受到多方师生与家长青睐,但协同育人机制尚待完善,且其作用与优势发挥不明显。基于此,本文就“双减”下县域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特点、相关机制、积极作用、发展现状以及优化途径进行简要分析,最大限度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悦 《学苑教育》2023,(26):37-39
“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无法适应当今义务教育的需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避免布置过多的作业,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双减”政策旨在缓解学生的压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全面的教育改革。通过对“双减”政策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融入进行剖析,旨在改善初中英语教学效果,减轻初中生的学业与精神压力,推动我国英语教学的稳步发展。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以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结合“双减”以来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教育深度转型已经成为民众的共同呼声和国家的强力意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生态迎来了全新的政策与社会新格局。在这样新型的教育变革背景下,学校如何落实好相关政策,切实开展好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论述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心小学落实政策开展的一系列举措,旨在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桂亮  姜志强 《家教世界》2022,(13):55-56
“双减”政策下,教师的施教空间和教育时间被压缩,与学生的互动频次减少,为了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继续保持教育的高水平和高质量,家庭教育就成为“双减”政策推行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一环。故此,我们就“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的开展进行思考,分析“双减”政策下学校应当对家庭教育做出的指导以及学生家长应该进行的教育转变,针对基于“双减”的家庭教育开展提出相关意见,为“双减”政策的见行见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我国学校课后服务发展经历了家主校辅、社主校辅、校主社辅等三个阶段。"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承载着特定的功能与意图,发挥着看护辅导、个性能力培养、服务教育政策意图等多层次功能。课后性、复合性是当前我国学校课后服务的根本属性,其具体体现是:三方合作性、产品混合性、组织特殊性与过渡临时性。面向未来,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形态的改进方向是:建立多主体协商管理组织,培育课后服务准市场,搭建半封闭课后服务组织,构筑校社竞争式课后服务格局。  相似文献   

19.
禹思 《广西教育》2022,(28):16-18
本文基于“双减”政策实施背景,提出提升美术教育质量的方法,建议教师以课堂为中心,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以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为载体,搭建展示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创新课后服务为抓手,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下的地理作业设计亟须改革"量大、质低、单一、时长、效弱"的现状,需要重构新课程指向下的地理作业设计思路:基于课程标准,设计单元作业;基于学习目标,精选作业内容;基于素养培育,丰富作业类型;基于提质增效,严控作业总量;基于作业增值,达成教学评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