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让"食育"进入生活课堂,让幼儿做健康的人、做幸福的人。食育文化旨在以幼儿为本,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入手,引导幼儿认识食物、食品;了解绿色、环保;掌握文明、礼仪;懂得尊重、感恩;感受付出、回报,在食育文化塑造中让幼儿能够养成科学健康的、可持续的饮食行为习惯。为此,就食育文化在幼儿园中开展的意义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食育指与饮食行为有关的教育,包括饮食文化、饮食营养知识及制作方法等内容。幼儿处于成长早期阶段,开展食育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助力关键经验的积累。在传统节日中往往有享用美食的习惯,节日美食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积极的生活观念和情感。教师在开展教育实践时,要注重将食育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依托传统节日元素,传播食育文化。  相似文献   

3.
我园通过对已有食育课题“家园营养卡:幼儿食育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的结题总结,认为食育课题还可以继续挖掘研究,因此确立了“基于二十四节气幼儿食育课程信息化的实践研究”,继续探寻食育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借助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把文化与饮食融为一体,挖掘适合幼儿学习和操作的实施策略,并通过信息化手段给予支持,构架家园共育桥梁...  相似文献   

4.
黄瑂  兰一心 《教师》2023,(29):111-113
饮食文化作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地方的风土人情、饮食与生活习惯。食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将地方饮食文化融入幼儿园健康食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幼儿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还能促进幼儿对本土饮食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涵养幼儿的文化品格。文章基于本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视野,探讨将木兰溪饮食文化融入以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实验幼儿园为代表的木兰溪流域“生命体验”教育科研项目基地园健康食育课程的价值与途径,提出通过开设木兰溪美食小论坛、建立木兰溪美食坊、举办木兰溪美食节,来构建特色化健康食育课程,促进家乡饮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冯晓洁 《动漫界》2022,(20):78-79
食育,即以食物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的过程.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启蒙基地,是教会幼儿识别各种食物,养成良好、健康饮食习惯的第一站,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非常重要.我园一直努力通过食育课程对幼儿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促进幼儿的人格养成、兴趣及情感提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育新幼儿园食育环境的创设、食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健全合理饮食与健康管理的方法等方面的阐述,探讨有效的食育实践策略.让食育进入生活课堂,形成幼儿园师幼健康理念,均衡饮食,科学规范卫生保健,并促进幼儿动作协调发展,产生愉快情绪,养成良好习惯,让幼儿能自主、自在、愉快地获取营养,做自己和生活的小主人.  相似文献   

7.
郑彩玲 《天津教育》2021,(5):174-175,178
在幼儿的相关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培养的黄金阶段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能够使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的重要性让教师和家长思想上真正开始进行重视起来,这对幼儿进行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礼仪。本文以相关研究为参考,对食育课程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读,就食育课程为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重要性做出了相关解析。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上,提出了一些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具体策略,期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尹建玲 《甘肃教育》2023,(14):126-128
中华传统节日食俗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精神活力,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将其纳入幼儿饮食教育课程,让幼儿在食育活动中了解其蕴含的历史人文,感受其中的道德文明,对从小培养幼儿历史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美好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拟从传统节日食俗教育内涵的挖掘、传统节日食俗文化教育氛围的创设、传统节日食俗教育活动的设计、传统节日食俗教育渠道的拓宽等方面对中华传统节日食俗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食育”是日本医师石塚左玄(1851~1909年)于1896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体育、智育、德育即食育”。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李里特教授将“食育”理念引入中国,并扩大了“食育”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饮食知识教育,让学生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具有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有传统饮食文化理解力,有良好饮食习惯的人。从幼教实践看,3~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季红珍 《成才之路》2020,(3):102-103
3岁~6岁是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通过开展食育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有关饮食的知识,具备选择饮食的能力,培养幼儿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理解和传承饮食文化,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教师要善于将食育主题活动与生活教育、环境创设、礼仪教育、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健康、文明的幼儿。  相似文献   

11.
武秀文 《学前教育》2023,(Z1):46-47
<正>在探索食育课程构建的初期,我园教师非常积极投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教师们认为中华传统美食有许多,可开展的活动也多种多样。可以跟随传统节日开展,也可以根据二十四节气开展,还可以依据地域文化开展。于是,教师们便风风火火地以常见的中华传统节日节气为线索开展起了班级的食育活动。活动开展前,教师会主动利用网络查询各个节气的民俗内容,以此为基础和幼儿一起开展丰富的活动,惊蛰时带孩子们制作梨水,  相似文献   

12.
目前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教育重心由重分数向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转移。在如今幼儿园、小学都设立食堂的大背景下,"生活即教育"与"做人,做健康人,做幸福的健康人"的教育思想理念渗透在各个领域。本文将陕西关中儿童食育礼仪、文化传承与小学实践类课程及社团活动结合,着力于让孩子通过一系列的食育活动,了解关中食文化与相关礼仪,在文化熏陶与传承中培育健康的饮食理念,形成良好的饮食礼仪,进而学会选择食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全的人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本文旨在以儿童食育为抓手将传统食育礼仪文化融入于儿童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孙赛燕 《知识文库》2022,(18):52-54
<正>在幼儿阶段,对孩子们开展食欲课程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老师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适合孩子们的一些日常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从更多方面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此外,在开展幼儿食育课程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分析幼儿在饮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校如何开展幼儿园食欲提出了更好的建议,从而将各类活动融入其中,有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在社会发展进步推动作用下,愈来愈多的人意识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而在幼儿园食育活动中渗透传统饮食文化内容,能够促进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在传统文化渗透作用下,食育的生活教育、礼仪教育功能更加凸显,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郑彩玲 《天津教育》2021,(4):179-180
幼儿的饮食习惯与他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有正确的饮食行为,才能帮助孩子实现健康成长。一般来说,零至七岁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开展的食育课程,甚至可以影响他们一生的饮食行为。对此,本文从必要性阐述出发,研究环境与饮食教育的关系及推进食育课程的必要手段,对如何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91):154-156
幼儿园构建食育课程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其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也在于这是引导幼儿端正饮食观念的重要手段。不过个别幼儿园的具体实践中却存在重视程度有限,系统性、规范化不足的缺陷,同时家庭养育错误形成的干扰也是幼儿园构建食育课程过程中时常遭遇的负面影响之一。新时期幼儿园构建食育课程当坚持趣味化、实践性原则,既要充分听取专业意见与建议,以联动机制提升专业水平,也要强化家庭教育与引导,实现幼儿园食育全面覆盖,还要强化监督考核,保持弹性优化,重视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17.
黄芳 《成才之路》2022,(4):104-106
食育是指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不仅有助于解决幼儿的吃饭问题,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进餐礼仪和习惯,让幼儿懂得食物的来自不易,学会爱惜粮食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有效开展食育课程.文章从依靠相关教学、实施食育课程,借助游戏形式、开展食育活动,通过家园共育、...  相似文献   

18.
朱婕 《知识文库》2023,(6):193-195
<正>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保障课程实施的基础。在“基于幼儿生活体验的食育课程”建设中,课程资源是指创设食育课程的人文、心理、物质环境,链接幼儿与“食”相关的一日生活经验,其内涵是幼儿既是“食”资源的使用者,也是“食”资源的开发者。本文尝试以我园在基于幼儿一日生活食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现状出发,创设支持性的“育”环境,形成课程资源的理性认识,构建幼儿一日生活食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路径、策略,探寻课程资源与幼儿的关系,将食育与幼儿的生存技能、生活习惯、生长规律相融合,让幼儿在积极生长、幸福生活中成为生命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19.
苏艺森 《成才之路》2023,(18):137-140
深入挖掘和体验非遗文化的内涵,将其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非遗文化能更好地传承弘扬下去。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能让幼儿接受非遗文化的熏陶,开阔幼儿视野,提升幼儿美术素养。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可采取以下途径: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身临其境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请进来,走出去”,丰富美术教育形式;以项目课程为依托,进行深度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宋晓婷 《快乐阅读》2013,(12):108-109
在贸易全球化、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幼儿"食育"尤为重要。饮食教育应当成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成人应通过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丰富心灵体验、营造关爱环境、弘扬食文化等手段,以应对当下食品方面的种种危机,并起到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弘扬我国传统膳食文化的作用。食育应当成为全民的教育,有效的食育必须从婴幼儿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