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的“长宁效应”,指的是长宁区在上海率先兴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曾以“长宁效应”而闻名的上海市长宁区,2001年又以“数字长宁”而声名鹊起。2002年4月,长宁区教育局局长王小柳提出了建设“数字校园”,以数字教育的着力推进,为“数字长宁”的发展添彩。在她看来,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机器引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周慰  薛婷彦 《上海教育》2009,(19):20-21
为提升区域教育水平,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上海各区县近年来推出了各项举措,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上海整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长宁区陆续推出了教师“刚性流动”“柔性流动”“名校长带弱校”等一系列措施。为什么选择通过骨干教师流动来实现“均衡”“优质”?长宁区又是如何整体思考和全盘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与长宁区教育党工委书记陈设立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日前,“心灵如花盛开——八位特殊教育青少年摄影联展”在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举行。这是上海市长宁区特教中心面向特殊青少年开展“摄影治疗”的探索之一。据了解,为了让特殊青少年增加对自我与社会的认识,增强自我效能感,该中心借鉴国内外艺术治疗的经验成果,对智障、视障、自闭症、情绪障碍四类青少年进行‘摄影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中小学科学教育肩负着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重要使命,对创新人才培育具有根基性作用。但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着政策支持不足、课程缺乏衔接、师资严重匮乏等困境[1]。对此,本文回顾“双减”政策下科学教育加法的提出背景,剖析其内涵特征并探究发展路径,以明确科学教育加法的何为与为何。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现状社会调查和对策研究”的分课题——《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组成部分,中国科协青少年部、中国科普研究所和上海市科普促进会于2004年2月联合发起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探究学习活动”调查,并由上海市科普促进会和上海市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负责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已深度融入全球各领域,并让教育行业焕发新活力;而科学教育对于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关键性意义,是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疫情影响下,“互联网+”科学教育在资源共享、教学维度、活动效率等方面体现了巨大优势,获得全国中小学校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目前“互联网+”科学教育依然存在着资源质量亟待提升、教学手段升级滞后、工作模式缺乏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以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云上科学营”为典型案例,提出整合优质资源做好顶层设计、“双线”融合丰富活动形式、发挥大数据优势实现智能化发展等措施,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为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小班化”一路走来:悄然改变着教育小班额、围坐式、环境布置、师生互动、个别化指导……正日益成为上海小学课堂教学的常态。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现场会上,长宁区率先宣布区域内所有公办小学已100%实施小班化教育,并同时承诺.到2007年.实现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班化”教育全覆盖。  相似文献   

8.
邬晓玲 《上海教育》2023,(Z2):44-4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这为我们基础教育明确了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使命。培育学生创新素养,小学的科学教育是重中之重。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实验小学要在科学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导力”,这就需要“领”有策、“导”有方、“力”有劲。  相似文献   

9.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11,(24):44-45
12月3日,在明园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摄影展,展出的作品由八位特殊教育青少年拍摄提供。他们中有来自长宁区辅读学校、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街道阳光之家的智障学员,也有上海盲童学校失明的摄影爱好者,年龄跨度从12岁至30岁不等。人生之路上,他们经历过低谷,遭遇过挫折,百转千回后,是相片的世界给他们干涸的心灵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10.
<正>“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目标不是学习更多的具体知识,而应是培养科学精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就要将科学教育通向科学素养,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本文从科学教育的内容、过程、评价、保障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对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真正落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殷瑀琀 《上海教育》2024,(14):65-67
<正>“STEM校园”平台主要面向儿童与青少年,并在小科学家基金会的资助下为德国的日托中心、课后托管中心和中小学提供科学教育的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料。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数字化等挑战,德国迫切需要大量STEM领域的青年人才,并激励更多人了解并掌握STEM技能。在此背景下,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资助的“STEM校园”学习平台于近期正式上线。“STEM校园”学习平台是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发起的“STEM行动计划2.0”的一部分,旨在为不同群体提供多样化、专业化、高质量的在线开放课程,激发更多人对数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学习兴趣。该平台线上课程内容涵盖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儿童科学教育以及为STEM倡议筹款等主题。  相似文献   

12.
“教书育人”涉及到教学过程中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其合理性,就在于“教书”为了“育人”,“育人”必须“教书”。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教育;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段话的宗旨是说德育和智育是并重的。邓小平同志在强调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同时还说:“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邓小平同志这段话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虽然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可是他们的思想经受着两种制度和多种思想体系长期共存的考验,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尤其应注  相似文献   

13.
计琳 《上海教育》2023,(3):18-19
<正>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千秋伟业,人才为本。2005年,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启动,拉开了上海规模化、制度化培养教育领军人才的大幕。“双名”,因为这个名字,一群人的教育人生与国家、城市的教育梦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个名字,几代人追寻的教育家的理想,再次得到了浓墨重彩的实践与印证。迈向新时代,全球化竞争加剧,教育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成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如何让“大先生”竞相涌现,如何构建上海普教系统完整的“人才链”?上海加速着教育领军人才创新培育的脚步。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事关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建设。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肩负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重要使命,对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科学教育这道加法题到底该“加什么”“怎么加”,成了答题的关键点。青少年接受的科学教育纵贯大学、中学、小学不同学段,并需要不同学段彼此衔接,循序渐进,协同合力。为深化科学教育发展,提升其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必然要统筹协调多方利益主体和社会资源,争取教育质量的最优化。因此,本文立足于“大学-中小学科学教育协同”的视角探讨深化科学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沈天音 《上海教育》2022,(26):68-69
<正>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正在着力推进两个具体的教育元宇宙项目,一是上海MBA元宇宙中心数字大厦建设项目,一是中小学科学教育元宇宙试验场项目,分别面向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上海MBA元宇宙中心上海MBA元宇宙中心基于联通全球领先的5G网络,依托智能视觉VR技术,结合智能语音、区块链、虚拟数字人等技术,深化MBA案例方法应用,助力上海管理人才教育,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商科教育“元宇宙”,构筑元宇宙中的商科教育高地。  相似文献   

16.
《宁夏教育》2007,(10):5-5
今年年初评审通过“中学高级教师”的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教师叶奕,被告知列入了首批“刚性流动”的名单。这意味着她将离开自己任职多年的优质初中,与区域内名不见经传的新古北中学建立新的人事关系。像叶奕这样离开“娘家”的新评”中高”共有32名,在上海市长宁区教育人才工作会议上,他们正式“出征”前往区内14所相对薄弱初中任教。作为试点区的长宁区为这项改革设定了明确目标:通过创新教育人才流动机制,5年内,打破优秀教师“一校所有”,使得区内所有初中和一半以上的小学均拥有学科带头人,基本实现区域教育人力资源优质均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市长宁区幼教工作者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开展了幼儿园“综合性主题教育”的课程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多年过去了,如今,长宁区幼教人对“综合性主题教育”的研究仍在继续,他们不断地探索、反思、调整,丰富和完善着“综合性主题教育”的课程内涵。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欧美的很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科学技术教育的改革。他们开展了很多活动,如:美国的西屋人才选拔赛、英特尔国际科学工程创新大赛,英国的青年科学家大赛,欧盟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法语语系国家的青少年科技博览会,东南亚国家的青年科学周活动等。他们在关注什么?他们在关注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关注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探究能力,鼓励青少年尝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和发现。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现状社会调查和对策研究”的主要构成部分,由中国科协青少年部部长牛灵江和中国科普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和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主办,教育参考杂志社承办的上海教育论坛——“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创新”暨《教育参考》杂志创刊10年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举行。《教育参考》是目前国内惟一一家教育思想争鸣类刊物,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为刊物题词:“坚持百家争鸣,推进教育改革。”值此创刊10年之际,该刊以教育论坛的形式答谢读者多年来的支持。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副会长谈松华,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香港大学副校长程介明教授及国内教育界知名学者叶澜、钟启泉、朱永新、丁钢等约250人参加…  相似文献   

20.
张学强 《文教资料》2009,(16):112-114
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他主张全体青少年都有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机会,应创造条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主张成年国民要接受革命理想教育和科学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具有超前的真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