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现代的自主性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三项任务之一。而思维能力又属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着其他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其他能力的运用,是各种能力的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3.
朱振荣 《云南教育》2006,(2Z):39-4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教学过程”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是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艺术、美术课程中要加强写字教学。”美术字教学具有重要的课程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教学思想划时代的革命性变革。教师是课程改革最直接的依靠,为了推动我校课程改革健康、有效地进行,我们确定了探索“如何将现代教学观念转化为教师行为,促进教师自觉更新教学观念,让教师成功走进新课程”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目前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对教师角色没有正确的认识,以至无法完成新角色的转变,难以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本文以美术教学为例,推而广之,就教师如何实现角色转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响亮,但对于应该怎样体现素质教育的成果,其看法却很不一样。有人认为应该将学生组织起来,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而另一些人认为,素质教育应主要体现在“意识”上,重过程而不偏重结果,即在搞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种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和成功奠定基础。我本人同意后一种观点。据有关机构对当今社会成功人士的调查、分析得出: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商,而80%靠情商。所谓情商,除了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外,大部分就是指一个人必须具备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无疑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精神。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与新课改理念相背离的现象,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因此建立起新的“合作学习共同体”,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新的课程下这种合作学习又注入了哪些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1.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幼稚园课程改革的杰出代表、中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重温陈老的课程思想,对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大自然、大社会”的课程内容与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他主张“应当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但这种有系统的东西应当以什么为中心呢?这当然要根据儿童的环境。儿童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环境;一种是社会的环境。自然的环境就是各种动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的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推行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在这个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对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方法、考试制度等进行改革,以寻求个性化教育的最优方案。按照国家教育部2001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规定,部分地区开设了综合科学课。科学课的培养目标、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力求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覃雄彪 《广东教育》2007,(12):75-7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要求高中老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要逐步确立起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凡是能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且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是课程资源.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方面,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新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大量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崭新时代。《纲要》是关系今后几十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的重要文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2001年上半年,教育部已经作出了加快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决策。每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切实把握《纲要》基本精神,深刻领会《纲要》中突出阐明的、系列的教育观念,并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这样才能跟得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时代呼唤着我们: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  相似文献   

15.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问题颇多。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的大力推动下,“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关注。什么是“有效教学”?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不仅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界定:致力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课程的实施上,也有新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就是“有效教学”的落实,而“有效教学”的落实,取决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先进…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新课程改革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它追求的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需要构建一种开放、对话和合作的课程文化。为保证新课程的推进与实施,家长参与课程,给予课程合作与支持,成为开放、对话和合作的课程文化应有的含义。家校合作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家长参与和支持成为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外部因素。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家长参与意识不强,家长角色的错位,流于形式的家校合作,导致了家庭教育未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影响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改革。因此家长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责任与地位,以积极的心态适应课程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作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五大领域之一的社会领域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点领域,但社会领域课程却因实旅的难度较大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探其究竟,源于历史以来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处理的“惯性”。  相似文献   

19.
代丽萍 《教育》2007,(10S):60-60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音乐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我在实际教学中探讨了一些音乐教学中的方式方法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综观当今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评价越来越向着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和这种发展潮流的方向一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