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4月上旬,“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协作网首届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这标志着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开始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报业市场上“亮相”,并显示了其进一步蓬勃崛起的良好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国报业市场空前繁荣。前些年,我国各省市的省级党委机关报都陆续创办了第一份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晚报(都市报)”。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报业市场的迅速扩展,新的办报空间继续被发现,全国大部分省级党委机关报又纷纷创办了第二份仍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早报(…  相似文献   

2.
陈伟 《新闻知识》2006,(2):73-75
近年来,随着经济区域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全国报业市场上也由此出现了报纸区域化发展的现象, 如燕赵都市报立足石家庄,渗透整个河北地区:南方都市报立足广州,辐射整个珠三角地区;海峡都市报立足福州,也面向整个闽南地区的读者,等等。在都市报的区域化道路上,各地的地市报由于文化上、距离上与当地读者的贴近,成为了都市报强有力的对手,而一些全国性大报纷纷在一些中心城市推出子报,也给都市报的区域性扩张构成了一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都市报一方面要固守省会城市的报业市场,即“守得住”; 另一方面又要向周边非省会城市的报业市场扩展,即“走得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随着市场化的都市报迅速崛起,不少城市晚报经营生存状况十分艰难。城市晚报与市场化报纸在观念上、体制上和机制上有着根本性的差异。但从本质上讲,城市晚报作为新闻信息资源的载体,与都市报都共同具有的报纸功能是基本相同的。城市晚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准确认清自身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而不是表面性差距;必须对改变自身行为的成功值充满自信而不能是束手无策。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创新观念和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4.
田梅 《传媒观察》2005,(11):30-31
自都市报发轫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成长为报业市场中的重要力量,部分都市报已成为报业集团广告收入的“主力部队”。观察都市报的运作可以发现,早期都市报在定位上以市民报为主,生活化色彩较为突出;内容上“首先是以批评报道打开了读者市场,其次是故事化和娱乐化。这在业内被称为都市报早期赢得读者的三大件”;机制上,很多都市报实行“双轨制”运作.即兼具机关报和市场化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从1995年开始,中国报界出现了一批省级党报主办的以都市报命名的市民报。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多家都市报(包括早报、晨报),有的城市还不止一家。都市报的报业群体已经形成。都市报的经营机制、报道内容、报道方法、发行方法都给报界吹来清新之风,发行量一路高歌猛进:楚天都市报在拼杀激烈的武汉报业市场,目前发行量已逾100万份;南方都市报在强报如林的广东,发行量已超过100万份……从整体上来说,都市报的版面质量和社会影响力,都在不断提高。惊涛拍岸随着都市报的繁荣兴旺,它在中国报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相似文献   

6.
樊传果 《传媒观察》2006,(12):39-40
晚报凸现发展困局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晚报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经营与发展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更多来自于早报、都市报的强势扩张。传统晚报与早报、都市报在办报思路、发行市场与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同质、雷同导致彼此间不断“短兵相接”,新闻战、广告战、  相似文献   

7.
一、新兴都市报的冲击波世纪之交,中国报业市场又涌起了一股新的浪潮———都市报热。各地风起云涌的都市报,打破了原本的市场格局,成为报界的一股新锐力量。在一个城市不能拥有两份晚报的条件下,一批以都市报、早报、晨报、快报、生活报、时报甚至商报等冠名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以城市为依托,以市民为对象,以市场为导向,发动猛烈攻势,快速抢占市场。新兴都市报不满足于传统晚报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而是急风暴雨式地争夺读者的“眼球”。因此,新兴都市报都十分重视策划,抓住热点问题,不惜版面,…  相似文献   

8.
方仁 《传媒观察》2007,(2):12-14
《南方都市报》走过十年,它开启了中国新一代都市报的大潮,新主流媒体的定位和“做中国最好报纸”的追求,使《南方都市报》脱颖而出,2002年3月,《南方都市报》推出“焦点”“时评”和“对话”。当时的焦点和对话都做本地题材,主要是为了广州和深圳两地的新闻本地化,深圳和广州各做各的,两地读者看到的内容不一样。2003年3月,《南方都市报》正式成立深度小组。2003年4月1日,报社取消“焦点”,正式推出“深度对话”,开始走全国化道路。“深度对话”的推出反映出《南方都市报》做新闻的特点:一则,体现了敢抢新闻、追求独家新闻的传统;二则,维护了报纸一贯的形象;三则敢于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南方都市报》跟其他报社在做新闻方面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像和洪水抢时间一样,有敢“闯”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9.
平民化背后的媚俗倾向——对都市报报道风格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莺 《当代传播》2001,(4):85-86
90年代中期,中国的报业市场继“晚报热”之后,又兴起了“都市报热浪”。何为都市报?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相似文献   

10.
10月25—31日,我国部分都市报和省级晚报的总编辑近60人会聚江西省南昌市,出席2002年中国都市报研究会年会,共谋开创我国都市报繁荣发展新局面的良策。会议总结回顾了近年来我国都市报不断进步发展的大好形势。从总体上讲,全国都市报的发展势头很好,无论从报纸编采业务和经营管理方面,都有许多开拓与创新。有的都市报发行和影响力在全国遥遥领先,有几家都市报发行量超过百万,还有的都市报年广告收入过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70多家都市报,不仅省报办都市报、省会城市办都市报,而且中等城市也出现了争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发展的历史。充满了城市扩张的碎片,而每一个城市扩张的背后,几乎都曾上演过众多“拔掉钉子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卢文炤 《青年记者》2017,(19):29-30
70后是最有都市报情结的人群,求职和买房、买车等,都曾深受都市报影响.在济南这座城市,报摊上曾经回响着播报当天都市报新闻的“小喇叭”,楼道里满是几家都市报的报箱.如今大街上报摊锐减,“小喇叭”早已消失,报箱里也少见都市报的踪影.都市报还好吗?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通常把机关报与都市报都称为“综合性报纸”,却往往忽略了它们是“不够综合”的报纸!它们分别占据着两个大的细分市场。仍按通常说法:机关报是“干部报”,都市报是“市民报”;机关报是“工作报”,都市报是“家庭报”:机关报是“严肃的政党报”。都市报是“大众化的通俗报”。不过,这两大报种开始出现相互渗透趋势,特别是源自受众定位调整,以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都市报向主流报迈进,传统党报也在适应市场中转型,增加社会新闻板块和生活服务板块,新闻彰显“软”、“近”、“实用“的平民姿态。  相似文献   

14.
不再是“摇钱树”。直面这个常态,对都市报至少有两点启迪:一、回到常识:挣大钱绝不是办报的唯一目的,最起码不是报人的核心诉求;二、钱不那么好挣,或许能打破一个惯性思维,对都市报不能再竭泽而渔,应给它们留出足够的发展余地,促其找寻新的增长点,摒弃单一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都市报--都市报的产生及其实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玮 《新闻大学》2003,(4):7-13
一 都市报对于49年之后的中国大陆,无论名称或内涵都是新鲜的。1993年在中国大陆一个非常普通的城市贵州,出现了一份以“贵州都市报”冠名的报纸。1995年《华西都市报》的创办引发了都市报风潮。随后三五年间,中国大陆许多中等以上的城市都有一份甚至多份都市报,尽管它们的报名中并不都冠有“都市”二字。都市报的兴起成为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报业继日报、晚报后的第三次浪潮。都市报在中国大陆的繁荣,被人们视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新闻从业者出身,后又任政府负责新闻出  相似文献   

16.
解析后都市报时代的显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亚林 《新闻界》2005,(4):39-40
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随后,全国许多城市都创办了类似的都市报。都市报在与党报、晚报竞争中,在受众定位、传播内容和方式以及营销手段上,实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使都市报迅速崛起。不同城市的都市报在复制“华西都市报模式”之后大多实现了“光荣与梦想”。正因为都市报创造了报业奇迹,晚报、时报、商报甚至党报也加入到都市报行业中,相互模仿、克隆。都市报呈现的聚拢趋势,形成被圈内人士诟病的“同质化”顽症。昆明、南京、重庆、南宁等全国数十个城市里的都市报也被这种顽症缠身。高度的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媒体的失范,以编…  相似文献   

17.
后都市报时代:向主流媒体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建华 《传媒观察》2004,(11):18-21
都市报是我国报业发展的一个独有报种和特殊现象,它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市场化大众报纸的诞生。自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以来,都市报的发展已近10年,它在总体成熟定型的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课题,要么因循守旧“老化”下去,要么变法维新“主流”起来。其中,一些报纸在原有轨道上“重复操作”,遇到严峻挑战,有的中途夭折,有的数年不振;一批问世5年左右的新兴都市报则发生新的变革,显示出向主流媒体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都市报纸如何构筑深层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报纸发展的前景虽然广阔,但由于其定位趋同导致同质化竞争,进入门槛较低,必然引发激烈竞争。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都是好几家都市报纸并存,如武汉就有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今日快报、武汉晨报等五六家,长沙有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消费导报、南方财经导报等几家。都市报纸只有经历一个“洗牌”的过程,那些克服了种种弊端、并具有独特魅力的报纸才能生存发展。那么目前都市报纸有哪些问题?在积累了报纸的品牌、人才和发行网络后,都市报纸如何增强生命力,构筑自己的深层魅力?目前都市报纸存在的问题1.缺乏原创性,内容重复,…  相似文献   

19.
唐林  邱振邦 《新闻导刊》2005,(5):20-22,14
十年前,当都市报呱呱坠地之时,晚报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它们当时根本就没有把这个初生的婴儿放在眼里,没想到不到十年的时间,全国绝大部分大城市里晚报“老大”的市场地位,都被都市报所取代。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在机关报和晚报之间,其实也有类似的“物换星移”;在晚报大规模出现以前,各级机关报是报业市场(只不过这个市场是计划经济中的市场)的占领者,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都市报发轫于1993年出版发行的《贵州都市报》,此后三五年间,许多中等以上城市都出现了一份甚至多份类似的报纸.都市报的兴起成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报业继日报、晚报后的第三次浪潮。在20世纪末的几年里都市报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报刊理论界已开始关注其内含的危机,并积极为其转型出谋划策。2005年,都市报迎来了发展的拐点,发行量减少、广告收入下降、效益下滑乃至严重亏损,都市报发展开始进入“冰河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