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邬建红 《新闻实践》2014,(12):52-54
在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重大变化的过程中,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不仅考量了媒体的立场和责任,而且直接反映出媒体融合发展的进展和能力水平。从杭州"5.7交通肇事案"和"7.5公交车放火案"比对分析,可以管窥出5年来杭州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你是你,我是我"的水火不融对立状态,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趋势,佐证了媒体融合有利于加速推进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陈永健 《传媒》2007,(9):39-40
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经营体系 保定日报社有《保定日报》、《保定晚报》、《莲池周刊》三个媒体.在以往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曾经将两报一刊的广告业务分开经营,但实践证明那样不仅人力成本高、流程过程多,而且对于广告客户来说也不方便.  相似文献   

3.
汪琪 《声屏世界》2010,(8):37-37
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的2009年世界媒体峰会,反映了人们对全球传媒业发展面临挑战的关切,显示了各媒体加强交流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愿望,体现了媒体从业者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决心。在人们为中外媒体合作出现美好前景而欢欣鼓舞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陈前 《新闻前哨》2012,(4):40-42
近些年来,媒体间的竞争空前激烈。严酷的市场环境,使少数媒体为了寻求发展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楚天交通广播在十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抱元守一,始终坚守社会责任,并创造性地服务社会管理和彰显社会公义,逐渐赢得社会各界和市场的认可,完成从"边缘媒体"、"专业媒体"到"主流媒体"的蜕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他们的实践证明:坚守社会责任是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刘文洪 《新闻通讯》2014,(11):20-21
新闻传播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2014年,注定将以"媒体融合元年"为标志写入中国新闻发展史。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业浩大的"转基因工程",是传播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遭受新兴媒体冲击的传统媒体,唯有顺应新趋势,迎接新挑战,掌握新技术,发展新业态,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变革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前不久,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就媒体融合发展在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调研时形象地鼓励我们:"与其被冲击,不如去冲浪"。经过近半年的筹备,9月28日,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揭牌成立。这是我们媒体融合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还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在融合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作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欢 《声屏世界》2014,(9):62-64
"传统广播+互联网"模式 "传统广播媒体+互联网"模式是指传统广播媒体自办网络电台,主要表现为传统广播媒体开辟网络站点,通过互联网传送广播节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台网融合"。我国网络广播的"传统广播媒体+互联网"模式经历了传统广播网络版和传统广播自办的纯网络电台(Net Radio)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1996年创立的香港凤凰卫视(以下简称"凤凰"),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影响不断扩大,业已成为全球华语电视媒体中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8.
2011年,保定晚报进行版面改革,其中一项是加强加厚教育报道,开创性地推出《教育周刊》,每周一发行,每期8个版面。保定晚报《教育周刊》已经总刊120余期。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魅力,赢得了广大读者和媒体同仁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9.
于虎 《新闻实践》2012,(5):34-35
2005年,浙江文艺广播电台主持人万峰因其"天天在节目里训人"的主持风格而作客央视新闻会客厅,全国继而掀起一股电波、荧屏"怒汉"热。""怒汉"现象,或者更该说个性化主持,顺应了媒体发展的需求,受到听众观众的热捧。但因其"重口味"、咄咄逼人,学界、业界对此也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怒汉"个性鲜明,风格独特,是媒体社会责任、公民意识的体现,有监督的无奈就有"怒汉";也有人认为这是媒体霸权,以势压人。本刊特约请学界业界有关人士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媒体的传播力?它是指一个媒体通过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将信息扩散,导致产生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的能力。在特别注重"影响力"的媒体环境下,媒体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传播力的竞争。而影响传播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非"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媒体企业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文化强国"的决议,这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地方报业以"文化强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如何制定"文化强报"的发展战略规划,到底是"向外使劲"还是"向内使劲",是地方媒体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雷喜梅 《新闻前哨》2014,(10):24-26
当数字化、信息化技术革命大潮涌动,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登台亮相:当"三网融合"以国家战略强力推进,融合发展的大门向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相关产业同时敞开。随着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升级进入加速期,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提升现代传播能力,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时代,媒体发展可以用众多"关键词"表述,特别是纸质媒体危机感越来渐近,但对这些"关键词"的研判与解读发现,未来报业发展依然是严峻的挑战与巨大的机遇并存。关键词之一:媒体经营环境和形势信息传播快捷化、传播平台多样化,特别是网络等多种新兴媒体的崛起,全球的报业盈收普遍呈萎缩趋势。  相似文献   

13.
洪磊 《声屏世界》2013,(8):44-45
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广电媒体在改革发展中都在踌躇难以破解"人往哪里去,钱从何处来"的问题,现在又遭遇融媒体、全媒体、自媒体甚至动媒体的挤压挑战,加上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的不断完善,受众能收听收看到的各类节目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生态视域下,地方广电媒体如何突出重围、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洪燕  何彬 《新闻前哨》2012,(9):50-51
中国传媒业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快速裂变之后,已显露出"虚火旺盛"之忧。"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从微观看是对采编人员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的要求:从宏观看却是关乎媒体科学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媒体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媒体在市场条件下尊重自身发展规律、强基固本的现实路径。从"三万活动"到"百名记者下基层"、从"新春走基层"到"记者蹲点",湖北广电人在"走转改"活动中得到历练,全体编辑记者加深了对基层的了解,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取得了听众满意度提升、媒体公信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金来 《军事记者》2014,(12):22-23
这次军事新闻论坛以"军队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为主题,充分贯彻了习主席的战略决策,契合了媒体的发展大势,切中了军媒的瓶颈困境。要搞好媒体的融合发展,就要探求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进发的路径。一、向新兴媒体进发,必须解放思想,敢在头脑深处动刀子今年以来,"媒体融合"这个词火了。可以预见,这场传媒领域重大而深远的变革,必将带来整个传媒业态的重构,逼着、推着、拽着主流媒体大步跨越。  相似文献   

16.
全国"两会"谢幕了。在媒体的高密度轰炸下,"两会"的各项内容议程、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高层的人事布局甚至反对票数等等都坦露在大众面前,这是媒体的贡献。然而一些媒体"蜂拥而上",追"名"逐"星"未必是件好事。2010年,参加全国两会的刘翔不仅在会场外遭遇各路媒体的围追堵截,甚至连上厕所都被记者逼到门口一侧的墙边,无奈开起了临时发布会。  相似文献   

17.
王柏华  陈蓉 《新闻实践》2014,(11):67-70
核心阅读:随着新兴媒体的强势崛起,传统纸媒面临着发行量下滑、广告额大跌、盈利能力减弱的严峻形势。作为最基层的县市(区域)报,萧山日报应势而动、以变求生。自2011年起,萧山日报围绕"建媒体、强媒体、融媒体"的目标,积极探索适合萧报特色的全媒体发展道路,推进全媒体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8.
马凌 《新闻实践》2014,(6):17-18
十日之内四名媒体高管接连自杀,另有一位媒体高管心脏病突发英年早逝,联想到2008年以来媒体从业人员逾九成的"亚健康"比率,终于使外界再度关注媒体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早在十余年前,潘忠党、陆晔在《成名的想象》中,已经指出了中国媒体从业者的复杂嬗变,从老一代新闻从业者"铁肩辣手"的自我期许,到建国后"党的宣传工作者"对事业的忠诚。  相似文献   

19.
邱江 《新闻窗》2012,(2):82-82
几年前,人们还在谈论新闻网站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近年来随着微博井喷式的发展,新闻网站也逐渐成为过去时。现在最能缔造新闻话题的,是"自媒体"。美国人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在2003年联合提出的"自媒体"研究报告,称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徐行 《传媒》2017,(8):29-30
"走转改"活动开展七年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一年多以来,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包括行业媒体都推出了很多各具特点的一线采访、采风活动。在"接地气"的采风中,报道者扑下了身子,被报道者撸起了袖子,而广大受众也在大量深入、鲜活的"直播"中直接体验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