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崇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崇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文章钩沉史籍文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廪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时,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2.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崇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崇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文章钩沉史籍文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廪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时,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3.
“竹王崇拜”与《竹枝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运用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祟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祟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章钩沉史籍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康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耐,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4.
竹枝词简论     
历史上许多大诗人都非常注意向民歌学习,从民歌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诗歌创作别开生面。源于民歌的《竹枝词》这一学形式,自刘禹锡《竹枝词》创作之后,便广为流传,千余年后,仍然经久不衰,这自然是和刘禹锡的学造诣分不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民歌所赋予《竹枝词》的先天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王丽琴 《文教资料》2006,(23):73-74
竹枝词是古代的民歌,内容以描写风土民情为主,兼咏爱情。到了唐朝,经过文人的加工创作,逐渐实现民歌竹枝词向文人竹枝词的转变。刘禹锡在竹枝词的这一转变上功不可没。他的《竹枝词九首》和《竹枝词二首》充分反映了当时巴蜀地区的风俗民情和特有的自然风景,为读者勾勒了一幅巴蜀风俗民情图,也为今天的民俗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6.
竹枝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引自(唐)刘禹锡《竹枝词》竹枝词@柴立青  相似文献   

7.
<正>“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写的《竹枝词》。诗中所描绘的展现了土家族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事生活画图。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在百花盛开的唐代诗坛上,他写的《竹枝词》,开创了一种新的诗体。我国文学史,把刘禹锡写的《竹枝词》和李白作的《菩萨蛮》、《忆秦娥》称为是最早出现的词。朱自清著的《中国歌谣》一书中说:“《竹枝词》同时,有《杨柳枝》,  相似文献   

8.
《竹枝词》是川鄂之交的民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被谪贬到建平(秭归)时,见乡里联歌“竹枝”,因仿屈原《九歌》作《竹枝词》九首,于是人仿其体,作者渐多.可见《竹枝词》是川鄂之交的乡土文学,经过刘禹锡的培植加工,因而在唐诗中异军突起,成为唐诗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后来它便风行全国,尤其在四川创作的人更多,因为它发源于四川,所以特别为四川人所喜爱.但是对于这种诗体的特征和作用,很多人都未能把它与绝句划出明确的界限,有人甚至把它和绝句弄混淆了.我们反复学习了刘禹锡的《竹枝词》和林孔翼、沙铭璞所辑的《四川竹枝词》,又参考了一些专家的著作,企图对《竹枝词》的特征、格律、作法及社会价值,作一点探索.一、竹枝词的由来《全唐诗话》云:“宪宗立,禹锡贬连州,未至、斥朗州司马,作《竹枝词》”.《珊瑚钩诗话》卷三云:“古有采诗之官,命曰风人,以见风俗喜怒好恶.……刘禹锡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此皆风言.”又《韵语阳秋》说:“刘梦得《竹枝词》九篇,乃梦得为兄夔州刺史时所作.而史称梦得为武陵司马作《竹枝词》,误矣.”以上各种诗话都指出《竹枝词》是刘禹锡取民歌加工而成,但说得不详,有的还有错.  相似文献   

9.
吴思增 《天中学刊》2005,20(4):77-79
刘禹锡是中唐富有创作成就的一位诗人。他身历贬谪,寄情巴楚,写下许多佳篇,《竹枝词》即作于此间。其诗反映了当地的山川形貌和风土人情,同时巴楚独特的民风又影响着诗人的心绪情感,诗中寄寓着作者的漂泊之感和凄凉幽思,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0.
清朝初期,我国出现了海外竹枝词。尤侗于康熙二十年创作的《外国竹枝词》为此类作品首创。1海外竹枝词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作者从书中习得他国的风土继而写诗,这类竹枝词能体现中国历代跟外国邦交的关系以及他国的风俗,但有很多失实的地方。第二,来自作者自身体验,这类作品往往是作者到了海外国家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因此这类作品相比于前面一类,虽不排除作者自身的偏见,但也更具真实性。不同于国内竹枝词,在大多海外竹枝词中更能看到作为第三方即作者对于当地风俗民情的判断和描述,这可能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更可能与作者相同一代人的思想理念。近代四明浮槎客的《东洋风土竹枝词》,便是值得探讨的一部海外竹枝词。  相似文献   

11.
竹枝词是一种由民歌演变而成的诗体。该文首先概述竹枝词的基本特点和演变的历史,潮汕历代、当代竹枝词创作的基本概况,进而从潮汕诗人在竹枝词的创作的丰硕成果中,探索、总结竹枝词的写作手法与创作启示。作者推崇这一诗体,提出学习和研究这一诗体,既要取其所长,又要避其所短,选优鉴劣,古为今用,创作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新竹枝。  相似文献   

12.
三峡文化的诗乐舞观念、音乐美学思想、神话传说、风俗观念和文化区域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刘禹锡《竹枝词》的创作及其形成过程;另一方面,刘禹锡《竹枝词》丰富多彩地表现了三峡文化的风景、风俗和风土人情,这不仅体现在创作主体刘禹锡对三峡文化的深刻体悟上,而且凝定在作品《竹枝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7,(6):12-17
丘逢甲和梁启超二家均为晚清诗界革命的关键人物,二人于诗学领域多有交流,并且曾先后创作过《台湾竹枝词》。对于二家的《台湾竹枝词》进行观照比较,对二家的《台湾竹枝词》进行分析,能够一探二家的竹枝词写作特点,同时一窥晚清竹枝词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探寻诗界革命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福庆的《异域竹枝词》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新疆的万种风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图景,内容丰富多彩,有很多其他竹枝词较少涉及或者没有涉及的内容。竹枝词作为洞察民俗传统和文化精神的特殊史料,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相似文献   

15.
《竹枝词》起源很早。唐代的文人顾况、李涉、刘禹锡,白居易都写过《竹枝词》,其中以刘禹锡最著名。《竹枝词》的形式类似七绝,但平仄较绝句宽。《竹枝词》原是巴地(今四川重庆)一带的民歌。刘禹锡《竹枝词·序》云: 四方之歌,音异而同乐。岁正月,余在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舞睢。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率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  相似文献   

16.
刘禹锡《竹枝词》,不但在唐诗中为瑰宝,在诗史上也是杰作。禹锡的贬谪诗、咏史诗,可以有其他唐诗人与之媲美,但他的《竹枝词》却无与伦比。推究共奥秘,我认为是:以诗人创作之特色,而还民歌艺术之本位。《竹枝词》,以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作于夔州,时禹锡到任夔州刺史。其序云:“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  相似文献   

17.
“竹枝词”又叫“竹枝”,是乐府《近代曲》中的一种,其特点是咏风土、纪时事。本来是流传在巴渝(今四川乐部)一带的民歌。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和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事败贬朗州司马,行经湘川之间,听到“里中儿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以为这些“下里巴人”式的民歌俗曲“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于是模拟其调改作新词,歌唱三峡风光和长江两岸男女青年的爱情。如刘著九首《竹枝词》中有一首就写道:  相似文献   

18.
明清竹枝词与地方志关系密切。竹枝词或多引地方志作注,以增强竹枝词存史作用;或在注中补充、记述史实,以补地方志之不足。清乾隆时期余上泗亲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作成《蛮峒竹枝词》100首,其诗注部分保存的大量一手史料补充了清代贵州许多地方志史料的不足,成为史学研究者做以诗证史研究时的重要参考材料。然经考辨发现《蛮峒竹枝词》中有39首吟咏乾隆时期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服饰文化、婚丧嫁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竹枝词诗注是其引用《炎徼纪闻》《黔记》《黔书》《贵州通志》等地方志作成,是为二手史料。兹特考辨其诗注所引地方志出处,以为后人研究提供史料参考,即利用此部分诗注作历史研究时应谨慎对待,将之与一手史料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9.
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继承了刘禹锡人竹枝词的艺术特点,在此基础上提高了竹枝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扩展了竹枝词的题材范围,使这一传统题材更富有新鲜活泼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验小组形式,笔者组织学生以《刘禹锡竹枝词创作主旨探析》为题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性学习尝试,从刘氏《竹枝词》文献入手,结合其与屈原《九歌》的关系,再参考汉唐间诸多文人对屈原的评价,来深入探析《竹枝词》的创作成因及其主旨。通过这一学习实践过程,肯定了研究性学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