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万宝符衣”是义和团战士佩带的一种绣有八卦图形的饰物。1898年义和拳起义后,赵三多北上直隶中部传播火种,练红拳的“十八魁”东进山东,与山东的“大刀会”共同战斗。“万宝符衣”是义和拳与大刀会的共同创造,它不仅告诉我们义和团战士是以怎样的方式面对强大的敌人,而且向我们诉说了那发人深思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
义和团百年研究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百年研究经历了一个同历史并进的发展过程.在中国近代史上,很少有什么历史事件像义和团这样引起过如此长期的众说纷纭的讨论,诸如义和团的起源、政治口号、思想意识和社会心态、义和团与清政府的关系以及义和团的历史地位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讨论呈现出逐渐深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在义和团运动中,特别是在北京的一些义和团组织中,曾经留传着一种义和团《团规》。这种《团规》,并不是义和团的组织自己制定的,而是被清政府钦命统率义和团王大臣的载勋、刚毅强加给义和团一些组织的,是清政府利用、控制和破坏义和团运动的手段之一,它实际上也起了这种作用。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就坚持镇压的态度,想“一举荡平”。不料,义和团运动竟如火如荼地迅猛扩展开来,1900年夏又控制了京津。  相似文献   

4.
本从深层次剖析了义和团笼统排外产生的根源,指出义和团与顽固派的排外虽在保护自然经济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仍有本质的不同,义和团的排外是出于小生产的利益,是本能和不自觉的。此外,本还就如何认识评价义和团笼统排外这一历史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1900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震撼世界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义和团初起山东。1899年冬,传播到河北中部。1900年春,义和团在保定地区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当时直隶义和团活动的中心。1900年5月,义和团控制了保定地区,聚集了一支强大的反帝革命武装,粉碎了代表帝国主义利益的清廷军队的反革命“围剿”,直接推动了  相似文献   

6.
为了纪念义和团运动八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辑了《山东义和团案卷》、《义和团史料》、《义和团在华北》三种专刊,作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等已刊资料的补充。《山东义和团案卷》,是山东巡抚衙门汇抄的文件。全部文件起自光绪二十五年八月,止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现存济南、东昌、泰安、武定、临清、济宁、沂州、衮州、曹州等七府二州案卷,和“各防营”、“先  相似文献   

7.
关于义和团渊源问题,也是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最近李世瑜同志提出了一种新看法:“义和拳或义和团只是一种拳术的名称,后来则用以称练这种拳术的人所组织的武术团体,它是民间的一种秘密结社”。从而否定了义和拳起源于白莲教的传统看法。但是,读后尚觉意犹未尽,故再申述一点浅见于后。过去史学界的传统看法都认为,义和拳起源于白莲教。造成这种错觉有两个因素。第一,有关这方面的史料记载甚少,第二,清末吴桥知县劳乃宣曾经写过《义和拳教门源流考》,文中提出了义和拳起源于白莲教的结论。从此,陈陈相因,似成定论,其实这是不可信的。劳乃宣提出义和拳即白莲教看法的史料来源是嘉庆十三年(1808)清仁宗颙琰的上谕和  相似文献   

8.
义和团事件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近年来西方学者掀起了对义和团事件再度认识的潮流,影响了中国学界的话语走向。沟通义和团事件历史性和现代性的媒介除却西方强势话语权力以外,还有将历史寓言化与故事隐喻化的途径。义和团的故事本身就有戏剧性,它隐括了经典悲剧的全过程,再现了悲剧的所有细节。自然灾难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基点,对洋教洋人的妖魔化是义和团故事生发悲剧对立面的动力。暴力主义的复活,构成了义和团代言的农民式古典精神抗争近代强势力量的绝响。义和团运动还是现代文化观念的参照物,其富有华北地域色彩的极端民族主义行为,对近世以来大型的戏剧性群众运动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九○○年五月,义和团武装在打破清军围剿的战斗中,将残酷屠杀义和团的刽子手清军副将杨福同打死。这就是义和团运动史上出名的涞水之役。对于杨福同带兵到涞水镇压义和团以及他被义和团打死的经过,有关义和团运动的专著中均有记述。但有些著作中的记述和史实是有出入的。现将《义和团的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四月出版)一书中有关此事记述中的错误之处提出来,和该书作者  相似文献   

10.
<正>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民间文学工作者搜集整理了大量的义和团故事,这些故事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歌颂了义和团战士们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从而粉碎了多少年来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对义和团的污蔑,为义和团恢复了名誉,再现了历史的真实面目。在这方面最先作出成绩、贡献最大的是张士杰同志,他在短短的几年内发表了六七十篇义和团故事,经他整理、创作的作品以生动的群众语言充分地体现了上述  相似文献   

11.
关公是京津时期义和团崇拜的神灵群体中出现率最高的神位。团众拜关公属于官方赞许和民间拥戴的结果,关公本人从关羽、关公到大帝、关圣的复合身份,启示了义和团从"草民"和"义民"身份更换的认同。关公多元的身份和处境暗合了义和团在直东和京津时期的境遇转移。晚清宫廷和民间频繁的关戏演出为义和团拜关公铺设好了信仰体系与接受美学的土壤。关公的神学和戏曲传播学地位构成了团众的精神支柱。严酷历史状况下团众的悲情表演,不仅迫使团民还原了其世俗性地位,亦使得关公的正神形象蒙受耻辱,从而为后世中国废除关公的神学地位提供了文化阐释的依据。义和团拜关公现象促进了中国神学体系的革命。  相似文献   

12.
1900年7月27日中国义和团杀洋人烧教堂本月初至少有16万义和团成员在天津发起猛攻,大约1500名外国入被杀害,美国国务卿海·约翰重申对中国门户开放政策。27日有30万义和团成员集结在北京城内及其周围,驻北京的公使团很不安。义和团烧毁外国人的楼房和教堂。  相似文献   

13.
义和团制造、利用迷信的行为动机,表现为三个方面:用法术抵御枪炮的原始动机、争取民众支持的动机和自我辩解的动机。分析义和团利用迷信的行为动机,有助于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义和团迷信行为。  相似文献   

14.
<正> 义和团运动期间,袁世凯曾出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始终主张并执行对义和团实行严剿政策。这是学术界比较流行的看法。最近有的学者提出,袁世凯对义和团政策有一变化过程;代理巡抚时,没有立即残酷镇压义和团;只是到一九○○年四月前后,他由署理变为正职,扩充了军队,站稳了脚跟,才对义和团举起了屠刀;宣战后,他  相似文献   

15.
在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中,从原则上说,一般都承认义和团存在着浓厚的盲目排外主义和反对西方先进科技的问题。可是,一接触实际就出现了分歧,这表明实际上仍存在着承认还是否认义和团盲目排外两种不同的观点。有的同志在谈到义和团反对西方科技的行动时,  相似文献   

16.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兴起,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由“剿”改“抚”,终至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态度改变的原因何在?历来存有争议。慈禧招抚义和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慈禧对光绪和洋人的仇视;其二是慈禧对义和团力量的过高估计;其三是慈禧被所谓“归政”消息刺激。慈禧利用义和团来打击西方国家,不是基于对国家前途的负责,也不是基于对满清政权巩固的考虑。慈禧招抚义和团只是为了泄私愤而已。  相似文献   

17.
在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中,对冀中地区义和团的研究相对薄弱,有关专著述之未详,专题论文寥若晨星,史料的发掘整理也未尽人意,这与冀中义和团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极不相称的。冀中是清朝统治的腹心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象其他地区那样源远流长,而是火山喷发似的迅速形成高潮。名闻遐迩的涞水之战、义和团占据涿州、廊坊之战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多次战斗均在这里发生;著名的义和团首领张德成、曹福田、王成德、周老昆、张玉瑢等人也从这里涌现。冀中义和团的迅猛发展和大量入京对清朝统治者的震动和影响也大大超过其他地区。本文不打算对冀中义和团作全面的论述,仅取其发展与清廷宣战决策的关系这一视角来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关于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近年来史学界多有论述,大致说来,义和团进入北京后,清政府曾先后采用招抚利用和叛卖镇压政策,已成定论.但在义和团兴起和发展阶段,清政府究竟实行何种对策,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这对进一步揭露清朝封建顽固派的反动本质是有益的.笔者认为,在义和团兴起和发展阶段,以那拉氏为首的清政府,是开始采取"以剿为主",之后改为"剿抚兼施"的政策的.  相似文献   

19.
席卷中国北部,震撼全世界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历史上许多人对它进行了研究.八十年来,历史的变迁推动了义和团研究中史学观点的转变.建国前义和团的研究可粗略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义和团发生到1924年9月;第二阶段从1924年9月到1949年10月.第一阶段:早在义和团还处于萌发阶段就有人开始进行研究了.最早进行研究的是当时山东巡抚张汝梅和吴桥县令劳乃宣,他们都是研究源流问题.1898年张汝梅上奏折,认为义和团起源于乡团;1899年劳乃宣撰《义和拳教门源流考》,认为  相似文献   

20.
义和团运动兴起时,最引人注目的活动地区是山东。1900年初起,山东义和团的活动渐趋沉寂。而与此同时,直隶义和团却迅猛发展起来。当时就流行一种说法,义和团起于山东,而大发展则在直隶。这种说法在史学界长期得到普遍认可。人们还力求对义和团在直东两省的不同发展趋势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