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了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方剂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对比分析课程总成绩及开展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对“方剂学”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该模式下学生自评课程学习效果比较好;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混合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方剂学”教学值得推广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荣培 《英语教师》2024,(4):100-10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给高校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结合实践研究经验,指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师生互动的深度,并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成立线上学习小组、丰富线上教学主体、线下组织深度探究、优化教学评价机制等策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是近几年新出现的 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它把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的优点结合起 来,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阐 述了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探讨了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策略,旨在发挥网络平台和移 动终端的优势,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刘晶晶 《海外英语》2023,(5):228-230
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不断重视,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粘合度越来越高,很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教学模式被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且受到师生的热烈追捧与青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教育工作者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支撑下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大胆延伸与突破,其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概述,并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优势,再介绍了该模式的具体应用步骤,最后给出该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文娟 《科教导刊》2023,(6):132-13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SPOC课程的发展也更加迅速,基于各种学习平台开设的SPOC课程与线下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构建起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文章立足于“酒店服务礼仪”课程,分析了一种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带来参考,推动教育教学的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混合式教学是融合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两者一个引领思想,一个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程力学课程思政设计具体教学实践措施包括:通过“线上+课前”的案例故事唤醒学生、“线下+课中”的情境案例打动学生、“线下+课后+课中”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并将课程思政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孙旸 《英语学习》2023,(6):35-39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基础教育领域,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两者优势相结合,作为一种“线上+线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各科课堂之中。本文尝试将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以定语从句为例,结合线上以及线下教学的特点,探索语法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葛莹玉 《职教通讯》2023,(2):100-1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纵向推进教育数字化。近年来,疫情反复频发,极大推动了网络教学的应用。混合式教学不仅能保障疫情下教学工作正常运行,也是数字化教育的重要形态。然而,由于线上教学管理难度较大,其教学效果一直饱受诟病。因此,如何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深度融合,在保证教学正常运行的同时,深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从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参与情况等方面,深度剖析后疫情时代职业院校实施混合式教学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由于疫情原因,很多课程由线下搬到了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即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常态。对于一些计算机实践操作类的课程如何混合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是一件颇具挑战的任务。围绕UI界面设计课程,对其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以及实践展开深入分析与研究,希望为相关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学习软件与线上学习平台等不断涌现,扩宽了授课渠道,但单一的线上授课模式存在可控性不足等问题,难以保证学习质量与效果,而“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有效弥补了单一线上教学或线下教学模式的不足。对此,研究了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重点探析了混合式教学应用原则与策略,详细点明了高职英语教学中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要点与流程,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然后论述了大学英语写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线上: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体系创新,扩大输入;线上+线下:以“微课+PPT”分享为主的知识启发,优化讲解;线上:借助QQ群的过程交流,增强记忆;等等。  相似文献   

1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在线开放课程,在网络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一种教学模式。线上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各有优缺点,通过“慕课堂”将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相融合,充分发挥线上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优势,辅助线下课堂教学。“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慕课堂”串联学生和教师的活动,串联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在线开放课程的作用,保障授课质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从前期准备、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介绍了新能源专业英语混合课程的建设情况。实践证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数据结构”线上课程,提出一种基于以设计为中心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以设计为中心学习在大学课堂重构了科学研究场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设计并实现解决问题的方案。线下教学融入以设计为中心学习,丰富了混合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教学实践表明,提出的新方法有助于发挥混合式教学优势,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评估与创造。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教育”能够使信息化赋能教育现代化,不断拓宽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范围。因此,把握信息化趋势,探索新的教学与管理模式成为当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云南农业大学自2018年起,通过搭建混合式教学平台、配置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制定教学管理规程、改革与优化线下教学等方式推动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既符合成人学生学习需求,又能够提升学生自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将线上、线下两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影视资源作为一种信息技术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从课前探索、课堂协作和课后拓展三个环节,构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人教版新教材“风沙地貌”为例,依托《航拍中国》《地理·中国》等影视资源,开展系列研学主题教学活动,包括“走进新疆魔鬼城”“滑过敦煌鸣沙山”“改变宁夏沙坡头”“认识丹娘沙丘”等。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可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为地理课堂增添活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雨课堂”借助于“微信”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本文以经济法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探索使用“雨课堂”教学给传统教学带来的变化,并提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其相近专业学生学习工科专业课程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系统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建设、实施和效果。研究表明,基于云班课平台的化工原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个性化设计与实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工科课程教学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顺应时代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它需要任课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因课施教,合理地组织设计,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技术手段和应用方式将线上和线下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20.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形式,是“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实质就是突出教师“共享”地位,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实现课程重塑。当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存在线上视频学习“学而无人”、章节测试“答而无思”、互动问答“量多质低”,以及线下教学课前准备“我行我素”、课中互动“貌合神离”、课后反思“形大于实”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从MOOC“精装上阵”、教师“放权于生”、学生“自我导向”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