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信与反熵     
维纳使用的“控制论”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为“掌舵者”。他的控制论有着坚实的数学和物理等跨学科的理论基础。《人有人的用处》运用控制论对各种社会传播问题进行了论证。现代物理、化学从生物的分子层次来解释生命现象和心理现象,维纳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套新的概念,包括信息、通信、控制和反馈,来进一步加以阐释。控制论不同于机械论精确研究事物局部,而是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揭示其模式。“熵”是控制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一个偶然性的宇  相似文献   

2.
邱志伟 《青年记者》2015,(10):65-66
维纳的《人有人的用处》是在他的主要著作《控制论》之后两年出版的(1950年)。在这两年中,香农等人已经把他的一些观念发展成为信息论。维纳在《人有人的用处》中做了进一步发挥。不仅为研究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点及方法,而且描绘出未来社会的图景,警示将来会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应对的方法。维纳的警告在许多方面由于现在得到印证而令人钦佩。在本书中,维纳并没有提到控制论的所有重点,而是集中在“通信”上。其哲学基础是偶然性的宇宙观。从历史上看,牛顿以来的宇宙观是必然性、规律性、确定性的。尽管研究确  相似文献   

3.
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读到诺伯特?维纳的《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虽然用比平常大一号字排版,仍然只是薄薄的一本,但读来如获甘露一般。因为维纳讲出了关于社会传播现象的清晰哲理,司空见惯的传播问题被他用控制论一讲,不能不让人深思。比起那些用一个又一个传播效果调查构成的所谓传播学的这论、那论来,我感到维纳的理论才称得上具有普世意义的传播理论,它来自当时的社会传播实践,但已经升  相似文献   

4.
智能机器正在被“社会化”建构,人机交互赋予了机器以人类角色;人被数据化、而机器被“人化”;“以人为中心”的传播思维正不断受到新技术的挑战,传播主体被重新界定,机器成了非人类的行动者。这些变革发生于传播的结构性层面,蕴含了深层的颠覆性伦理。人机交互正超出人是控制者的传播观,传统的价值观无法解释和应对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人类将人机交互中异质行动者的互动,仍视为或显或隐的权力争夺,过于关注权力的分配和占有,却忽略了全新的互动关系需要全新的伦理观。人机交互时代的“文化滞后”可能会成为智能技术发展的掣肘,并难以预见未来的危机,人类需要重构人机共生的信息传播伦理。  相似文献   

5.
李佳柔 《今传媒》2022,30(2):95-99
本文以5G时代人机交互技术在科学传播领域的渗透、应用为切入点,探讨人机交互传播系统对科学传播模式的改变。简要介绍人机交互技术内涵及其发展趋向,重点探讨人机交互技术对科学传播的积极影响。文章认为,新技术运用颠覆了传统的"人—人"科学传播模式,并有望以"人—机—网络—云端"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成为未来科学传播的重要模式,并尝试构建了贴近5G时代技术发展轨迹的科学传播简化模型。本研究旨在通过自然、智能的机器应用,延伸并增强人类的科学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并对科学传播者的决策和行为方式、路径等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宋妍 《记者摇篮》2000,(11):42-42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过:“所谓有效的生活就是拥有足够的信息来生活。”这在今天似乎并非难事,层出不穷的各种报纸、杂志和电视频道,无所不包的互联网,形成了一个信息的海洋。但是,一头扎进信息海洋的人们真的就能获取“有效的生活”了吗?就报纸来说,在新时期,增大信息量是顺应潮流需求的必然趋势。但是应如何增大信息量,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是需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 ,如今已经进入信息社会 ,世界信息化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 ,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之一。档案信息资源置身于信息化大圈子中 ,理应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就是途径之一。本文即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来探讨当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档案信息与档案信息资源控制论创始人维纳 (N Wiener)对“信息”下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适应反作用于世界的过程中 ,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相似文献   

8.
1946年,一秒钟可进行5,000次综合运算的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该机被称为电子计算机电子集成计算器(ENIAC)。 1948年,美国数学家诺尔勃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发表《控制论》一文,为控制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浪微博中的“谣言粉碎机”为案例,对微博空间科学传播的传播者主体、传受关系、内容形态、传播方式以及符号特征进行分析,尝试研究微博内容碎片化、去中心化、交互性等特点为科学传播带来的变化.作者发现,在微博这一空间里,“谣言粉碎机”的“平民化”主体形象具有比权威科学传播者更为突出的优势,与普通用户的传受关系可灵活转换,用户之间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平台;同时,“谣言粉碎机”提供的信息内容贴近生活,符号样式体现了网络语言特色,更易得到用户认可.但微博的科学传播也面临困境:内容碎片化、传播迅捷等特点难以提供充分的理性思考余地,篇幅的不足增加了语义的不确定性——微博成为伪科学信息的集散地皆与此有关.如何在新媒体空间进行科学传播,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1948年创立控制论以来,控制论的原理、概念和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很快渗入到各种科学技术领域和各部门。本文对应用控制论中的“黑箱方法”,建立图书馆中的核心期刊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信息化之信息资源测度指标构建及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正处在信息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信息化测度成为社会发展的研究热点。而信息资源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文章通过“驱动力——响应——影响——状态表征”这样的逻辑结构,提出了一个包含9项指标的信息资源测度体系。并且用SPSS12.0统计工具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2000-2005年的信息资源指标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测度结果进行了分析。数据表明测度结果基本反映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在未来的发展中更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推进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反馈是随着二十世纪现代科学中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创立应运而生的。一般人们把系统输送出去的信息作用于对象后产生的结果再输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叫反馈。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称“反馈是控制系统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根据过去的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新闻传播,就其宏观而言,是包括了一切现代化通信手段在内的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社会性的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就其微观而言,从一条新闻的挖掘、采集、写作、编辑、出版,一直到读者的接受,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新闻  相似文献   

13.
姜竹潭 《青年记者》2009,(12):29-30
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来理解,信息是人脑对于客观事实的属性进行能动反映而产生的思想,是大众信息的邻近的属概念。笔者认为,关于信息的这个命题,其实就是创立控制论的美国科学家维纳表述的“信息这个名称的内容就是我们对外界交换来的东西”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刘首兵  朱泓宇 《现代传播》2023,(11):162-168
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制,是一个国家“自上而下”与“从下至上”相结合的、参与国际数据治理的战略体系,其规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国家与区域安全考量、跨境平台经济市场稳定维护与全球信息传播秩序完善等方面。在平台化时代,规制的主体论与类型学可被建构为“政府、国际组织、数字平台”等协同主体与“信息技术规制、法律规制、经济规制、社会文化规制”等在内的专业性框架。从数字地缘政治的视角看,当前跨境数据流动规制主要以数字主权之争与数据流动竞合为主要特征。在众多国际实践中,中国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破题,不断提升规制效能和国际共识,为跨境数据流动规制提供了谋求最大公约数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新闻价值”一词,原是新闻学中属于新闻选择范畴的概念,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大众共同兴趣的素质,主要包含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由于跨文化传播学是新闻学在文化人类学领域的拓展,同时,两个学科均以信息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都要解决信息选择问题,因此,“新闻价值”自然也成为跨文化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但由于两个学科的理论出发点不同,导致了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 鉴于目前国内尚未建立自己的跨文化传播学体系,笔者撰写此文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浅谈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网络信息传播的特征(一)开放性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由世界各个国家的大大小小的局域网以及不计其数的联网电脑组成。它没有中心、没有边缘、没有国界和地区的界限。通过网络中的网络新闻、新闻组、BBS、E-MAIL、超级链接等传播手段,能随时随处接收和发布信息,许多信息因为上网而成为世界性的。网上信息传播可以超越时空,打破了国家、地域和时代的限制,呈现开放的特征。(二)虚拟性在网络空间,存在的是人—机—符号—机—人的传播方式,使人们的交往以二进制的字符为中介,可以“相逢对面不相识”,缺乏现实中的实体性和可感性,…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大众出版领域的应用已遍地开花.在万物皆媒时代参与式信息传播范式下,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用户需求为驱动,以数据为纽带,提供“数字资源—人—机”三者双向多元信息互动的数字出版智能服务平台,将改善数字出版的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先进文化的传播速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8.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 ,电子出版物超越了传统出版物的表现方式 ,成为有效的信息传播工具 ,于是新的出版观念和编辑方法也随之产生了。在电子出版物中 ,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于存储介质中 ,它需要相应的软、硬件才能为人们所感知。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 ,电子出版物所包含的信息可分为程序和数据两大类。程序将数据从存储介质中提取出来 ,进行加工处理 ,产生人们所希望得到的结果 ;数据则包含程序控制过程的中间数据 ,以及由文字、图表、图像、图形、音频、视频所组成的多媒体数据。因此 ,电子出版物编辑工作的内容从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图表编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报刊开始介绍了一些国外传播理论及研究的情况。怎样看待传播学这门学科,又怎样看待西方传播理论,已成为目前了解传播学和开展我国传播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想就西方传播理论及研究谈几点看法,以期引起讨论。辨其基础理论开展传播研究西方传播理论研究主要建立在若干理论基础上,如符号互动论(属西方社会学)、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我们部分地撷取这些理论中的真科学成分,以起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积极作用,未尝不可。但机械照搬肯定会导致研究上的机  相似文献   

20.
单波 《新闻界》2020,(4):43-47,5
人与病毒的关系通过身体呈现,这使得病毒以“媒介”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实现连接、触发与转变。病毒所包含的“毁灭”与“创造”的两面性介入社会交往关系之中,当人传人风险出现时,社会关系的紧张度便立马升级,社会支持成为稀缺资源,而在病毒阻隔社会连接的状态下,来自不同社会群体的行动成为抵御社会溃败的免疫力所在。戴着口罩出门的人们则成了流动的隔离者,既让口罩作为病毒的隔离物,延伸为防范的媒介,同时又使其转化为“年货”“紧俏物质”,成为资源配置、关系连接的媒介。在意识到与病毒共同进化的真相后,人类只有把自己纳入自然、生物、物的关系中考量,才能真正面向自由而和谐的交往关系。这或许会使传播研究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拓展,延伸到传播的生物多样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