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媒介技术的发展更新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中情绪表达的手段,数字情绪应然而生。数字情绪指的是互联网媒介环境中利用不同形态的符号以再现和模仿人的情绪的一种数字化情感表达。在社交媒体时代,无论是私域的社交语境,还是公域的社会参与语境,数字情绪已经不可避免地浸入人们交流的多个场景。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数字情绪的形态、特征、运作机制以及传播与应用,指出数字情绪作为人的情绪在社交媒体中的延伸,为人们的社交和公共参与提供了补偿作用,同时也限制了人类意义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数字情绪的蔓延正在消解人独立的情感价值,在技术空间中挑战着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人们在使用社交媒体产生的内在动机,进而去分析社交媒体依赖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使其得到心理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社交媒体的兴起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舆论引导带来了挑战。舆论重心由传统媒体转移至社交媒体的同时,引发了新闻从业者舆论参与的“转场”,新闻工作者在社交媒体中的内容生产和社会交往是一种重要的舆论参与方式,生成了“非正式”的引导力。从实践形式来看,建立个人的公共账号、组织社群,甚至是参与普通的网络活动都可能产生舆论引导力,那么是什么将新闻从业者的业余实践与舆论引导勾连?研究发现,“名人”声望、自我审查、关系传播分别为舆论引导积累可接近的受众、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建立可传达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各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罗倩 《东南传播》2018,(1):61-62
社交媒体已经融入包括听障青少年在内的广大青少年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听力语言障碍导致大多数听障青少年对信息获取的渠道、手段和能力较弱,媒介接近权与信息福利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从而导致社交圈子固化狭窄,对其教育、就业以及生活质量造成重要影响,为其融入社会带来了许多困难,社交媒体时代,听障青少年生存环境、信息使用和交流环境与社会主流人群存在显著差异性,部分学者探讨了听障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及社会融入状况,为听障人士接触和使用社交媒介,促进听障青少年融入社会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7):24-30
本研究聚焦2016年活跃于社交媒体的各种意见群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比较分析等实证方法,从群体结构、公共参与、互动关系等方面考察各意见群体传播影响力的特征、变化及影响。研究发现,公知型意见领袖、知识型意见领袖及娱乐型网红是当前三大活跃的意见群体。微博舆论场中,原有的公知型意见领袖群落分散,公共讨论弱化;而营销类、娱乐类用户成为微博意见领袖群体的主流。同时,兴起于问答社区的知识型意见领袖在知识传播、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日渐显现。以商业逻辑为内驱力、以娱乐为基调的各类自媒体"网红"快速涌现和更替。意见群体的影响力在变动中重新整合,体现出双重趋势:一方面,微博传统的意见领袖正在向其他媒体分流或转移;另一方面,资本力量通过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运作,影响意见群体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比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行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定义自己的社会特征时,往往是通过与相似的他人进行比较,在一种比较性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其意义的,而不是根据纯粹的客观标准来定义。近年来,社交媒体的普及更是加剧了社会比较过程的产生。文章从社会比较理论出发,关注该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新背景下的应用,并梳理近几年国外社交媒体上的社会比较影响因素相关文献。通过文献梳理发现,除了个性特征、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因素外,在社交媒体这个特殊环境下,印象管理、关系强度、平台属性、社交媒体使用动机等因素也对社会比较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文章最后对社交媒体上社会比较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常江 《新闻界》2012,(12):15-18,27
本文对"鲁若晴"事件中舆论发展的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观察和评述,分别以传统媒体、意见领袖和大众三个传播主体为分析角度,发掘舆论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显著非理性、情绪化的原因,并尝试提出改变这一现状的建设性观点。  相似文献   

9.
青年在社交媒体使用中积聚到更为多元丰富、开放兼容的社会资本,实现了他们与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互动融合。这为青年在虚拟空间自我认同的产生、建构与交融创造出广阔平台。青年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线上自我展示程度越高,其所获取的社会资本就会不断扩充,而仪式化、个体化的社交媒体使用,则会加快青年自我认同的资本积累,提升与之相应的资本权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与个人生活满意度、社会信任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公民参与社会意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微博对生活满意度、社会信任的影响最为明显,微信则对公民参与社会意愿的影响最为明显。基于弱关系的连结社会资本、基于强关系的黏合社会资本和基于维持关系的维持社会资本与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微信对连结社会资本和粘合社会资本的影响最为明显,微博对维持社会资本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从意见领袖影响力来源出发,探讨其在社交媒体阅读推广中对用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可为提升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效益提供参考建议。文章以TAM及其扩展模型、信任理论、传播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交媒体阅读推广活动中意见领袖的特征,构建意见领袖对数字阅读推广用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模型以及相关测评量表,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意见领袖在社交媒体开展的阅读推广服务中,推广媒介功能不会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产生显著影响,推广内容质量、推广人特征分别对感知有用性、信任产生直接正向的显著影响,而感知有用性直接正向影响用户参与意愿,信任直接或通过感知有用性间接影响用户参与意愿;在意见领袖影响力来源中,推广内容质量对参与意愿影响最大,推广人特征中的社会特征相较于关系强度对用户信任产生的正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政务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也正在改变着整个城市的治理方式。作为政务社交媒体的细胞,社区社交媒体平台应运而生,不仅在改变社区与居民的信息沟通方式,也在改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如何通过社交媒体的使用来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是摆在基层政府和社区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研究旨在依托创新与扩散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对社区社交媒体进行剖析,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究社交媒体在社区中应用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问卷,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社交媒体使用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何婷  冯锐 《东南传播》2021,(2):125-129
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体形态的进化与升级。由新技术催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交媒体不只是引发了传播形式、传播生态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重构了媒体的社会权力结构,这使得媒体社会责任的价值内涵、指标体系、履行路径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十多年来,社交媒体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造成的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使得国内学者对其产生的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本文选取了国内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文本分析方法对我国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的研究缘起、热点话题、研究趋势进行探索,力求梳理和勾勒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研究路径和研究内容,洞察我国学者对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研究的内涵演进,从而对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夏爱晨 《东南传播》2023,(1):126-128
社交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互动方式,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对女性身材充斥了以瘦为美的单一审美凝视。对社交媒体呈现的理想瘦体型内化,导致身材焦虑下,限制性饮食行为在年轻女性中普遍流行。本研究从女性用户视角出发,发现:拥有多元审美观念能够欣赏个体多样而独特的美,从而过滤社交媒体上营造的身材焦虑情绪;媒体形象内化是导致限制性饮食行为发生的关键机制;社交媒体内容的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肥,但对于追求理想瘦的非必要减肥容易陷入健康误区。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的出现给社会动员带来了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在2020年新冠肺炎防疫动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为更深入理解这些改变,本文采用国家-社会框架,以G省Z县SX乡为个案,探讨了社交媒体在乡村防疫动员中的作用.本文认为,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乡村防疫动员中认知建构的主要媒介,并且促进了更高效的人际传播和动员,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相似文献   

16.
探究导致社交媒体用户产生倦怠情绪以及发生平台转移行为的因素,有助于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的健康快速发展.本研究以社交媒体用户倦怠情绪产生因素与平台转移行为为核心,以用户不持续使用QQ并转为使用微信的调研为切入点展开,基于扎根理论对25名社交媒体高频使用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将访谈数据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饱和度...  相似文献   

17.
胡泳  刘纯懿 《现代传播》2023,(6):131-150
媒体与现代战争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媒体与信息已然成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决定性参数。从信息战、网络战和赛博战这三个关键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入手,通过对这三个术语进行区分,分析战争何以成为媒体奇观。信息战、赛博战可以扰乱国际秩序,重塑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的关系,社交媒体的武器化也正在改变着现代战争和现代政治,它造成了“灰区冲突”的兴起、信息游击战的扩散和“我们与他们”叙事的强化这三重现代政治后果。而在社交媒体武器化的背后,一面是社交媒体作为一种情绪媒体所构造的情感政治和“真相市场”;另一面是跨国科技公司携带自身的意识形态对地缘政治的介入及与民族国家的联姻。通过打开战争与社交媒体之关系隐含的层层褶皱,数字化战争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及关键概念得到讨论和延展,以期在数字化战争的萌芽伊始拨开迷雾、保持警醒。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依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利用社交媒体主要是获取最新资讯、了解朋友动态和浏览图片、看视频、听音乐。随着大学生接触社交媒体的时间增长,他们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女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男生;大二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大三学生;城市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22,(3)
鉴于当前对中国社交媒体的研究已然成为国内外学界热点,本文运用平行比较方法,从体量及范畴、导向与侧重点、观点和结论、方法与学理等多个层面对国内及英美学界的中国社交媒体研究进行辨析,尝试通过“他者镜像”对国内研究进行“自我观照”,并在瑕瑜互鉴中去芜存菁,弃伪存真,为国内研究的深化发展揽得“他山之石”,并透过英美研究存在的学术偏见对其背后的价值立场予以揭示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