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以译介学理论为理论支撑,以《三体》《兄弟》等当代中国文学英译作品的海外出版发行为例,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学如何成功“走出去”,实现中国文学在西方强势文化中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2022年将会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而关键的一年.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也应该与时代同行,既要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努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又要紧扣国家战略,聚焦传媒新发展阶段,贯彻传媒新发展理念,构建传媒新发展格局.因此,展望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9,(11)
兰德尔·柯林斯的"全球的学术变迁理论"是理解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受个体的情感能量、学术网络竞争、组织发展以及国家政治需求的驱动,政府部门、大学机构、出版机构以及个体学者等行为主体通过文本互动和身体互动组成学术共同体互动仪式链,共同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话语体系。目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存在创新性不足、碎片化以及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中国新闻传播学可朝着形成学科知识谱系的知识创新和坚持本土理论创新的方向继续努力,同时还需继续拓展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各种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传播学视角,用议程设置理论分析我国学术期刊在学术话语构建中的功能与责任,以期盘活我国的本土学术资源,提升我国的学术话语能力,建构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并提出应规范学术期刊的议程设置体系,把中国式发展优势转化为学术话语的优势,展现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言说内容,继承并创新中国特色的学术思维模式与学术范式等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是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鉴于现有研究主要从国际论文发表的情况对国际学术话语权进行评估,本文将国际学术话语权界定为学术话语主体在国际学术场域所拥有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领导力和学术传播力的统一体,并通过国际论文发表、书籍出版、期刊建设、学术任职、会议交流等综合指标,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现状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生产力获得了大幅提升,但是学术影响力、领导力和传播力仍然弱小。未来,需要加强话语传播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原创理论创新,重塑国际学术出版体系,使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6.
李彬 《青年记者》2022,(15):42-44
中国传播学四十年还是五十年,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科缘起问题,而是关乎中国道路及其传播研究何去何从的根本问题。四十年与五十年,施拉姆与斯迈思,两个人物,两个节点,代表了两条传播学进路,一条通着资本主义与国际化即美西化,一条通着社会主义与国际主义即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除了政治倾向,四十年与五十年也涉及不同的学术取向:是脱实向虚还是实事求是,关系到中国传播学研究能否破除殖民半殖民的学术心态,以历史自信与文化自觉建立具有普遍意义与中国特色统一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关系到中国传播学能否有真问题、真研究与真学问,并让学术摆脱奴化、异化或自我异化而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第一批传播学研究专家,邵培仁在传播学、媒介学、华莱坞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深入耕耘,在近40年的学术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试图从邵培仁的学术研究历程、中国传播学理论建构的学术体系以及邵培仁对华夏传播研究的期望等三个部分来展示邵培仁在传播学本土化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本文通过这些成就和贡献来凸显邵培仁系统的传播学研究成果及其高尚的精神品格,以此启示后学和指导中国传播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路可如 《今传媒》2023,(3):7-11
学术期刊是科学研究的延伸,其发展水平与国家的整体学术科研水平息息相关。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媒体以及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和使命。本文通过分析提升我国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在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中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创办多语种期刊力度,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强化编辑队伍培训力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出版人才;全面拓展录稿途径,大力挖掘优质稿源;立足中国特色学术品牌,重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阐述了提升我国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国际学术研究和交流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9.
张琦 《出版广角》2019,(6):58-61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于2010年正式启动。文章对2014—2018年获资助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揭示"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发展情况,并试图从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主体、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等方面探讨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学术出版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平台,它承载着思想传播、文明传承、资政育人的功能,在当今世界话语体系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充分认识中国学术的对外话语权是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核心部分,将构建中国学术国际传播平台置于首要和先行的位置;应鼓励、支持专业学术出版机构主动作为;要构建可与世界进行学术规范融通、对接的中华学术规范体系,着力提升本土学术出版物规范标准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应推动建立学术研究、学术出版"旋转门"机制,吸引优秀的学术人才在"学术研究""学术出版"两个领域转化身份,从而实现学术成果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论文梳理了文化研究国际化和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争议与矛盾,并考察了文化研究进入中国的过程、学科特色、对相关学科转型的影响和与本土社会之间的联系。文章指出,文化研究作为知识分子介入现实政治的学术性话语,为中国的传播学提供了新的概念体系、研究视野、理论资源、方法论范式与学术原则,为传播学在本土化过程中保持理论活力与现实相关性,开辟学术话语的独立空间和与中国社会变迁批判式的相互联系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国外传播理论教材的译介作为视角,考察了欧美传播理论话语在中国的诠释和变异,研究了西方客观经验主义的大众传播理论如何被潜移默化地等同于传播学的过程,同时以《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为例,对我国目前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应该进一步开阔视野、注重研究范式、重新思考传播理论的教学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耀 《东南传播》2021,(10):92-96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及国家海外形象建构已成为国家和学界层面关注的焦点,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孟子》的英译史已逾百年,译本高达70余种,当前还未有学者从翻译传播学的视角考察《孟子》译介各环节中的影响因素.研究从翻译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出发,结合《孟子》外译的特异性表现,从译介过程中主体、客体、媒介及受众四个层面展开研究,总结出不同层面下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新时代典籍外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说,1982年施拉姆访华被视为中国引入传播学的开端,那么,新时代与百年未有之变局则强烈召唤中国传播学的范式转型:赓续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血脉即立场、观点、方法而非书斋化的本本教条,守正创新中国社会主义及其新闻传播的传统,从而建立新时代中国传播学及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在这方面,施拉姆的学术宿敌、五十年前就来中国做实地研究的传播政治经济学重要奠基人斯迈思已有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许澄  姚冰  李倩 《传媒》2017,(11)
自上世纪80年代西方传播学进入中国,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的历程.在这段时间内,传播学在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从高校的学科设置上来讲,还是当前业界对于传播学的重视来讲,传播学都足以成为一门显学.随着传媒业的不断发展,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将会对学界和业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尽管传播学发展迅速,但是当前的传播学研究依然是以西方尤其是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研究为主导,呈现出实用主义倾向.无论是从传播学的学科建构还是话语体系来讲,中国本土传播学都处于劣势.这种状态不但不利于中国本土传播学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的文化安全,更不利于改变当前国际传播中我国的弱势地位.如何引进、消化、吸收西方传播学,最终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原创性研究,推动中国本土传播学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质和中国传统话语逻辑的传播学体系,是值得学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化译介是翻译和传播结合的过程,受传播者、译者、受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渊冲提出的"创优之势"是对中国本土化文学翻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唐诗对外译介中,特别是在唐诗典故所承载的文化形象的传递和转换中,许渊冲既尊重原作的语言规范和文化特色,又兼顾译入语文化和译入语读者的接受程度,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创译的手法塑造了能...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传播学学科体系的完善离不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对传播学学术文献的观察和分析,深入总结、详细探讨了学科、内容和文献来源这三个方面最新的学术研究重点,并对学科交叉、内容取舍和文献取向等诸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剖析,建议学术研究应遵循学科研究边界,切实把握新兴研究方向和有效引领学术引用导向等,以此促进传播学学术研究的创新与繁荣和学术期刊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万滢安 《出版科学》2023,(1):109-119
以民国童书译介出版的经典化策略为研究内核,可以被视为一个管窥知识生产的社会形塑力是如何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性转向相联结的有效切口。知识生产模式是译介书籍在异域社会文化语境中被现实化和具体化的关键因素,也是译介书籍在主流文化圈被接受认可而获得合法性经典地位的必要手段。话语动态式、书刊互文式、诗性与商业整合式和译创承续式的独特知识生产模式糅合了知识生产的“在场”和“关联场”,合力将源语国的儿童文学经典形塑为目的语国的译介经典。跨民族、跨地域的文学再经典化过程实质上是译介出版知识生产系统化的过程,是中国本土儿童文学独立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共同体之一,需要以问题导向推进学术研究不断发展。选题策划是学术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术期刊要在选题策划中辨识“真”问题,从问题到选题,主动设置议题,聚焦新时代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推动构建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跟踪学术前沿问题,把握学术发展脉络,营造问题意识的学术环境;坚持问题导向与学科导向相结合,鼓励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20.
陈妮  江作苏 《中国出版》2022,(10):22-25
在话语建构与观念形成的二元互促关系中,话语有着某种先行作用。需要思考从话语体系对新闻学科建构的基础性作用入手,分析新闻学学术规律性和学理性的定位,观照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结合的动向。同时,对人工智能在新闻实践中的话语构成,及其责任伦理的影响开展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