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公众感知的政府公信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公众感知建立了满意度、政府形象、政府承诺、公众感知质量、公众人口统计特征和政府公信力之间的假设关系.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上述因素的差异性对公信力有显著的影响.在实证研究和理论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提升公信力的对策:通过提高服务效率来提高公众满意度;通过治理腐败、建设电子政府来提高透明度,从而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通过提高公众参与政府公共活动等途径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适当的期望值;通过公务员的培训来培养其公共服务精神,提高公务员的责任心和改善服务态度;对不同公众提供不同的行政服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政务微博作为政务新媒体的“主力军”,肩负着公共服务与信息传播的重担。为了构建一个属于我国的政务微博公众满意度模型,在借鉴美国公共部门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SPSS 26.0和AMOS 26.0软件对收集到的360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公众对政务微博的整体满意度均值为3.50分以上,其中感知信息质量与公众满意度,公众期望与感知信息质量、公众满意度,公众满意度与政府形象、公众信任,政府形象与公众信任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此,给出提高信息发布质量、满足公众期望、改变政府形象、增强公众信任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公众对于政务微博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3.
刘勇 《武陵学刊》2024,(1):63-72
信任是慈善组织的灵魂,慈善组织信任违背事件发生后一般都会采取一系列信任修复措施以实现公众信任修复。情感修复策略是慈善组织信任修复的重要策略,对公众信任修复具有显著影响,但是这一影响主要通过公众感知等心理因素间接施加;公众的收入支出水平、价值导向以及情感涉入程度不同,修复策略对信任修复的影响机制也存在差异。因此,信任违背条件下,慈善组织应该制定完整的情感修复策略促进公众信任修复,尤其要注重对公众心理的疏导,提高策略的针对性,提升情感修复策略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专项计划生面临着严峻的学业挑战,高校有责任帮助他们实现从高中到大学教育的过渡,提供持续的学业支持。本研究以S校为例,调查了该校大学过渡和支持项目中的416名专项计划生,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结合课程乐趣、信任和推荐意愿三个变量,构建了学生的满意度和持续参与意愿理论模型。结果发现,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信任和课程乐趣;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在期望确认度和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感知有用性、信任正向影响满意度;课程乐趣、信任正向影响持续参与意愿;持续参与意愿正向影响推荐意愿。为此,对希望开展类似项目的高校,建议事先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学生的期望确认度;兼顾课程的有用性和乐趣;提高学生满意度,筑牢与学生的信任纽带。政府和高校应构建学生满意度的长效保障机制,积极开展学业弱势群体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因其传播快速、互动方便、成本低、参与度高的优势,开创了一个公众知情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提升、对政府和企业工作能够进行有力监督的新时代。在为政府和公众带来显著益处的同时,新媒体也因其特殊性对主权国家利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一影响在提倡新闻自由的西方国家体现得最为明显。对于新媒体的研究,必须要看到其特殊性对主权国家利益带来的双面影响。基于此,以"维基解密"事件为例,运用政治学和新闻传播学双重视角,探讨新媒体对国家利益带来的挑战,以及对新闻自由的推动。  相似文献   

6.
甘艳 《文教资料》2005,(23):64-65
国家公职人员是权力的执行者,而权力是基于权利的让渡所形成,作为私权利拥有者的公众,有权了解和监督国家公职人员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个人情况及私生活,公职人员隐私权与公众知政权的冲突实际是权力与权利的冲突。因此国家公职人员的隐私权必须受到合理的限制,其个人道德操守、财产收入、社会活动等情况应置于公众和监督机关的掌握之中,以防止权力腐败的滋生。  相似文献   

7.
公共突发事件下信息公开是影响公众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推进信息公开、拓宽信息渠道、提高公众满意度,可以为实现政府数字化治理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实证选取华东地区七个省市的问卷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公众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对信息公开满意度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信息公开内容、渠道、效果对信息公开满意度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对于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透明、促进民众有序参与的扩大化,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其实质上就是公众在信息不完整或结果不确定的条件下,对政府这一"抽象系统"自身的能力、政策执行的效果、政府处理公共事件的方法及其效果等所持有的一种合理期待与信心。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使公众对于政府决策充满信任,"取信于民";另一方面,则要相信公众,积极引导公众群策群力,共同决策。同时,现代政府要将信任规范内化为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从而成为政府自身道德自律的准则。  相似文献   

9.
以公众满意度理论为基础,依据城镇居民需求,构建以制度环境、智慧文化、公众期望、质量感知及公众满意度为潜在变量的城镇智慧化服务满意度测评概念模型,进而建立9个研究假设和19个观测指标。选取广东乐从镇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制度环境、智慧文化、公众期望和质量感知都是影响公众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且每个潜在变量的影响强度和影响路径不同,进而提出了健全制度体系、营造文化氛围与提高公众期望值和质量感知效果等提升服务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度是公众对于政府的评价和认可的程度,也是衡量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依据。而影响政府公信度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政府腐败状况,为此,如何预期、感知和惩治腐败也就与政府公信度息息相关。透明国际企图以普适的价值观来评价各国廉政状况存在明显的缺陷,结果也极不科学。我们应该积极回应,同时对我国的腐败预期和腐败感知给予正确引导,并加大腐败惩治的力度,以增强政府的公信度,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感知价值和异域文化,引入消费者信任,构建消费者跨境电商进口商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以京东国际购买英国进口商品的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感知价值、文化认知对跨境电商进口商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关系,以及消费者信任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文化认知与感知利益具有正向影响,感知成本和感知风险具有负向影响,消费者信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冼肖波 《考试周刊》2014,(54):196-196
<正>政府公信力,即政府获得公众的信任度,是政府能力在公众心中的综合评价和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1。针对我国政府公信力不断下滑落的现状,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及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政府的公信力建设。一、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严惩腐败,防治结合清正廉洁是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目标,也是获取群众信任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制度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  相似文献   

13.
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资源作为政府权威资源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因此,进一步扩展二者之间的信任空间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公众与政府信任空间的必然性缘由进行探析论证,并且从二者之间的这种必然性缘由的启示中,得出拓展其信任空间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打造廉洁政府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腐败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探讨一种新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途径具有深远意义.电子政务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改善政府与公众的交流方式,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规范政府行为,有效地抑制腐败现象,从而构建一个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阳光型“政府.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灵魂,反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政府公信力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关注,也是衡量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失去信用,就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损害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理念、制度和行为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其缺失的原因,并对提高政府公信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政务诚信是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影响,对我国政府机关,以及公务员的时代要求,也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和赢得公共信任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政府的执政水平,关系到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因此,从文化视角去透视其文化内涵,从道德文化、制度文化、法规文化、政务人员的素质文化和监督机制文化去探讨与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居民的资源环境感知是评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是政府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依据之一。以嘉陵江上游的迭部县为例,当地居民虽然对环境的脆弱性有所了解,但是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总体上呈现正面感知,反映了近年来天然林保护工程初见成效;居民对水土流失呈现负面感知,并对政府有较大的心理依赖,为此,政府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重任,加强环保教育和当地居民的技能培训,使公众参与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新冠疫情背景下疾病感知脆弱性对谣言信任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基于行为免疫系统理论和计划风险寻求模型,采用疾病感知脆弱性问卷、新冠恐惧量表、谣言信任量表对661名普通民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疾病感知脆弱性的感知感染性维度与恐惧、谣言信任两两正相关,细菌厌恶性维度与恐惧正相关、与谣言信任负相关;(2)感知感染性不仅显著正向影响谣言信任,还通过恐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谣言信任;(3)细菌厌恶性显著负向影响谣言信任,恐惧在其中起遮掩作用。研究表明,感知感染性和细菌厌恶性对谣言信任的作用方向不同,且分别受到恐惧的中介作用和遮掩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公众时政府的评价,反映着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在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整体水平不高。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政府公信力是影响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为民务实清廉”既是对党员干部的明确要求,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它包括坚持执政为民,服务人民群众,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用指数;坚持求真务实,破解工作难题,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殷切期盼;坚持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治,保持政府在群众心中的清廉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