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当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特殊使命,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话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部分强调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电影、电视、广播、网络还有戏剧表演则是课外学习资源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影视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搞好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使学生形成有利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及健全的人格,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了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围绕语文课程目标将具有浓厚“语文味”的语文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化的过程。其主体包括作为“主要主体”的语文教师、作为“次要主体”的学生和作为“辅助主体”的家长及其他学科教师等。其客体并不是各类课程资源本身,而是课程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的主客体,有助于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重点的教学 科目,担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文化、立德树人的使 命。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之一,在语文课程中,教师能否 通过合理的语文实践活动彰显语文的实践性质,关系着语文教 育的质量和效率。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活 动”成为一个高频词,重点强调了语文课程中各种“活动”对于 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语文课程中“活动”课存在的问 题,以及新课程标准下的实施建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取代“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而成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理念。与此相应,人文性、语文实践、开拓语文课程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渐次成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热点话语。  相似文献   

6.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实现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同时,  相似文献   

7.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尝试把“合作学习策略”运用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国家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规定了语文课程所应该培养的语文素养。包括学科育人价值和学科核心素养,其主体是语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一、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种类型“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是什么”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大致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两个方面。理想的情况,语文课程目标应该得到明晰的表述,以使大家对目标的内涵有一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语文教学基本理念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熏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即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周洲晖 《学周刊C版》2011,(4):148-149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梁鹏 《教书育人》2008,(4):32-3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最能突显《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且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研究、勇于创新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改革的灵魂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平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宽松的平台。那么语文教师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是当务之急,也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登山式”语文课程表明,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攀爬语文山峰,教师对于学生的意义形同导游,教学过程中的艰险与不易、勇气与胆量、情趣与欢乐不言而喻.语文知识教育就是学生的语文经验重建,“登山式”语文课程强调学生的“神与物游”;风光与险境同在,语文教学风险意识对师生的“神与物游”具有支撑与推动作用;对“所学”的技术处理让位于对“学”的境域关怀,是“登山式”语文课程对教学关系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梅娟 《农村教育》2007,(7):109-109
《九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尤其在课程目标中明确了各年段诵读优秀诗文与课外阅读的总量: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目前,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于语文教学是历史的必然.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最重要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能让语文上得更加精彩,能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信息通道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重新定位。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传统的语文课解读,追  相似文献   

18.
于冰 《语文天地》2010,(9):70-7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则是特指语文方面的素养。笔者认为,它应该包括:(1)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2)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3)文学的审美能力;(4)较宽的文化视野;(5)完整表达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明确提出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论断,这在语文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包含两层意思:语文课程培养的是语文实践能力,而不是理性分析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因此,笼统地说“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是不符合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