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词的母题就是一个愁字。前期主要抒写闺愁、离愁、伤春之愁,后期主要写家愁、国愁、思乡之愁。李清照“恋母情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红方 《考试周刊》2012,(48):23-24
在李清照词的作品中"愁"是最主要的意象之一,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李清照的情愁、家愁、国愁等几个方面对其词中之愁进行释读,从而进一步走近李清照,揭示其作品的精深博大之处。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加上丰富的情感经历和细腻的生活触觉,写出了太多让人潸然泪下的词作,抒发了太多令人心痛的愁情。她的一生坎坷跌宕,堪称为"愁"的化身。而在这位登峰造极的言愁高手的笔下,有迤俪清新的少女闲适之愁,有闲适慵懒的相思之愁,更有思乡忧国的切肤之愁。李清照更以自己独立的女性人格矗立于封建的男权统治之下,用笔下的愁情抒写爱情之痛、家国之痛、女权抗争之痛。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词的菊花意象经常被阐释为生离之愁、国家之愁、民族之愁。剔除现有诸多版本的阙疑,可以确认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中有五首提到了菊花,而且在词境里关于菊花的意象是有很大差异的。围绕李清照在朝代嬗变崩塌之时其词作盘桓在菊花意象上的精神本原,可以看到古典生命的抒写过程并不是死生契阔、凄婉悲鸣的女性词人的写作品格。  相似文献   

5.
异代同杼异曲同工──李煜、李清照词中之“愁”比较谈董武关键词古代文学;唐宋词;李煜;李清照;愁李煜为南唐后主,“词中之帝”;李清照为宋代才女,“婉约之宗”。这两位异代异性词人,其间显然没有前后影响继承之痕迹,然沈谦却把他们撮合在一起,相提并论,而且倍...  相似文献   

6.
曲惠勤 《学语文》2013,(6):47-47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入选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见卷首),二词都是李清照词乃至宋词中的杰作.其共同点是以写愁动人,但描写重心和具体特点又有相当大的差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写的是生离之愁、闲愁、有限之愁。这首词作于重阳佳节,此时,李清照已经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在外地为官,夫妻分居,离愁满怀。李清照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明诚叹赏,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寝食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相似文献   

7.
大体说来,李清照的生活历程与创作以靖康元年为界限。她前期创作的词大多反映了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而年华白白流逝的惋惜,洋溢着郁愤之愁;后期创作的词反映了忧国伤家,漂泊在外的凄惨生活,洋溢着伤痛之愁。一.早期词作流露郁愤之愁李清照早期在封建礼教的扼杀之下青春易逝,壮志难酬,又不甘沉沦,只好借物作词发泄郁愤。  相似文献   

8.
本文剖析了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并追溯了形成这种愁情的时代、社会原因 ,从而对李词的思想、艺术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柳永和李清照在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他们的婉约之作、豪放之风,以及感伤情绪。但是不同的时代和个性也让他们的创作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柳永之悲,李清照之愁,作家的个性风格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从李清照词作描写愁情这一角度入手,运用王国维的境界说分析了词作描写的愁情境界,说明其词已经达到情与景的完美统一;文章又以李清照南渡前后为界来分析其愁情境界的类型,对愁情境界的类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南渡前期淡淡的轻愁;第二,南渡后期浓浓的哀愁。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雅致清秀,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的愁以靖康之耻为界分成两个大部分,分析前后期的愁词,从中得出结论:前期的愁词表现为离别相思之愁,后期的愁词表现为家国之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剖析了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并追溯了形成这种愁情的时代、社会原因,从而对李词的思想、艺术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写愁之作历来颇多:或直抒胸臆,或融愁于景,各具特色。李清照的《武陵春》写愁,自铸新辞,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韩爱祥 《语文天地》2013,(14):22-23
李清照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词作,把愁绪写到了极至。本文试从个人身世和家国情怀两方面,对李清照词中的"愁"的内涵加以具体阐释。一、儿女情长李清照18岁时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二人情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派之宗,她所作词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以真情实感为基础,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于委婉细腻之中,咏抒出一种淡远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来。本文试以李清照三个不同时期的词作来解析她的“愁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李清照词中表达的感情内涵是多重的、深厚的,交织着对往日爱情与幸福生活的追怀、身世之感、时代之愁和忧国之思的复杂感情。围绕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从少女时代的清新和闲愁,婚姻时代的甜蜜和相思,家破人亡时代的怀念和哀愁,江山沦陷时代的悲苦和国愁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来研究这位女词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在其词作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张孟杰 《学语文》2008,(3):46-46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作者也经历了颠沛流离、失去丈夫的痛苦生活。全文就是为了表现作者在经历国殴家亡等一系列重大变故之后的愁苦之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词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因而显得格外深广与厚重。但文章开始处并未直言其愁,而是巧妙地将内在的情感外化或物化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诗人历来对"愁"描写甚多,被称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更是把愁描写到绝佳。李清照的词风与前期迥然不同,前期是欢快美满、幸福甜蜜的"闺思闲愁",后期是凄惨悲切、漂泊无依的"苦寂悲愁"。本文对《声声慢》这首词进行分析,探究词人前后词风变化的原因,来寻找李清照内心不为人知的隐秘世界和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9.
以认知隐喻映射理论为基础,分析李清照词中的三类愁:离别相思之愁、伤春悲秋之愁和故园家国之愁,并对表现"愁"的意象(如楼、花、雨、雁等)进行认知隐喻解读。这些具体意象的部分特征映射到抽象的愁上,读者通过联想与感悟,更能体味出那些意象中所传达的相思愁、家国痛和飘零苦。  相似文献   

20.
"感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词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其词伤春伤别哀怨淋淋,哀国悲志更具特色,表现了一种饱含哲理而又脱俗的伤感。本文从"哀愁"、"浓愁"、"思恋"三个角度分析了李清照词对丈夫长期在外做官而产生的相思之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