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综述了细菌素的研究进展,包括细菌素的分类、抗菌机制、影响细菌素活性及合成的因素以及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最后论述了细菌素在乳品行业的研究现状,对其今后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细菌在人类的眼中总是丑恶的,因为它们传播疾病。但是,传播疾病的只占细菌的少数,还有相当多的细菌对人类是大有好处的,比如,细菌可以发电、帮助采油、结冰、探矿、破案等等。  相似文献   

3.
人体表面和人体内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由于人体中的微生物大部分是各类细菌,所以人体微生物和细菌一般是同义指称。研究发现,仅在人的肚脐就生存着67种不同的细菌,这就构成人与细菌要么是共生共存,要么是相互抑制的多种关系。但是,人体和细菌并非只是一种双边关系,而是三边甚至多边关系,因为在人体内除了人和  相似文献   

4.
细菌发电     
提起发电,人们会联想到水力、风力、火力、核能和太阳能发电。其实,作为微生物的细菌也能发电。细菌发电由来已久英国植物学家马克·皮特在1910年首先发现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于是他以铂做电极,放进大肠杆菌或普通酵母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设计出一种供遨游太空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不过放电率极低。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英国化学家彼得·彭托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才取得了重大进展。他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电子,电流能持续数月之久。此后,各种细菌电池…  相似文献   

5.
说起细菌,有些人会谈“菌”色变,因为很多细菌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如: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在植物中,细菌导致叶斑病,火疫病和萎蔫。特别是60年前,日本的731部队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令人发指。细菌的感染方式包括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带菌微生物。但是很多细菌却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益处,证人类受益匪浅。如:  相似文献   

6.
古细菌是一类生活在今天的生物,被称为活化石细菌。它们并不是细菌,因为它们有着与细菌不同的遗传基因。它们是独立的一类生物。生物界被划分为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三大类。古细菌之所以被称为古细菌,只是因为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并且在形态上跟细菌差不了多少,所以人们把它们  相似文献   

7.
能防火的细菌为了预防矿井下甲烷着火爆炸,印度科学家培育了一种能吃甲烷的细菌。只要把含有这种细菌的水溶液洒在矿井中的每个角落,这种细菌在一周内就会吃掉15%的甲烷气体。经常喷洒这种水溶液,能避免矿井爆炸的发生。能造雨的细菌美国科学家发现,细菌可导致降雨。大量的细菌浮在海面  相似文献   

8.
以往,人们通常把细菌描绘成可怕的魔鬼。一提起它,大家往往会联想到传播疾病、危害健康的元凶。其实,在细菌大家族里,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在危害人类,亦有许多像“硫磺细菌”一样造益于人类的细菌。  相似文献   

9.
装满细菌的电池一提起发电,你肯定会联想到水力、风力、火力、核能和太阳能发电等。你可能想不到,作为微生物的细菌,其实也能发电。 英国植物学家马克·皮特在1910年首先发现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于是他以铂作电极,放进大肠杆菌或普通酵母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1984年,美国设计出一种供遨游太空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不过放电率极低。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化学家彼得·彭托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才取得了重大进展。他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抗生素是我们对付体内致病细菌的有效武器,但狡猾的细菌不断变异,逐渐对大部分抗生素具有了耐药性。所以,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的方法来抵抗耐药细菌。招安病毒研发状态:人体临床试验阶段细菌有天然的敌人,那就是被称为噬菌体的病毒。它们感染细菌后,会在细菌体内复制自己,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最终使得细菌死亡。之后,繁殖出的大量噬菌体便会冲破死亡细菌,再去感染其他的  相似文献   

11.
光合细菌HZPSB对水产养殖水质的改良和对鱼类促生长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光合细菌改善池塘水质及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和促生长作用.测定了光合细菌对池塘水质(溶氧、氨氮、亚硝态氮、COD)、透明度、pH及异氧细菌总数的影响;光合细菌添加于饲料后对鱼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及鱼生长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光合细菌的大田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对池塘水的溶解氧、pH没有影响;降低水中氨氮、亚硝态氮、有机物(COD);水的透明度明显升高;异氧细菌的总数比原来下降50%.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饲喂鲫鱼、罗非鱼,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鱼的生长速度高于对照组.光合细菌分别在湖州、绍兴、杭州、嘉兴、上海等进行大田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养殖虾蟹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减少,与不使用光合菌的池塘相比,发病率降低了25%以上,提高了虾蟹产量.  相似文献   

12.
正遗忘的培养皿2003年的一个晚上,在英国剑桥镇的一个国家实验室里,研究员查尔斯·科克尔把一个新的培养皿放在他面前的实验台上,打开圆形盖子并向里面黄褐色的琼脂(细菌的培养媒体)上注射细菌试液,然后用记号笔在盖子上记下细菌的名字(拟色球藻)、日期和他姓名的首字母,并盖上盖子并密封。接下来,科克尔应该把这个样本放置在高强度辐射之下,通过记录细菌活着和死亡的数量,来评估细菌在高辐射下的耐受性。但经历  相似文献   

13.
詹玉萍 《内江科技》2011,32(2):57-57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是生物进化与自我保护的结果。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很多,包括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抗菌药物对细菌渗透障碍与细菌主动外排、靶位改变、形成生物被膜等。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细菌就是疾病、瘟疫的代名词,许多可怕的流行病都与细菌有着难以解脱的渊源。但是,也许我们想都没想到,并非所有的细菌都是这么青面獠牙、穷凶极恶的,许多细菌其实还是非常“温柔可爱”的。与人体细胞友好相处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细胞种类其实都是由90%的细菌细胞和10%的人体细胞所组成。成年人的身体里至少生存着500个种类的细菌,细菌细胞的总数可达100万亿个,是人体细胞数的9倍。看了这些数字后,知道了我们的身体里竟然被这么多的“异类”占据着,是不是会让我们感到不寒而栗?这些占了人体绝大部分细胞的细菌会不会“喧宾夺…  相似文献   

15.
在深海的底部,生活着许多种类的细菌群落.这些细菌以海底淤泥里含量丰富的硫化氢为食.它们还是一些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需要氧气来消化食物,产生能量.可是在海底,尤其是在海床底下,那里氧气极度稀缺,怎么办呢? 它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上千个细菌通过首尾相连,组成了一根根细丝.细菌本身只有大约5~4微米长,但细丝却长达几厘米.这些细菌的部分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在细丝表面形成一层鞘.当细菌分裂时,新细菌也被包裹在鞘里面.不过,它们这样到底意欲何为? 原来这样一来细菌们就变成了一根"电缆"!"电缆"从海床淤泥底下伸出,探进含氧较为丰富的海水里;当根部的细菌消化食物时,产生的电子通过"电缆"传递到最末端的细菌;在最后一个细菌体内,电子把溶解在水中的氧分子解离,解离后的氧离子与氢离子反应,最后生成水,而释放的能量则被收集起来.  相似文献   

16.
假定在某密封试管内存在着细菌和病毒,它们的总数共2000个,两者势不两立。起初由细菌发起攻击,每个细菌能消灭3个病毒;然后是剩下的病毒展开反攻,每个病毒能消灭了2个细菌;在这以后,每个剩余的细菌又去消灭3个病毒……这样的轮番相互攻击并消灭对方,一直持续到细菌和病毒的数量达到相等时才宣告结束。那么你能说出这时细菌和病毒各有多少吗?  相似文献   

17.
宇航员与细菌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态,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细菌,如果没有寄生在肠道内的细菌,我们根本无法消化食物。但是,细菌往往也会导致感染的发生。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宇航员的生活可能会面临细菌的可怕的威胁?这决非耸人听闻,由于地球上的许多细菌完全能适应寒冷干燥的太空环境,所以哪怕人类的飞行器在太空中飞行几个月甚至几年,这些细菌也不会死亡。那些经历过太空飞行的宇航员的状况已经明确显示,太空环境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必须面对细菌的威胁。因此,为了宇航员的健康,充分了解太空环境下的细菌非…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也布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听到细菌这个词,我们还是难免会心中一颤的。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肉、蛋、奶,都充满细菌。时下,很多人喜欢的走地鸡、野味、施农家肥种的菜、野生的鱼虾等等,携带的细菌比大规  相似文献   

19.
细菌外形一般为球形、杆形或螺旋形,通常以是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细菌的个体微小,一般球菌直径为0.5~1.0微米,杆菌宽1微米,长2微米。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动植物体表面  相似文献   

20.
高峰 《发明与革新》2010,(11):36-37
自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后,人们对这个“小人国”的探索就从未停歇。时至今日,细菌成为了人类的忠实“奴仆”,已经在食品、化工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利用乳酸杆菌、醋酸杆菌生产乳酸、醋酸等原料;用细菌处理污水、发酵沼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