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月辉 《教育》2012,(36):59
百年清华,成就斐然。这些与其历任校长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其中,周诒春、梅贻琦和蒋南翔等3位校长的贡献尤为卓著,具有代表性。他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所开创和秉承的治学理念,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奋发前行。周诒春:改革机制重教人格1913年冬,周诒春升任清华校长,在他引领下,清华历史开启了一页新的篇章。因为不满足在"工字厅"老老实实办留美预备学校,周诒春于1916年首先提出把清华逐步过渡到一所完全、独立之大学的完整计划。计划第一步便是大兴土木,扩建校园。在他的亲自规划督造下,大礼堂、科学馆、图  相似文献   

2.
烈日炎炎,清华大学新生正在操场上军训。当时的校长王大中抽空去视察.军训教官见校长光临,立刻跑步上前,向他敬了个军礼,大声喊道:“请首长下达任务。”此刻操场上几千双学子期待的眼晴,都齐刷刷地盯着年已古稀的校长。只见王校长未加思索,急速地回了个军礼,脱口而出:“按原计划执行。”注目着的学子们个个惊叹不已,由衷赞叹王大中先生真的不愧为清华这座名府的校长。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3,(19):18
当大多数13岁的同龄人还赖在父母身边当着"小公主"或"小少爷"时,来自山西河曲的范书恺已经考上清华大学,成为清华机械工程系年纪最小的新生。在清华大学新生报到现场,范书恺在接受十多位记者轮番提问时,回答每个问题都条理清晰,既谦虚又有主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连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见到这位"最小新生"时,也对他的"少年  相似文献   

4.
唐宝民 《留学生》2012,(4):48-49
2011年4月26日,是清华大学的百年华诞。百年清华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为中华民族贡献出了许多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术大师。百年后,当我们再次回望清华大学那个群星灿烂的黄金时代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向一位师者投去无限敬仰的目光,他就是梅贻琦先生。本书出版于清华百年之际,亦是对梅贻琦先生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5.
【金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  相似文献   

6.
吴雁飞 《教育与职业》2008,(13):106-107
唐国安,字国禄,号介臣,1858年9月27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唐家镇.幼时在家乡读私塾;1871年,容闳极力倡导政府选派幼童赴洋留学,唐国安受人推荐也位列其中.唐国安于1873年考取清廷第二批官费留学生,时年14岁,分派在新不列颠中学就读,1880年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唐国安好学上进,几乎每次考试都名列全班前茅.由于他家境一般,因此他在美求学时,经常把官府拨给的零用钱寄给家中父母,博得了乡人的广泛赞誉.不久清廷以"洋化"为由撤回了全部留美学生,唐国安也因此被迫中断学业回国.  相似文献   

7.
尤小立 《学习之友》2010,(11):38-39
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去世,80年前钱老“破格”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的轶事作为人们反思当下中国大学教育的一面镜子,重新被提起。  相似文献   

8.
梅贻琦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他的教育理论和主张,对中国30-40年代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中国著名的两所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都是和梅贻琦先生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在长达47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许多极有参考价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并以此指导其从事于教育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丰硕成果,这些经验和思想是值得我们后人加以吸收、总结、研究和珍藏的,是一笔宝贵的应该加以继承和借鉴的精神财富。一、生平梅贻琦,字月涵,天津人,祖籍江苏武进(今常…  相似文献   

9.
徐金奎 《教书育人》2012,(11):40-41
2011年暑假,我们罗田一行四人到清华大学参加伟新教育扶贫校长培训班学习,接受了前瞻思想的洗礼,心灵受到震荡,观念得以转变,思想得以丰富。我的生命在这个历程里烙下了不朽的印记,使我感受到,校长应该带领教师为学校闯出一条像洋思和杜郎口一样的通向教育质量之巅的大"路"。  相似文献   

10.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领头羊”,自然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第一责任人。一所学校校本教研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校长能否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了搞好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校长千万别忽视上好三堂“必修课”。  相似文献   

11.
在今天的学校管理中,比较普遍地存在"有"多"无"少,也就是说,一些校长更多强调和展现自己的职位、权力的"显性"存在,面对以具有较高自觉性为职业特点的教师,缺少顺其自然、无为而为的管理理念。比如,上下班实行指纹打卡,中间还要不定时巡查,把教师当"小工"管;大事小事亲自"盯"着,唯恐自己不在现场,学校就会出乱子,把校长做成了"监工";教师所带班级考试排名不理想的,  相似文献   

12.
姚星钢 《上海教育》2008,(20):48-50
学校是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最重要的场所,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在学校。这就意味着在学校管理中,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校长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通过组织、协调、激励等途径,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氛围并取得成果。如何真正体现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徐百柯 《教育》2013,(21):59
叶企孙(1898-1977),上海人,著名物理学家、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旋即赴美深造,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他还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省第一批省级“课改”试验区将首次面临中考。课程改革后.中考相应地应该怎样改?这是考生、家长、学校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四川省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中考改革会议”上,各实验区分别介绍了所在地今年的改革方案。为便于读了解相关精神,本刊将方案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整理。集中呈现。  相似文献   

15.
在2020年迎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所有"规定动作",做好本校的教育教学;一方面受教育部委托,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公益电视直播课,面向全国师生家长播出;在这期间还要给中国电教馆国家教育资源平台输送公益课程资源。如何同时完成三个不同类型的艰巨任务,还要让教师有收获有成长,确实考验这所百年老校的综合实力和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6.
也许是因为半生都与孩子为伴,所以年逾五旬的她周身都散发着年轻的气息;也许是因为她从事特教职业的缘故,笔者仿佛看到她的双手隐约闪现着"辛勤"二字;也许是因为那朵别在她发梢的淡蓝色小花,笔者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那个忧心忡忡却一脸坚定的年轻校长。  相似文献   

17.
《南昌教育》2004,(9):11-12
南京不少名校校长从未像今年这样“窝火”:高考成绩公布后,南京又一次落在兄弟城市后面;在前两天的志愿填报现场,平时不错的考生看着到手的成绩,和家长们一起黯然落泪。今年一个明显的事实摆在面前:在考生人数增加的情况下,本科达线的考生下降到4700人,比去年反而减少600人。几乎集中了省内最好教育资源的南京,面对“高考之痛”再次降临,连日来,很多人都在反思。  相似文献   

18.
本人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做管理工作近二十年,在与同行尤其是年轻校长交流时,大家经常讨论:什么样的校长才是一名好校长。笔者以为,一个校长要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好校长,首先要有情,然后不能少了能,更不能没有识。  相似文献   

19.
"教授治校"是民国时期大学管理留给当下的遗产。民国时期的"教授治校",首先在蔡元培先生执掌下的北大开一代风气之先,继而在清华、南开、东南大学等诸多高校也各自大放异彩。而清华大学教授治校制度,因其实施时间持久,教授权力广泛而著称。对罗家伦时代清华大学的"教授治校"体制的演变过程进行回溯分析,对当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国通 《中国教师》2011,(21):14-15
<正>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学校教育就是国家在办学。因为旧中国人口的80%是文盲,儿童入学率不到20%,国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不足一年,解决教育这样的大问题是个人力量所不能及的,所以私办、民办、洋办学校在新中国成立后自然被纳入国家的办学体制;所有个人的善举或是教育的理想,无论是经历"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