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平望实验小学坚持以德育特色建设为抓手,紧密联系平望镇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设施。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构建符合我校实情的校本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3.
网络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要提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效果,就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做网络社会的主人,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拓展与突破,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职业院校要想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应把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教育目标,应从德育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新途径着手,加强德育教育的内涵建设,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与行业文化的对接,提升高职生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门提倡各个学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渗透与德育相关的内容,课外实践活动也不例外。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拥有更多自主权,他们的思想、个性会充分体现出来。对此,教师要依托德育拓展活动内容,从而达到规范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贾昆 《四川教育》2009,(11):17-17
当前,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全球化时代”的道德文化碰撞、切磋与冲突已不可避免。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生命成长规律,进一步更新德育理念,寻找突破口,拓展德育创新空间,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的文化德育与德育文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热潮,多种文化并存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多元文化对我国高校德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道德教育文化内涵的揭示与理解。德育与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文化的实质在于人化,文化的功能在于化人。德育脱胎于文化、具有文化属性,承负着认同、整合、提升、引领文化的使命。文化德育作为高校育人的根本途径和独特模式,对实现高校培养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和作用;德育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灵魂,融合着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前提下,儒、释、道、法等流派则长期共存,并相互融合,构成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通过变化主体来适应客体的发展,注重向内探求,以便认识自身,完善自我,以"人伦"为本位,注重道德完善,将"道德"作为文化体系的重心。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德育传统。  相似文献   

9.
基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只注重形式,实质内容少;一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教材中德育因素的挖掘;德育工作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现行全国统一德育教材与学校实际、地区实际脱节等问题,早在2007年,我校就想自编一套德育教材。2009年5月末,教育局关工委到我校就德育工作调研,自编德育资源拓展教材的想法得到认可。一、教材编写背景德育资源拓展教材的编写工作由朱孟迎校长亲自主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扩张的当下,为高校德育开阔了新空间,使高校德育教育现有模式受到挑战。转变德育教育理念,将说教宣讲转变为行为引导、将管理手段转变为工作平台、将知识共享转变为价值共享。通过坚持开放性;富有创新性;兼顾实效性;追求多样性;体现兼容性等整合新媒体资源的原则,合理有效的整合校内新媒体资源,如将校报转变为"手机报"、开设媒介素质教育课程、适时建立校园网络发言人机制。同时根据专业特色对校外新媒体进行拓展,如联合地铁DMG打造地铁9号线大学生专题节目;研发德育教育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应用程序等。  相似文献   

11.
从大学文化内在本质上看,高校文化是“德育”的;从大学德育理念、要素、过程来看德育教育是复杂的、系统的、非线性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学文化德育场的思维观,大学文化德育场的涵义、特征和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2.
地方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给了学校更大的自主空间。作为学校,如何开展以地方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的地方文化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更是一个有着很大拓展空间的研究领域。因为不管什么地域,只要有发展的过程,就会有饱经世事的沧桑,就会有文化的积淀。就义乌而言,  相似文献   

13.
目前德育在一些学校的状况是,时间上只管8小时之内,空间上只管课堂,不管课堂以外的活动场所和内容。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要立足于“大德育”的体系建设,就要拓展广深的时空,在实现全天候、全方位上具体做到两点。时间上致力于尽量延伸。一是做到课堂上的针对性渗透。课堂教育是德育的主渠道。这里不仅指政治思想课和职业指导,而且包括在各门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譬如,语文课中直接的思想教育内容,理化课中科学家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专业课中一切诚实守信、科学精神、求实态度、吃苦耐劳等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等,都可以广泛地开掘利用。二…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开放”一词是与“封闭”相对应的。传统教学开放程度不够,它偏重于从教材出发,制订出一整套程序化的教学计划,每一节课必须在规定的时问里完成预先设想的教学内容。上课地点一般为教室,教学活动多以讲授为主,教学评价注重结果,并量化为分数。这种教学,机械化、程式化,缺乏灵活性与自由度,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缺乏情感体验,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新开设的《品德与生活》课绝不是这样的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还是教学地点,教学评价还是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文化,文冶与教化。”《辞源》明确指出了“文化”一词的教化功能。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而且这种倾向已经给教育本身带来许多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重新审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真正做到把学生“扶上路,再送上一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培明 《中国德育》2006,1(10):63-66
一种有生命力的德育,必定植根于儿童生活、校本实践和地方文化传统。开辟“乡土德育”栏目,就是为了发现、宣传和培育更多新鲜的、有生命力的德育样式。土生土长的东西,或许粗糙,但其中包含的田园诗般的教育梦想和奋力前行的实践冲动,会让德育变得更有魅力,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郑登全 《师道》2011,(7):72-72
在推进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爱心教育、励志教育和法制教育共6个德育基地,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德育实践活动中磨练意志、培育素质,改变过去的德育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理论多、践行少、接受少的不利局面,提高了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领域,“文化”成为最热门的词语之一。“文化的力量”这一非物质的东西正成为学校和教师团队发展的驱动器,而建设有特色、树立品牌的园本文化建设已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追求。在发展与竞争同存的时期,泉州市实验幼儿园作为一所名园、老园如何提高竞争能力呢?我们通过抓德育管理这一主层面,清醒地把学园发展的长远策略定位为健康积极、生气盎然、  相似文献   

19.
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品德与社会学科必须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同步进行,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扩大教学效果,创出德育工作的亮点。目前承担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任务的主要是小学语文教师及班主任,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更有能力结合学校德育重点和班级实际强化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体性德育活动,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构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校德育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指创新体系主要由德育的观念(理念)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等四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