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业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基本手段。诚然,作业练习要有一定数量,因为数量是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但是,数量与效果并不能成正比。盲目解题计算,过多的机械重复,使学生的精力大量消耗在无效劳动上,结果学生负担过重而收效甚微。这是教学的一种失策。组织作业练习应讲究提高练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提高练习效率的根本问题在于作业设计是否精当。为了提高练习效率,作业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过去,语文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化作业内容,忽视作业的多样性。这些作业枯燥无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  相似文献   

3.
作业,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的课后复习巩固活动,作业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形态,开展课后作业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不同水平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的作业不再那么枯燥无聊,而是向着有趣、实用的方向发展,让作业带动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扎桑 《西藏教育》2010,(1):15-15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我区学生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没有发挥作业应有的作用。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到底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巩固、强化和拓展的练习价值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相似文献   

5.
适当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和获取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力。如果作业布置不科学,如数量太多,作业没有目的性,不注意知识和技能的统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提出不同的要求,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被动地、机械地完成作业,结果会损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怎样做到科学地布置作业呢 ? 1.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学生看做作业的主人。作业是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延续,是为巩固知识、掌握技能服务的,素质教育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作业有磁性,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 2.布置作业要注意科学性。科…  相似文献   

6.
为一个生物教师除了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刻的实践体会,在备课和讲课中还应注意“十要”和“十忌”。1.内容要“适”忌“多”一节生物课要依据大纲和教材的课时安排,内容要适量;切忌快速赶进度或过多增加教学内容,以免影响教学效果和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2....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性和价值性,因此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及时巩固知识点的途径之一,因此数学作业也要具备实效性、价值性和挑战性。特别是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布置适合学生的高质量的作业,使学生通过数学作业来进一步巩固所学、查漏补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必要手段。设计数学分层作业时,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分层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对作业类型的选择,使不同类型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针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生过重的负担,主要来源于堆积如山的作业。而根据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布置必要的作业,是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下面就如何布置作业,谈几点浅薄的看法,以供老师们参考。 一、要明确作业的目的 新授后组织学生作业,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另一方面,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 二、要注意作业的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10.
陈智敏 《学苑教育》2022,(22):7-8+11
数学作业在温习和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监测数学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不合理的数学作业布置,让数学作业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过多的数学作业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与身心发展。“双减”政策的出台,将数学作业的改革和优化提到了新的高度。要在坚持作业减时减量的同时,提高作业的质量,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作业是师生为完成教与学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它是复习巩固知识,形成并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布置怎样做到轻负担、高效益呢?除了要注意以质胜量和设法引发学生的作业动机外,作业的方法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近两年,我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书面作业重视了作业过程的反映,要求学生把作业的正书和草稿分别写在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设计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学生作业的新鲜感呢?老师布置作业无非是这么两大类: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拓展运用。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特别是词语识记方面我们可以采用限时限量来布置作业,如生字词,除了要在上课注意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会正确书写外,还要采用每天一查的方式来加强记忆。另外,在一些基  相似文献   

13.
<正>一、现行作业的弊端1.作业数量过多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作业的数量过多。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考试成绩。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扩大了对作业的数量,却忽视了对作业的精心设计。作业的数量一旦过多,且机械重复,这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负担过重,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更槽糕的是,作业量过多,挤占了学生的自主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文化课传授的主要形式,化学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注意加强和忌禁,即要把握学情,忌教材内容贪多;要加强教材处理方法的研究,切忌照本宣科;要明确讲授是为学生服务的,切忌“满堂灌”;要启发引导学生学,忌把讲授变成简单的告诉,要注意精讲,忌面面俱到,忌重点讲不透,要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忌教学形式单一死板。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的作业有课内和课外两种。课内作业是为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而设置。课外作业是为巩固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是课内作业的延伸和补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减轻学生负担,合理布置与批改作业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组织好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一、作业的布置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业的布置(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要做到“量”适当,“质”精当。为此,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目标性,突出重点、难…  相似文献   

16.
赵永刚 《学子》2012,(12):47-47
一、重视作业的设计在日常教学中,历史学科也是要布置一些作业的,适当的作业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是有益处的,而有些设计较好的作业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具体设计历史作业方面,我认为应该重视如下几个方面。1.作业设计应紧扣教材重难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宜过多,且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是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给作业下批语是作业改评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好的作业批语,可以促进学生发扬优点、改正错误、提高作业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每位教师都应力争写好作业批语,使之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指导性。 写好作业批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严肃认真,忌潦草从事。 作业批语是对学生作业所作的正规的、书面的评价和指导,教师应认真撰写作业批语,绝不能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作业批语字体要工整、用词要准确;注意不漏掉主要问题;批语要保持连续性,不可时有时无。如果作业批语  相似文献   

18.
王荣青 《教师》2012,(7):96-97
作业是巩固深化新知识、反馈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重要手段。我们在作业的布置上,要以学生为本,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调动学生作业兴趣,设计多彩作业,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  相似文献   

19.
一、作业布置要保证四性采用何种类型和形式的作业,就需要根据每次作业的重点和学生具体情况来确定。将学生的水平层次与知识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设计巩固交际语言项目的练习(书面作业),要重点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规范性。设计巩固语法知识的练习,要重点训练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准确性。设计口语练习,要重点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语言的流利性。二、要注意作业布置的层次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改革中要求学校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下也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作业作为课堂知识的延伸是老师检验教学成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手段,各科老师都以会布置作业的形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化学是初中教学要求的一部分,老师在传授知识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从而进行更高入的探讨,化学作业更是对化学知识的积累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对初中化学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进行分析,研究设计新颖的作业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