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新旧教学理念发生了激烈碰撞,许多老师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困惑。下面是笔者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研讨中的“不同声音”的分析和观点,特提出与广大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后续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及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很多教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法宝”是多练.一开始我也认为计算教学枯燥无味,很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几易其稿,反复思考,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个案例研究的过程,使我对计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人教版)P38例1、例2、例3、“做一做”和P39练习九1~5题。教学过程:一、铺垫、设疑、定向1.报数游戏。师任意报一组接近整十、整百的数,让学生报出相应的整十、整百数,并说出两数相差多少,教师随机板书成两组数,并引导学生说说两组数分别是什么数。板书:整十、整百数,接近整十、整百的数。2.口算练习。(课件1。逐一出示成一行,指名回答。)156 9074 200132-100 376-2003.设疑揭题。(课件2。逐一出示成一行,与上行口算题相对应。)出示尝试题:156 8774 198 132-98 376-199引导学生比…  相似文献   

4.
口 算两位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笔算两位数加减法以及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是进一步学习笔算加、减、乘、除法的基础。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充分地“想”,那么学生就能在不断提高口算能力的同时,使自己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有效地增强创新意识。一、铺垫引授中诱发学生的“想”口算两位数加减法的知识生长点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其算理与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相同,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其算法是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8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准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相似文献   

6.
“接近整百整十数拐弯处的数”(简称“拐弯数”)的数数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难点。尤其是像“189”一次进位的拐弯数,往后数一个数容易数成“200”。这表明学生尽管有着“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进位意识,但究竟向哪个数位进一还是模糊不清的。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一”“十”“百”“千”多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整体结构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出乎教师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当教学的某个细节脱离了教师的预设,使教师感到措手不及的时候,怎样科学、巧妙地调控,使自己不至于陷入尴尬的局面,这,不仅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反映。上例中,该教师的预设线索清晰、循序渐进:在创设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在“组数”游戏中复习旧知,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在“摆数”活动中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然而,在“组数”游戏的最后一个环节,出乎教师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学生已经预习了新课,知道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迁移规律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利用100以内数概念的影响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例如,教学“20 10= ”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改造: 20是几个十(2个十),10是几个十(1个十)? 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是几个十?用小棒(一捆一捆的小棒)摆摆看。 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是多少?(3个十) 那么“20 10=?” 这样利用数的组成的影响去理解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新知识学习,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使学生有“新知识不新”的感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把“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里来。 例如教学“34 2= ”时,可以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主题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该内容是学生发展运算能力、形成和发展推理意识的基础,是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教师如何凸显100以内进位加法运算的一致性,帮助学生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呢?笔者从计算方法、运算规律、数学思维出发,建构了如下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10.
邱廷建 《云南教育》2002,(10):42-43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精神,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内容删去了“珠算加减法”,保留“口算加减法”。教学建议如下。一、掌握特点,明确要求本单元的口算教学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以及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或整百数三部分。教材按由易到难,分四个层次编排,每个层次的安排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和发展学生思维。这四个层次是:①例1~2为两位数加减法,可以转化为两位数先加减整十数再加减一位数,要求引导学生想过程,探索别的算法;②…  相似文献   

1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教材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以  相似文献   

12.
<正>“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基础主要有:表内除法,整十、整百数的组成,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着力引导他们沟通“理”“法”之间的关系,发展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倒】“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片段 上课伊始,师生玩报数、猜数游戏,教师根据学生报的数在黑板上板书“能被3整除的数”。  相似文献   

14.
我校每学期都举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在2001年上半年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有幸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课,感觉到既令我欣赏,又令我遗憾。该教师教学的是“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教学案例首先教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学生答后教师自然过渡:能被2、5整除的数,是根据数的个位上的数来确定的,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可以只看它个位上的数就行呢?要求在小组中展开讨论。1、讨论前教师提出几条建议(1)小组中每位同学自己报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提供小组观察。(2)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相似文献   

15.
学生数学能力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翻开苏教版一年级的数学教材,有经验的教师一览教材目录,就会很清楚的发现,新教材即使在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实验,但始终以计算作为教学的重点,如第一册教材中有“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加法”,第二册教材中有“20以内数的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住数加、减两位数”……  相似文献   

16.
在“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是按照试商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的。先讲除数是整十数的,再讲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然后讲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在讲试商时,先讲不需要调整商的,再讲需要调整商的;先讲商是一位数的,再讲商是多位数的。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试商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教学思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不超过三位数)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在整数范围内最后一次学习除法计算。教材先安排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然后安排教学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根据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又分为试商和调商两个层次,即先教...  相似文献   

18.
这是对于“整十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算法教学中的一个片断不断改进的过程描述。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设置科学而又艺术的提问语,引导教学走向成功呢?一、悬念式问语案例: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有位教师在黑板上写出:6、8、12、17、24、26、39、42、53、66。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当学生很快判断出来后。教师又写上:456、3250、5277。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由于数目较大,学生陷入沉思。教师紧接着又说:“你们可以考考我,随便说一个数,我都能很快地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一听,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