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认知机制为基础,分析对比英文"bed"和中文"床"的语义,发现该词的义项在两种语言中基本一致,是人类认知共性的反映和体现.其词义演变方式呈辐射和连锁相交叉的趋势,而且各义项以隐喻方式为主要纽带,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其原型意义通过隐喻性认知产生出了新的含义,组成了一张复杂的语义网.该基本范畴词的多项语义...  相似文献   

2.
苏静  刘世理 《海外英语》2011,(2):218-220
多义词在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任何词汇在使用之初都是单义的,每个事物或现象都有一个特定的词汇来指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认知思维能力也不断的发展着,人们将新的认识与已知的事物相联系,找到他们的关联点,用原有的概念来理解新事物的概念,并用同一个词来表达与之相近的意思,这样词就产生了新义,虽然这些义项之间存在差异,但其意义关系却密不可分。原型范畴理论为这一现象提供了充分的理据,而词义由单义到多义的衍伸则是通过隐喻机制实现的。该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来解释汉语、英语中的动词多义现象,并分析产生多义现象的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3.
傅爱娟 《成才之路》2011,(33):95-I0020
一、多义词的特点 1.从历时角度看 多义词的几个义项中,有一项是基本意义(primarymean—ing),它是词在语言长期使用中间固定下来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意义。一个词之所以会产生多种意义,是因为人们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从词的基本意义引申出与基本意义有联系的其他意义,这样便使一个词具有几个义项。如“短”的基本意义是长度不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2个常用单音颜色词词义演变模式的梳理,我们发现在隐喻和转喻思维的作用下,32个常用单音颜色词从色彩义出发,引申出分属八大范畴的200个义项,各范畴的意义与色彩意义之间有或远或近的语义关联,在此基础上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构成了颜色词的词义系统.“色彩认知模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5.
运用典型范畴观,从"词"与"范畴"联系的角度重新阐释传统词汇语义学的词汇演变方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隐喻构词和词义转移,同时讨论了这种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把隐喻理论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是隐喻研究发展的必然,也是英语教学的需要。从英语基本范畴词的理解、词义的延伸和新词的创造、词义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详释当代认知隐喻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示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强大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原型理论表明,范畴中都有一个原型,该范畴里的其他成员都与这个原型有着不同程度相似性和共性特征。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多义是指,语言的各个义项之间存在者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一词多义就是在原型义项的基础上,在隐喻和转喻的作用下向外拓展词义的。本文以nose为实例,基于原型理论,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分析一词多义的关系,从而对我们学习英语词汇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吕俊华 《考试周刊》2010,(45):94-9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将隐喻理论引入词汇教学中,是隐喻研究发展的必然,也是英语教学的需要。它能够充分解释英语词汇中的诸多语言表达习惯,深化学习研究者对具体话语中潜在概念的理解,帮助他们从一个已知领域通向一个新的认知领域。本文从英语基本范畴词的理解、词义的延伸、词义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详释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揭示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民族集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和隐喻映射手段,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以词串和词族为代表———形成的内在历时机制。这里将讨论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议题:(一)认知发展和新范畴形成的相互关系;(二)隐喻映射在词义范畴扩展和词义网络体系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映射的主要类别;(三)源范畴和目标范畴通过能指成分形成词义范畴网络体系的内在机制。从而说明以词串和词族为标志的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历时语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模式实现的,是由基本词义向其它词义的引申,而且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相互关联。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庞咏兰  杨健川 《考试周刊》2011,(85):101-102
基本范畴理论和隐喻认知方式都属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本文从语义范畴认知观的角度阐述了基本范畴词汇和隐喻认知方式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基本范畴词汇是学生扩犬词汇量的强有力工具,而隐喻认知方式对学生掌握一词多义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植物不仅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所需资源,更是人类丰富情感表达的媒介。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为基础,解析英汉语言中植物词的隐喻义项映射的现象、结果及其成因,揭示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交际时的文化差异与心理差异。英汉植物词汇隐喻义项存在着对等、错位和缺失现象,这些现象与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思维与文化认知,乃至地理位置、历史发展都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一词多义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一个词语拥有多种意义的过程中,人们从基本义项出发,主要利用隐喻和转喻的思维方式,将新词义赋予现有的词汇。以"heart"为例,探讨了一词多义的产生机制及认知过程中的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14.
“龙钟”一词有多个义项。本文试图找出“龙钟”的核心词义,理清“龙钟”众多词义之间的联系和引申脉络。  相似文献   

15.
词的临时意义是相对于词的固定意义而言的,指词在临时语境中产生的具体意义.宏观上,词的临时意义指词在临时语境中的适用义;微观上,指词在语境中通过修辞等手段产生的临时新义.文章基于王希杰先生的零度偏离观,探究在语境作用下词义偏离现象.词义偏离的结果是词的临时意义,其中,词义理论偏离的结果是词的单义化及其临时语境适用性和丰富化的特点;词义操作偏离的结果是词义在临时语境下产生超出词的所有规范义项的新义.词的临时意义有成为固定意义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词汇有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之分。依据这些意义联想到英语词汇中的多义词或词组,发现它们的各个词义与这几种意义密切相关。由词汇的概念意义来推断或联想其它词义,可以相对容易地掌握词的所有词义,从而提高学习词汇的效率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有自身的系统.正如语音、语法构成系统一样,词汇、词义也构成自己的系统.在意义系统中,语词的意义具有二重性,这就是,每一个语词不同于其它语词而形成其意义范畴的相对性和依赖于其它语词而形成其意义范畴的绝对性.前者决定着一词义区别于其它词义的存在现象,后者决定着一词义联系于其它词义的存在本质.整个词义系统,便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18.
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在论述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隐喻理论的词汇习得与教学:重视基本范畴词汇习得及其隐喻意义;借助隐喻深入理解一词多义,把握多义词的语义理据;熟悉英语的隐喻思维,注意英汉词汇隐喻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利用两种概念的相似性、用已知概念去表达未知概念的隐喻认知模式对理解和掌握一词多义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隐喻对一词多义的影响。并提出通过掌握基本范畴词汇、寻找词义间的相似性以及在语境中理解隐喻等方法来提高隐喻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但对其习得的不充分是词汇学习深度不足的突出表现。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等认知语言学理论,以"打"为例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使学习者在了解一词多义的基本特征以及各词义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学会主动建立词义之间的桥梁,以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