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实验书中介绍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的实验是分别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硫气体,然后将两种气体混合通过催化剂产生三氧化硫。即:  相似文献   

2.
以硫和空气为原料,直接制取二氧化硫,进一步接触氧化成三氧化硫.通过这一实验,能使学生了解三氧化硫的特性,同时也能使学生认识到制造硫酸过程中,用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的原因.一、实验准备1.制反应器:取φ18×180毫米废旧试管,用喷灯加强热逐渐拉制而成.如装置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对无机化学有毒气体,如:氯气(C l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气(NH3)、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 l)、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等的制备和性质进行了微型实验的探究和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观念和习惯,树立绿色化学实验理念.  相似文献   

4.
根据高中化学课本有关NO、NO_2的一系列描述:“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为了较好地说明上述问题,设计了这一实验.首先用KCIO_3和MnO_2制取氧气.氧气贮存于一球胆内,管口用一弹簧夹夹紧,备用.然后将量筒及导管内全部灌满蒸溜水(不能留有气泡),如图1所示,放好.  相似文献   

5.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实验之一,由于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无色)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气体(红棕色),使该实验按常规方法操作时难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虽已有许多同行设计了不少改进方法或装置,但也还存在诸如装置复杂,操作不方便,稀硝酸用量大等问题。为了简化实验装置,降低试剂用量,并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课讲到氮气与氧气在电孤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并通过一氧化氮在充足氧气条件下生成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而加以证实这个反应确实发生,过去课堂演示此实验时,现象不明显,若采用下述实验方法,则可得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和掌握理论知识,都是很必要的.现介绍两个供高中化学使用的实验装置,供作参考.一、硫化氢的还原性和二氧化硫有氧化性的实验装置(即氧化还原实验联合装置),见图1.  相似文献   

8.
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性质是高中化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但由于它们的毒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以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主。针对存在的弊端,有文献报道将上述实验设计成微型实验。就节省药品,操作简便而言,不失为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中的稀硝酸、浓硝酸与铜反应来检验稀硝酸、浓硝酸氧化性的实验,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两个缺点: 1.看清现象后,硝酸和铜仍在反应。 2.反应生成的有毒气体二氧化氮散发出来,污染了空气。  相似文献   

10.
硝酸催化氧化制备硫酸铜、硫酸镍、聚合硫酸铁,均可采用密闭负压操作装置或密闭常压操作装置,用喷射泵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返回反应系统,或通过吸收塔用水吸收二氧化氮,使二氧化氮得到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1.
按高一课本介绍的方法做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试管内含有的空气将产生的一氧化氮迅速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看不到有无色气体生成这一现象 ,且有毒气体大量从试管中逸出而污染环境 ,令师生难以忍受。为克服上述缺点 ,现做如下改进 :  一、装置  (如图 1所示 )图 1  二、操作方法1.在单孔塞上固定一段狭长的铜片。塞紧单孔塞 ,打开止水夹 ,向 U形管中注入稀硝酸至水平面 B处 ,使酸液充满 U形管整个短管。2 .关闭止水夹。在 U形管 A处用酒精灯加热使反应进行 ,等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撤去酒精灯。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将酸液压入 U形管长管…  相似文献   

12.
在指导学生教育实习时 ,我们发现 ,初中化学中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的实验[1 ] ,有些不够完善之处 :(1)预先制备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未进行演示实验时 ,气体颜色已变得较浅 ;用此气体做实验 ,现象不太明显。(2 )气体颜色变的较浅 ,是因为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有如下平衡[2 ] :2NO2红棕色N2 O4 无色两者的含量具有表 1中的关系。表 1温度 ℃ 2 7 50 1 0 0 1 35NO2 % 2 0 4 0 8998 7N2 O4 % 80 60 1 1 1 .3可见 ,二氧化氮经放置后 ,已变成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物 ,甚至大部分是四氧化二氮。这时 ,讲瓶中是二氧化氮 ,显然不…  相似文献   

13.
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指出:“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熔点16.8℃,沸点44.8℃。”初学者对此常常感到困惑,既然三氧化硫的熔点低于常温,则三氧化硫在常温下不应是晶体而应是液体。因此,有必要通过实验对三氧化硫在常温下的状态加以验证。一、实验原理二、实验装置三、实验步骤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取二段铜质导线去掉塑料外皮,即为二束铜丝。将胶塞中间烫一与铜丝直径相同的孔,并在铜丝上涂上一层凡士林,使铜丝能在胶塞中上、下滑动。待用。2.在试管(Ⅰ)中加入5毫升的浓H_2SO_4,试管(Ⅲ)中加入同体积的浓HNO_3。在…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中的重要内容。如果是课堂演示,一般是由教师事先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硫气体,然后考察其溶解性和漂白性;如果是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一般是利用亚硫酸钠粉末与1∶1的硫酸共热制取二氧化硫,然后将事先用品红染色的湿润红布条验证其漂白性。前一种方法在演示时会有可观的二氧化硫逸出,危及广大学生的健康。后一种方法会造成更大规模的二氧化硫扩散,并且这种方法很难进一步观察二氧化硫漂白的不稳定性。另外,浓硫酸与蔗糖的“黑面包”实验,同样是该教材第四章中较为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稀硝酸与铜的反应是硝酸的重要化学性质。实验通常在试管中进行 ,由于试管里空气的存在 ,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无色气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 ,影响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同时 ,产生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会严重污染环境 ,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下列改进 :1 取一体积较大的注射器 ,并连接一段带有滑动开关 (或止水夹 )的输液管。打开滑动开关 ,拔出活栓 ,放入一小块铜片 ,并使其平放在注射器的底部 ;然后 ,推进活栓。2 将导管口浸入蒸馏水中 ,抽拉活栓 ,吸入约 2mL蒸馏水 ;然后 ,将注射器倒置 ,向上推进活栓 ,将其中的空气排净。3 将…  相似文献   

16.
两则化学实验改进河北承德民族师范学校闫小敏一、铜与浓硝酸反应师范化学教材中的课堂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安排了“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这些实验都是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的,反应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散布在室内。众所周知,二氧化氮气体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不尽快排...  相似文献   

17.
电位序在镁和铜之间的金属元素硝酸盐,它在热分解时,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如: 在加热Pb(NO_3)_2固体时,从试管里可见到红棕色气体NO_2。一般用带火星的木条通入管口,如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放出。 而NO_2气体既具有红棕色,又具有强氧化性,它跟氧气一样,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在检验生成的氧气之前,必须将二氧化氮除去。仅用带火星的木条通入管口来证明有氧气放出,是不严谨的。为此,我对该项演示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8.
硝酸和铜反应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按照常规的方法做 ,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严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本装置设计的预期效果是 :防止污染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简化实验步骤 ,提高实验课的效率 ;增加趣味性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1 实验装置 (如图 1 )图 12 装置特点( 1 )组合方便 ,气密性好。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可以避免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逸出污染环境。( 2 )综合性强 ,成功率高。能将多个实验一气呵成。图 1a适合学生实验 ,图 1b适合演示实验。( 3)实验操作简便 ,没有危险。稀硝酸和铜反应实验不需…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Ni(TAPc)/Nafion修饰超微电极,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质及其在一氧化氮测定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聚Ni(TAPc)/Naion修饰超微电极对一氧化氮(NO)的检测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NO的浓度在1.98×10~(-8)-1.59×10~(-5)mol/L范围内氧化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检测限为1.0×10~(-8)mol/L.生物体内常见的物质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20.
几则演示实验的改进孔兰英(河南省实验中学450002)一、气体扩散演示实验的改进初中物理第二册《分子的运动》一节中,是用二氧化氮气体做扩散演示实验.笔者认为二氧化氮气体有较强烈的刺激性,有损师生的健康.为此我改用事先充满集气瓶的氨(制氨的时候瓶口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