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非典”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非典”仍在猖獗,这不仅是对党、政府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严峻考验,也为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非典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一文就是讲在关于非典新闻的采编过程中,如何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情感、理性和创造精神,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建议在非典报道第一线的记者和通讯员都读读这篇文章。本期封面、封二、封底,我们选用了有关防治非典的新闻图片和宣传画,请予关注。  相似文献   

3.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灾难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国内各媒体都第一时间公布了灾情的发生、发展状况以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救灾的感人场景,在客观、及时报道新闻的同时,还广泛宣传了灾害常识和自救方法,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唐山大地震时的那种"三多三少"的倾向得到改变,由于传统的灾难报道观念的束缚,我国的新闻媒体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上往往存在这样的倾向,即多正面报道,少侧面报道;多报道领导,少报道群众;多关注群体,少关注个体.新闻中虽然也能看到党中央和各级领导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但这种关怀是一种政治关怀和物质关怀.考察这次地震灾难报道,人文主义关怀精神一直渗透在各媒体的报道之中.  相似文献   

4.
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一带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震后,海内外诸多媒体的上千名记者云集灾区,从一线为全球受众发回宝贵的现场报道.灾难事件,以其“破坏性”、“突发性”和“多变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有着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现场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极为重要的手段,为受众呈现最快最新的信息,缩短了受众与地震发生、救人等新闻事件的时间和距离,使受众产生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虽然中西方记者对突发灾难事件的现场报道采取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在不同角度体现出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社会新闻因其具有浓厚的平民色彩和较强贴近性,能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在新闻媒体竟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采写刊播社会新闻成为各家新闻媒体争夺受众,扩大影响力的主要运作手段和追求的目标。在社会新闻中常有一些诸如车祸、火灾、坠楼、溺水、遭  相似文献   

7.
岁末年初,长江以南大范围冰雪灾害牵动人心:交通阻断,输电线路损坏,火车站大规模旅客滞留……这一事件具有明显的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具有社会性,备受各方关注。同时,报道这一系列事件的新闻媒体的报道“动向”也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8.
饶瑶 《新闻三昧》2008,(7):16-17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对受众和社会发展、对媒体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媒体正在努力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新闻实践当中。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再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这三次灾难报道的理念和形式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我国媒体人文关怀意识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不期而至的大地震打破了人们生活的宁静,引起社会各方广泛而强烈的关注.面对灾难,媒体在报道事实真相的同时,如何把人文关怀意识渗透入新闻报道,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升传播品位,更好地发挥媒体自身的社会功能,是媒体在灾难报道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10.
11.
侯森 《记者摇篮》2009,(6):20-20
虽然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发生一年了,但回想灾难发生之后,媒体速度之快,报道之全面,内容之深刻,是历次灾难报道中没有过的。但是,在众多报道中,一些媒体和记者违背新闻伦理、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李义菲 《新闻世界》2013,(6):319-320
4·20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媒体第一时间向社会报道了灾情。但部分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片面追求报道速度或为吸引受众眼球而降低要求,在采访中忽视受难者的感受、伤害他们的感情,导致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17分钟后,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2分钟后发出中文简明消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5:00的整点新闻中以头条形式播出地震消息,同时开展了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主题的现场直播报道。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受众传送灾情,报道救援情况。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及3月的“西藏事件”,新闻媒体在这次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4.
刘磊芳 《新闻前哨》2006,(10):46-46
一、何谓新闻报道中的人关怀 人关怀的因素如今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新闻报道中,充满人关怀的报道也提高了新闻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无形中树立了媒体良好的公众形象。但是就局部而言,在一些正面报道中,缺乏人关怀,或人关怀失重的现象,却时常可见,且被媒体和新闻工作所忽视,这是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灾难性的事件,让人常常猝不及防,结果也总是让人感到悲痛、焦虑以及恐慌,如果在相关新闻报道中,恰当地渗透出人文关怀,则可以很好地起到减轻伤痛、稳定人心的作用。有人把人文关怀称之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那么,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就应该是温柔抚摸者的那只温暖的手。  相似文献   

16.
在汶川大地震中,新闻传媒的报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正是新闻传媒在地震报道中凸显的人文关怀,让新闻报道在报道灾难事实的同时,更具感染力,从而发挥了激发爱心、凝聚人心、众志成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注突发事件中“人”的因素,多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角度:同时关注“人”:关注事件中“人”的动态与表现,也是我们新闻报道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报道中努力体现人文关怀是媒体的责任所在。网络媒体对汶川大地震的成功报道启示我们:在灾难报道中践行人文关怀理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田宏月 《新闻世界》2013,(11):72-73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这次灾难性的新闻报道中,安徽商报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给予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在报道上,少了血腥画面,多了温情故事;少了痛苦绝望,多了守望相助,将灾难的悲伤更多的转化成了凝聚人心的力量,充分体现了责任媒体的担当意识,积极有效的引导大众舆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