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①记不得是上学期还是再上个学期,我发过一个狂言,说希望有一天,能借"茶与酒"来谈论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我相信,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因茶与酒跟中国文人性格的形成大有关系。甚至可以说,闭着眼睛,我也能猜出  相似文献   

2.
今天能够跟大家一道见面,我很高兴。在香港中文大学开了40年代文学研讨会之后,能够有机会在香港待一个时期,而且今天能够来跟大家谈谈,对我而言,这也是非常之高兴的事。我知道在座诸位,很多都是喜欢诗的,特别是现代诗的,而且也有好几位都是研究现代文学的。我觉得恐怕我讲的,也没什么太多新鲜的东西,也可能这个大家听起来,起初也抱了一些希望,结果呢,一听啊,也不过如此,甚至也许听了觉得我讲错的地方也很多,所以请大家指教。  相似文献   

3.
我在讲《给颜黎民的信》一文时,关于“读书这件事是分几层意思说的”这个问题,有学生提出是分两层意思说的:第一层讲不要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第二层是讲不要专看文学书。而第二层又分别讲了要了解科学常识和看看世界旅行记。这种意见跟参考书,跟后面一篇课文《读书笔记》的内容都不相同。我请这个学生讲出理由来,他说:“课文第三段开头有个‘其次’,就是第二的意思。如果说读书讲了三层意思,那么第三自然段讲的“看看世界旅行记”应是第三层,那就要用‘再次’。很显然,这个‘其次’是第二层意思‘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当中的第二点。”  相似文献   

4.
洁与香     
批阅期中考试卷的时候,我对各题的正误率做了一个统计。结果发现,连我辛辛苦苦“赌”住的题都被一些粗心的学生答错了。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一个叫洁的女生居然把我在临考前半个钟头刚讲过的一道文学常识题都答错了。 我心酸地站在讲台上,检讨我自己。我说:一定是我没能耐,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教不会大家,我十分愧疚,十分自责。 教室里一片叹气声。看得出,他们也很愧疚,也很自责。洁一定是被我的目光盯得不自在了,终于红着脸孔站起来,说:老师,其实,我会做那道文学常识题,我……我是故意做错的。她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骚动起来。大家义…  相似文献   

5.
儿子非常喜欢做游戏。每天,他说得最多的话是:妈妈,我们做游戏吧,假装我是……假装你是……我却常因为忙而敷衍他,或让他自己玩。后来,有一件事改变了我,它使我开始乐意跟儿子做游戏,并在游戏中教给儿子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生活常识等。话要从儿子两岁时说起。儿...  相似文献   

6.
真善美     
刚才听了冯校长的讲话,我觉得非常好,因为她确实对张教授的这本书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阐述。张教授跟我住一个楼,他每天都是骑自行车来学校看书,所以我看到他有那么大一部著作,有那么深的功底,我觉得他应该有个车吧,是不是?结果他每天骑个自行车,从这点可以看出来,他为了做学问,而不是现在到社会上做一些兼职,做一些增加些收入  相似文献   

7.
上中学时我非常喜欢文学,常常在上自己不喜欢的课时写一些散文和诗歌,同时做着伟大的作家梦或诗人梦。郭玉甫老师发现了我的秘密。在一堂作文课上,她在又一次朗读了我的作文后,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我不排除你们当中有人成为作家的可能,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你们现在仍然是中学生,如果考不上学,我很难想像在如此尘土飞扬的环境中能够成为作家。所以有当作家的愿望是好的,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学习、考学。”当时我正处于痴迷阶段,对郭老师这一大段主要是针对我的话丝毫没有放在心上,我甚至还不无得意地想:等…  相似文献   

8.
王蒙 《教师博览》2014,(12):57-59
数字魔方 福建有一个文学评论家叫林兴宅,以前他提出过一个观点,说“最好的诗是数学”。此话一出,全国哗然。我当时并没有很多道理可说,但是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古今中外不止一个有名的文学方面的人才自嘲说:我之所以写小说写诗,因为我从小数学不及格。例如,汪曾祺先生就有过这样的名言。但是我跟这种类型的写作人有相当大的区别,我从小就着迷于数学和语文。我为什么着迷这两样呢?  相似文献   

9.
陈格 《成才之路》2011,(16):66-67
中国文学地理的研究实践,可谓源远流长,但系统全面地研究文学与地理的关系还是近二十年来的事。尤其是近几年一些专家、学者关注这一课题,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实在叫人兴奋、敬佩。在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对文学地理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部分学生(特别是进入高三后)做了很多题目,但碰到一些曾经做过的题目还是不能完全做对,达不到"考后100分",因此学习成绩也就一般,可以说付出与回报很不成比例,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是学生缺乏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所以一错再错。  相似文献   

11.
子路 《家长》2013,(1):29-30
王女士说:“女儿小学时很懂事,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可自从上了初中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我唠叨,多说一句就嫌我烦。我为她做了这么多,她怎么就不领情呢?” 张先生说:“儿子13岁了,上学期还是个听话的孩子,这学期就不行了,学习成绩急骤下降,作业也不好好做。我现在处处监督他,可是越管越不听,特逆反,老跟我顶嘴,和我对着干。求他也不是,骂他、打他也不是。我真的没招了。”  相似文献   

12.
阎连科  冯歆然 《大学生》2014,(11):62-62
“我以为”其实是作家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说19世纪的文学是非常好的,它甚至可能是世界文学发展到达的抛物线高峰。但仔细看19世纪文学,你会发现它虽然好,但是也是非常单调的。因为这时期的作家,包括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等,他们的小说其实全部都是在塑造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13.
国内有个朋友让我帮他找一些资料。我问:"你什么时候要?"他说:"这两天吧。"因为跟他很熟,于是我接着问:"两天是多久?"他说:"一个星期。"中国人说话喜欢用虚数,这对于我周围的德国人来说,就会给弄糊涂了。对他们来说,两天就是两天,怎么可能变成一个星期呢?"我马上办。"这句话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一分钟、一小时,但也有可能意味着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这要说给德国人听,他们该睡不着觉了,非琢磨出个所以然来不可。为了提高效率,德国人基本上什么都要量  相似文献   

14.
他们的村庄     
梭罗说:"我到瓦尔登湖,去的目的并不是节俭地生活,也不是去挥霍,而是去经营一些私事,为的是在那儿尽量少些麻烦;免得我因为缺乏小小的常识,事业又小,又不懂得生意经,做出傻甚至凄惨的事情来。"  相似文献   

15.
严文华 《大学生》2012,(8):58-59
不喜欢延迟满足面试官们的休息室里,一位银行行长走过来问我"你学心理学的,能不能解决我的一个难题?我现在手下有好几个90后员工,我不知道该如何带他们,我发现他们听不懂我说的话。""听不懂你说的话?"我有些惊讶。"哦,我是说工作中有很多机会,但他们好像自动过滤掉这些机会,似乎他们听不懂我讲的话似的。""那具体是怎么表现的?""比如,最近我跟全体新员工宣布需要成立一个新项目组,解决一些跨部门合作问题,希望大家积极报名参加。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当然,你知道银行工作的特点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项目组的人把以前的工作全部移交掉,我们就需要招更多的人。但这只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研究缘起于一个困惑。在个人十几年的数学教学生涯中,曾经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都教了无数遍了,你们都说懂了,为什么还是会做错?"在跟同事的沟通中发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困惑,而是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共性问题。研究启发于一个故事。建构主义有一个著名的哲理故事——"鱼牛的故事",大意是:见过奶牛的青蛙向鱼描述的"奶牛",与没见过奶牛的鱼作为听众想象的"奶牛"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显然  相似文献   

17.
<正>从小到大,总是有人跟我说,"你应该……你不该……"、"我是为了你好"。爸妈从小告诉我,要先倾听别人,这是尊重。于是听到这些意见,我都会试着去做一做。但我慢慢发现,好像别人看起来的好,并不是我以为的好。按照别人的思路或想法去完成别人心目中的我,那个我,还是我吗?再后来我逐渐懂得了筛选。我努力在各种各样的声音中寻找最中肯客观的一个,不愿在这个过程中丢失自己。对于工作,我是一个全力以赴、不会说很多话的人,但也是一个很难被说服的人。我从不畏惧错误。不犯错,怎么找得到正确的路呢?  相似文献   

18.
近来,我陆续在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也 收到一些 同样爱好 文学的同 龄人给我 写的信。其中,有一封来自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学的信。写信的人是个女孩,她说她没有一个真心 的朋友,只能 向我这个 陌生人 诉说她 的苦闷、不安,字里行间透露出消极的悲伤。我很关心她,想联系她,但是她没有留下姓名、详细地址,茫茫人海,似乎大海捞针。我的朋友说,她可能只是想通过写信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没必要那么在意。但是我却很想找到她,让她知道这世界还是有人在意她的,我愿意做她的好朋友,至少用我的笔为她分担一些心事,希望她不要放弃希望,所以,我写下了下…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时,别人因为我胖而嘲笑我,说我的性格他们不喜欢,讨厌我,不愿意和我玩,甚至有低年级的人无缘无故来打我,但我还是有很多朋友。现在回想起小时候,为什么在这样的处境下还能有一些朋友,我想是因为自己单纯吧,就是别人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我不会去在意或者细想,所以当时和朋友间也没有所谓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朋友小林是个28岁的小伙子,做技术支持工作,为人稳重,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深得客户和老板的信赖。但在恋爱问题上却屡屡受挫。女孩子给他的评价是缺乏激情,就像白开水一样,平平淡淡。小林说这可能跟他做技术工作有关系,很多人都说他是个很理性的人,小林也不知道是工作影响了自己还是自身的性格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