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出版》在2002年9至12期特别策划了“图书编校质量专栏”,发表的十几篇文章从多方面讨论了近年来编校质量下降的原因,归纳起来大概有五条:一是单位领导只顾抓效益而忽视了质量;二是“三审三校一读”制度执行不严;三是编校人员整体素质下降;四是执行行业标准不严,甚至完全不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图书品种增长很快,而图书编校质量却有下降趋势.本文从出版行业实际出发,分析了造成图书编校质量下降的诸多原因,探讨了破解图书编校质量下降难题的办法,提出了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娃 《采.写.编》2021,(4):131-133
近年来,少儿图书的编校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图书编校质量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连续多年进行全国范围的少儿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本文就少儿图书编校质量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图书编校质量是法制要求;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保证少儿图书编校质量;少儿图书编校质量问题的特点;提高少儿图书编校质量途径探析;各级主管部门开展的年度图书质量检查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浅析理工类书稿中的常见差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理工类图书而言,执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地使用文字、外文字母、量和单位,是提高编校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高健 《出版科学》2009,17(6):25-28
当今编校工作已发生深刻变化,编辑侧重选题策划、出版周期缩短等,造成文字加工粗疏,校对承担着编辑职责“后移”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校是非”的挑战,编校流程不顺畅甚至矛盾重重,编校质量打了折扣。必须对编校进行重新定位,加强编校沟通,协调编校关系,建立起新型的编校合作模式,使编校工序流畅有序,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缩减编校成本,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科普期刊编校流程特点和存在问题,以《大自然》为例,介绍了编辑部通过建立健全编校流程制度、引入"Journal期刊在线投稿和编审平台系统"等方式优化编校流程的尝试,总结了该项实践对促进科普期刊编校流程管理规范化、数字化,提高编校工作效率和出版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电类图书而言,执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地使用名词术语、物理量、计量单位等.是提高编校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圆满落幕。大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总署、版协、韬奋基金会、出版界专家的大力支持,对促进全国编校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希望全国出版社以编校大赛为契机,组织编校人员认真学习,努力提高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冬梅 《出版科学》2010,18(6):21-23
图书编校质量过去主要依靠编辑个体的经验、能力和责任心采保证.在图书编辑出版日益产业化的今天,可以尝试借鉴西方现代管理学关于质量管理的"零缺陷管理"理论,将图书质量控制与建立符合出版科学的编辑生产流程相结合,探索一条提升图书编校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浅议[通读]     
通读是把好编校质量的最后一关。目前图书加工过程中的通读环节存在劳动分工不合理、劳动报酬偏低、从业人员素质欠缺等诸多问题,寻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才能有效提高图书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1.
编校质量是评价期刊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从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局和民间团体定期举行的编校质量评奖或编校理论研讨会可见一斑。那么,如何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呢?笔者认为,须讲究编校策略。所谓编校策略,是指编校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为了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编辑学界前辈和同仁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和实践了许多有益的方法,如三校一读制、编校合一法、互校法、对校法、审校法、分项校对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对编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书刊的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业务环节都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和品位。本文从编辑的责任、编辑的功力、编辑对作者和读者的真情几个方面,在"细小"的角度进行阐述,剖析书刊编校质量"细小"问题存在的根源及杜绝编校错误的对策,以期引起书刊编辑对"细小"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李军领 《新闻爱好者》2011,(14):134-135
在出版界,编校质量问题一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学界和业界从没有停止过研究和探讨。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出版物的整体质量,在出版物质量评价体系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就报刊来说,报刊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更是精神文化产品,在我国还具有喉舌作用,其编校质量不仅关乎报刊社及其从业人员的发展,还关乎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传承,更关乎党和国家形象。因此,有效提升报刊编校质量意义重大。结合新的形势和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有效提升报刊编校质量,需要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提出图书编校质量的不确定性概念,分析产生不确定性的原因,探讨基于流程管理的解决方案。基于“建立流程—明确任务—监督检查—评价激励”的思路,建立编校流程管理链条,即制定合理的编校流程制度,明确各流程任务,引入过程监督和检查措施,设立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编校流程管理,降低图书编校质量的不确定性,达到控制图书编校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李芳 《出版参考》2015,(Z1):57-58
国家历来对图书编校质量非常重视,《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的出台,均是有关图书质量保障的具体要求。教育理论图书如何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编校质量体系,本文将进行深入探讨。2002年,国务院颁布《出版管理条例》;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图书质量管理规定》;2005年3月1日《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开始执行,明确了图书编辑出版的责任机制,并细化为图书的前期保障机制、中期保障机制和后期保障机  相似文献   

16.
编校质量是期刊整体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在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期刊的编校质量出现了下滑现象,所以我国期刊需要在明确导致编校质量下滑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提升编辑的业务水平、完善编辑部的管理制度、建立和新媒体相融合的编辑培训规划、配足人员以及建立新媒体期刊刊物推介方式等对策来提升期刊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万晓梅  王静  朱雯洁 《今传媒》2022,30(1):82-85
科技期刊出版编校标准化的价值实现,是我国科技期刊从业者的迫切呼吁,也是一种实践关系。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一些现实情况阻碍了科技期刊出版编校标准化的价值实现,包括:1.编校标准化内容体系和实现形式存在不足;2.编校标准执行者与制定者沟通途径和反馈机制尚待完善;3.编辑的需求层次和反馈表达的真实性不够。本文从思想指引、稿约专业学科化、方式创新三方面探讨编校标准化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出版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版物编校质量已经成为热点问题。"无错不成书"已经成为行业的正常情况,这就体现了当前出版编校质量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出版物编校质量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出版质量的提升,让行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编校合一"模式及其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计算机时代"编校合一"的优势 关于"编校合一"的问题,编辑出版界内部讨论得比较多,探讨的侧重点多是"编校合一"模式的弊端及其改进措施,归纳起来大致是编辑加工稿件不认真、校对技能不熟练、不按校对规律去校对等问题.对于这一工作模式对编校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但又不能过分关注于此.究竟是编校合一好,还是编校分离好,这不是由哪一个人的主观意愿而定的,是否有利于提高编校出版质量才是某种工作模式优劣的最根本的评价标准.根据多年来的编辑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电脑广泛运用的计算机时代,"编校合一"对于简化工作程序、提高编校质量有着不容置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易伦 《出版广角》2012,(3):65-66
图书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提高编校质量是出版社的长期目标和任务,也是出版社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和源泉。编校人员应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及各方面能力,协调好编校质量与速度的矛盾,全面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出版更多适销对路的各类图书,取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