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课新主张     
?吴东平:好课新说有人把好课比作美女,认为评价标准不同,只是见仁见智罢了。我却想把好课比作橄榄,越嚼越有味。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是新一轮的课堂改革。改革伊始是有点苦涩的,但其后的收获又是回味无穷的。近来新“课标”也极力提倡综合性学习,报刊、杂志上也常提到学科的融合,甚至提到要上四不像的课,要求课堂融音乐、美术、数学、语文等于一体。这我做得还不够,但我也从国画中领悟到了一些值得语文课借鉴的地方。一、预设是枝,生成是叶,相辅相成有枝无叶不丰,有叶无枝不实。有人说备课是一种形式,既增加了教师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好课”的标准,人们有着个性化的理解,不同的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从课堂教学的宏观层面上看,依然存在着很多共性。在此,笔者把“一堂好课”定义为“一堂家常好课”,也就是说既是公开课也是日常课。  相似文献   

3.
好课实惠教育对象的“发展”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发展”说到底就是“变化”,但应该是积极的变化。因而,“上你的课之前与上你的课之后学生是不是有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就成了衡量你的课是否称得上“好课”的重要尺度。好课就应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怡情广识,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一堂好课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每一个教师以及从事教研工作的同志都在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不同内容、不同类别的课其标准也不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标准下的好课的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一堂好课应达到一种境界;有的认为一堂好课是教师业务素质、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协调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还有的教师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看教师能否创设适宜的情景,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之为一节好课呢?  相似文献   

5.
《教育》2015,(1):8
《中小学管理》2014年第10期刊登刘长铭的文章指出:好课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老师讲得少的课是好课,讲得多的是不是好课?学生练得多的是好课,练得少的是不是好课?课堂提问多的是好课,提问少的是不是好课?有讨论的课是好课,没有讨论的课是不是好课?没有简单的答案。也许评价标准主要是原则性的,不必过于细化和量化。好课是有共性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全面关心他们成长的老师。除知识和方法外,学生从这些老师那里还能学到生活智慧、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感受到人格的魅力。所以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就是师生相处的一段生活,教育就存在于生活细节之中。可以把好课的共性可以概括为"四有":有知识、有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每一位教师都希望把课上好。受到学生的欢迎。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这可谓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认为好课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喜欢,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这是教师的立“教”之本。要让学生喜欢。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让历史课堂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一、集体备课的提出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课前是否做好了充分了准备,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不断更新,新教材设计的知识面更广泛,在教学中也带来了更多不确定的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况钢 《今日教育》2006,(7S):18-20
把课上好,上精彩、上出“味道”,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是每个教师一生的追求,而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中,为了实践教育新理念,我们经常会见到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等课堂教学。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笔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评价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备课的优势,不备课而想上好课是幻想,不备课而想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幻想,要想上好课就必需在课前下足功夫,按教学规律备好课.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标新立异花样翻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崭新局面。对“好课标准”理解上存在分歧,也不足为怪。依笔者拙见,好课标准多元化倒也无妨。  相似文献   

12.
<正>"把课上好"是不是职校教师最大的师德?这似乎不需要讨论,因为"把课上好"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一个教师如果连课都上不好,就是一个不称职或不合格的教师,就不应该站在讲台上。但由于没有通行的"好课"标准,很多没有把课上好的教师依然可以活跃在课堂上,于是"上好课"成为人们对教师师德的基本诉求,成为人们选择和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被看成是教师的最大师德。"把课上好"既然已经成为一个讨论的话题,甚至被认为是最大的师德,至少可以说明两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上好课是一个基础。但什么样的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关于这一点见仁见智的观点都有。  相似文献   

14.
江苏教育2005年第3期争鸣栏目刊登了《好课,怎一个“试上”了得!》一文。在作者看来好课不应多磨,磨课在课前,反对教者“试上”。读后颇受启发,也引起了一些思考。我们也反对“彩排”课、作假课,但对于教者“试上”,我的想法书录于后,仅作一孔之见——课堂,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好课,理应是教师和学校永恒的追求。关于好课标准的界定、表述尽可见  相似文献   

15.
对教师编写教案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而编写好教案又是备好课的前提,所以.教育界、学校历来十分重视教案的编写。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现对某些传统的备课要求、学校对备课环节的检查方式、评价教案优劣的标准提出一些看法.以便商榷。  相似文献   

16.
程丽 《华章》2009,(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都在不断迷茫着、探索着、思忖着,在新课程标准下,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每天都不可避免地触摸到这一敏感而又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我想每一位老师,从路上这个工作岗位,都想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都想把每节课都上的生动精彩,那么怎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就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是学习课、自主课,有个性化色彩,是网络中的一个点,是给学生上的。“新基础教育”的一堂好课标准概括为五个方面:①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②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③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④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⑤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相似文献   

18.
叶澜教授在谈及一节好课的标准时首先就提到了"有意义",把课上成常态课,让课更加趋于真,更加趋于实,更加趋于有价值,而不需要做作和作秀,也许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是构建了有效课堂或是高效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因为"有意义"而变得美丽。  相似文献   

19.
好课没有固定标准。对不同的课(如比赛课、常态课、公开课等)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人说,好课是能让学生感兴趣、喜欢,能触动学生思维灵感,让学生有所思的课;有人说,好课就是深入浅出、层层递进、一气呵成的课;有人说,好课可以不是完美的课,但一定是有特色的课。可见,对好课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观阅了众多的评优课和研...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过程与方法,把知识产生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数学教学中大力加强数学思想的教学势在必行。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教思想的课不能算是好课,这不仅是一个思想教学问题,更是一个教学思想的问题。因此,亟待弄清数学思想与数学教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利于更好地指导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