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胜鹏 《考试周刊》2010,(30):21-22
本文从AECT 2005定义产生的背景出发,阐释了AECT 2005定义的基本内容。通过AECT 2005定义与AECT 1994定义的比较分析,从AECT 2005定义的"创造"、"使用"和"管理"三个研究范畴入手,阐述了AECT 2005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访谈者:莫伦达教授,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今天想和您交流的主要话题是关于AECT2005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以及不同学者对该定义的评论.2005年AECT颁布了教育技术的"一句话"定义,作为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之一,您和您的同事参与了2005新定义的制定,并于2008年出版了<教育技术:注释定义>.  相似文献   

3.
AECT教育技术定义的更新以及05定义的应用对我国教育信息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企业而言,信息化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AECT05新定义的出现,其新的思想与观念必将对提高企业信息化培训效果带来新的影响。以AECT05新定义的特点为切入点,探讨其对企业信息化培训带来的启示,并针对当前企业信息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育技术新定义中的伦理道德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对伦理道德的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AECT05定义中就明确提出了合乎伦理道德的实践问题。分析了AECT05定义提出伦理道德实践的原因,并初步探讨了在今天如何才能做到符合伦理道德实践规范。  相似文献   

5.
“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引发的批判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国内关于AECT2005年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和讨论情况,以及学习和研究AECT2004年教育技术定义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2005AECT教育技术定义:讨论与批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介绍我国关于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tions and Techniology,简称AECT)2005年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形成和讨论情况,提出了结合中国实际学习和研究AECT2004年教育技术定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最近,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AECT)的专家们又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MichaelMolenda教授为我们提供的教育技术定义与术语委员会所起草的文件对教育技术作了一个初步的定义(该定义将于2005年5月正式公布,本文以下简称05定义):Educational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using,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esandresources.力求翻译达到“信、雅、达”,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师…  相似文献   

8.
<正>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组织翻译的、阐述AECT2005新定义的学术著作《教育技术:定义与评析》一书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现在开始征订。本书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近年来编写的带有领域性、基础性和共识性的重要学术著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AECT1963—2005年定义的特征,指出了美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变化。介绍了我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义的最新研究和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分析了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AECT2005定义入手,围绕着对教育技术专业的定位,对我国教育技术进行思考,集中探讨教育硬件资源的配置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教育技术定义演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教育技术AECT2004新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技术定义演变过程的分析以及2004定义与1994定义的比较,对新定义的理解和由此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论人的主体性与教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通过对人的主体性的界定和对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述了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问题是唤醒人的主体意识。章最后结合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的新界定分析了近年来人们对发挥人的主体性所作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翻译了AECT2004'教育技术新定义,比较了1994'定义和2004'定义对教育技术目的的不同界定,谈了2004'定义教育技术目的对中国教育技术的四点启示,即应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作为教育技术的努力方向;应将增强效率作为教育技术的目标;应加强对绩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2020年国际学术年会(以下简称AECT 2020)于11月2日至7日在网上召开,这也是协会成立97年来第一次全面以网络会议的形式举行。全球各地近1000位教育技术研究人员、教育实践者、教师、教学设计师、教育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企业界人士,分享了各自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最佳教学实践与经验。AECT 2020主题是“基于文化的学习设计与研究”(Towards Culturally-Situated Learning and Research)。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共举办了360场次的会议发言,33场次的激灵式讲演,41场小组论坛,99个海报展示,166个圆桌讨论和32场图书分享,13个兴趣小组(Birds of a Feather)和23个工作坊,以及七大门类的特别报道(Special Strands)。AECT 2020先后为参会人员提供了784场次的学术交流机会,研讨内容丰富多彩。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协会等20多个AECT联谊协会与学术团体也参与本次年会。在大会组织者和124名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年会圆满成功,继续以众多的研究成果引领教育技术领域的国际学术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5.
2012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国际年会,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威尔市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专家900多人参会。年会在“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里学习”这一主题下,共为参会者提供了628场不同主题发言以及学习交流和研讨机会。本届年会通过大会的主题演讲、主席专场报告、分会论坛发言、圆桌专题论坛和论文等形式,涉及与展示了全球化学习、研究方法、创造性、新型媒体、移动技术等诸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变化.充分体现了教育技术蓬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考察了教育技术学在教育学科的定位,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的工程特性及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与工程哲学的出现对AECT2005定义的影响,并据此结合当前教育工程与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强化工程意识、工程思维与工程能力的培养及相应的培养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Conclusion The AECT internship provided each of us with experiences appropriate to our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expertise. Our all-access pass did help introduce us to the many larger discussions taking place across the organization. We were able to connect with other graduate students and to develop new ties with some of the pillars of the field. We can attest to the fact that AECT actively seeks new ideas, energy and leadership that can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Our final thought for you is that AECT wants you to be involved. We discovered that the doors are wide open, and we know that you do not need an intern’s medallion to step through those doors. We hope these stories encourage you to step through the doors and find your place within AECT. 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is available at .  相似文献   

18.
四位作者作为AECT2010年会的参与者与组织者,首先对本届年会的主题内容,包括大会的主题报告、分会的研讨交流以及主席论坛的演讲等,做了全面而细致地回顾;然后在深入剖析会议主旨的基础上,根据其亲身经历与体会,论述了对本届年会的感悟与启示,其中包括对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以及对中国大陆教育技术领域所带来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