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说:"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他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只有架设好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才能让语文和生活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2.
林和芬 《现代语文》2013,(8):137-13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实的材料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文章要有内容,而内容来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1]《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2]所以,作文教学应立足于生活这片热土,让独特的乡土文化成为学生取之  相似文献   

3.
微语     
正因为陶行知非常注重"生活教育",所以他的眼光总是往生活的根基上看,然后让自己的文字一如生活本身——顺生活之需要而自然挥洒,便有篇幅之短长;随生活之场合而开口动笔,便有文体之多变;依生活之脉络而观察、思考,便有材料之活水;据生活之俗尚而演说、作文,便有语言之本色。一言以蔽之,陶行知的文字,来自生活,是为他的"生活教育"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这一论断,可用《礼记·中庸》开篇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三句话来作深入的阐释。文化就是"人"化,就是以"文"化人,以"人"化物;教育从其宗旨看,就是素质教育;从方式上看,就是文化教育。教育成败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这一内因,而在发挥这内因作用的外部条件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齐月忠 《生活教育》2011,(23):29-31
教育应从生活出发,且以生活的向上改善为旨归。这里的生活,既包含"活着"的意义,也含有"生长"的意义。前者求生命之延续,后者求生命之开大。教育的起点、过程、目标,皆以生活为中心,教育与生活理应须臾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应当承担起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用"美学"展示文化,体现数学之美;用"数学史"彰显文化,体现数学之发展;用"过程"构建文化,体现数学的神奇;用"生活"推广文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将让数学课堂更具内涵与魅力.  相似文献   

7.
一、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极其简单而又非常深刻地说明了语文和生活同在,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实践和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生活、学习、做人"课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课程资源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还应包括家长、社会等更广泛的资源;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也不应仅局限于运用显性的课程资源,还要充分挖掘、利用隐性的课程资源;对于传统的教育资源,也应合理取舍,使之"老歌新唱".因此,教师已不仅是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实践者,更应是开发者和研究者.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物之谜,火箭之快,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生活处处有数学学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如何对小学数学进行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日常教学中,我尝试在生活中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方寸之间天地宽——布置教室教室是学生每天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是学生另一个温馨的家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布置精妙的教室  相似文献   

11.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教育事业的一项奠基工程。幼儿阶段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期,幼教工作者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拓展幼儿园美术主题活动内容;开发利用生活材料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空间;优化教育手段,深化幼儿园美术课程资源的内涵等方面来利用本土美术课程资源,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国情之需、是时代之需、是地方幼儿教育之需。  相似文献   

12.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  相似文献   

13.
"任何平凡的东西只要你用心灵抓住了,它就能现出珍珠般的光辉来."写作也一样,要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借它山之石来开启自己的心灵之玉;要坚持不懈地练笔,开展多元化写作.用心灵去感悟生活,浸染文字,从而写出心灵之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  相似文献   

15.
1.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教师应向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以激发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随时引导学生努力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6.
宇宙之浩瀚,粒子之微小,火箭之神速,无处不用到数学;情境之巧设,素材之获取,新知之探索,活动之体验,无不来自生活。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  相似文献   

17.
文化经典教学有效性研究,提倡"吸取古人的深思、反省生活的智慧",落实在日常生活上;配合现代的新思潮,以达到传承与创新并驾齐驱之目的。贯彻"文道统一"的教学模式,形成经典系列教材,通过虚心涵咏、示范引领、有效评价,涵养中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张建华 《生活教育》2008,(12):26-27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他激情澎湃地呼吁.要使"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于创造教育的开展.陶先生又提出了"六个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眼晴,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食物的能力;二是解放  相似文献   

19.
柯英  陆宁 《辅导员》2011,(16):68
中国人习惯把日常生活用"衣食住行"这四个字来概括,"衣"位列第一,足见服饰在中国人心目中位置之重要。古代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饰之美,称之华,礼仪之邦的华美服饰为世人赞誉,故有"衣冠王国"的盛誉。如今,服饰的作用早已不再局限于遮身暖体,更体现为美化生活环境、提  相似文献   

20.
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第二味是"人情味",第三味是"书卷味"。而语文的兴味来自教师对生活的态度。它营于教师之手,发之学生之心,可变成语文课堂美丽的歌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