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即课程,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的创造、课程的主体;学生同样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同样是课程的创造和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课堂教学,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课程教材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教学改革将是一场更持久的、更复杂的攻坚战。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任务,本次教学改革应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新课程改革的先导。新课程需要教师具备以下四个教学观:第一,教学不再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第二,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第三,新课程重结论,更重过程;第四,学科教育的落脚点应该在教育,最终在人。教师应努力树立上述教学观,并在课程实施层面上努力落实相应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必须树立正确而科学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应该是怎样的?当然,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对它进行研究和表述。同时,我们也可以着眼于一些具体的教学行为、问题,以此领悟、体会今天的教师要有怎样的教学观。后者,也许更容易为一线教师所接受,对他们的帮助可能更大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必须树立正确而科学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应该是怎样的?当然,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对它进行研究和表述。同时,我们也可以着眼于一些具体的教学行为、问题,以此领悟、体会今天的教师要有怎样的教学观。后者,也许更容易为一线教师所接受,对他们的帮助可能更大些。一、要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观”教学总是要讲求效果的,没有效果的教学当然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然而,在不同的教学观念支配下,对教学效果也就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而这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也就相应地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让我们…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单元练习 3中的“学习字词句”,是一道融练习于形象的生活场景之中,融练习于切实的综合运用之中,融练习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之中,符合儿童生活情境,培养儿童探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中国揭开了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成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核心内容。面对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学教师,面对新课程倡导的全新教育理念,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者呢?笔者以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省级培训工作为切入点,以培训对象——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需要为出发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9.
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新教材显示了这些特点,而教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养呢?本文就是探讨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也许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批评,因此我们进行了太多的反思,我们感觉到语文课程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课程内涵、课程目标、课程策略的丰富性、抽象性、具体性令人难以明确的界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使争鸣历时一个世纪之久的语文课程有了一个阶段性的历史定位,它使我国的语文教育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也使我们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思考着一个全新的问题:新课程理念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师。在此,笔者试图从观念的更新和角色行为的定位上作个人化的评述。一、把语文教育理解为一种生态传统教学论认为,“师者,传道、…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质的转变,要求教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更是自我价值的成功实现者。多重角色诉求导致了教师迷失在了众多角色之中,无所适从。新课程实施后,教师摆脱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由教育行政部门、学科专家和专职教材编辑人员研制的依赖心理。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新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模式又让老师们力不从心。为了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各中小学都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然而,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分离现象却也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存在往往将教师置于两难选择的境地。为了…  相似文献   

12.
学生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因此,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一直是广大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阶段,笔者试结合学生评价改革的经验与现状,对这一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反观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日与一位教育界朋友聊天,他说,自己对中小学教改非常忧虑,中学遇到应试的阻力不说,就是小学也不容乐观。我很诧异,在我的印象中,小学教改非常活跃。为了说服我,他例举了一个并非偶然的现象,在教改搞得轰轰烈烈的某沿海大城市,小学的考试多如牛毛,而且每次考后,都要给学生排队,考得好的被称为“精英”,安排好的座位;考得不好的被称为“差生”,安排差的座位。我震惊了。我再一次感到,评价改革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课改进行到深处,必然涉及许多制度问题,而制度的背后,又往往有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原因,真可谓盘根错节!评价改革的步履维艰也就在于此。我们的责任,就是不断地播扬新的评价理念,宣传新的评价实践,努力寻找改革的出口。此次刊发的专家文章,就是希望引起大家对学生评价问题(如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如何评价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等)的关注、思考和讨论。让我们分享你的智慧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15.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质的转变,要求教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更是自我价值的成功实现者。多重角色诉求导致了教师迷失在了众多角色之中,无所适从。新课程实施后,教师摆脱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由教育行政部门、学科专家和专职教材编辑人员研制的依赖心理。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新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模式又让教师们力不从心:为了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各中小学都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然而,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分离现象却也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存在往往将教师置于两难选择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课改实验区的课堂教学秩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与传统课堂的安静、整齐相比,新课程的课堂显得热闹、松散,出现众语喧哗、百家争鸣的局面,有时甚至有些嘈杂,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变为如何让孩子既能充分地放出去,又能有效地收回来即所谓“收放自如”:与传统课堂的快节奏、高效率相比,新课程的课堂显得比较缓慢、悠闲,常为了保证学  相似文献   

17.
一、认识观的转变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学生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要革‘讲’的命?”话题发表(见本刊2005年第2期)后,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纷纷来稿参与讨论。从这些来稿看,对新课程教学还要不要讲授基本持肯定的态度,问题是如何理解讲授及如何讲授,对此许多老师提出了颇具启发性的见解。但对《“错误”的以诗解诗?》课例的评价,依然分歧很大。对于某一堂课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问题在于这些争论背后的一些思维假定。比如,大家都认为讲授是必要的, 实际日常教学也多以讲授为主, 可为何在评判一堂课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精神时,又往往以讲多讲少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据呢?为什么总是把表面上“讲”多了一点的课定义为反新课程呢?为什么许多教师反映,在新课程的公开课上,执教者宁愿追求虚浮热闹的自主合作、讨论交流而拒绝必要的、精彩的“讲”呢?这些看似悖谬的现象提醒我们,可能是我们思考教育的某些思维习惯、理念假定出了问题。 我们刊发以下几篇文章,不过是给大家关注并反思影响我们教育行为、看法的思维假定提供引子罢了。愿更多的人以梁启超式的自我解剖精神——“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来澄清、揭示、检讨我们过去不曾意识到的思维假定。  相似文献   

19.
卞惠石 《辽宁教育》2003,(11):53-54
作业布置作为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历来被教师所重视。但是,不同的时期对布置作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那么,新课程究竟怎样布置数学作业呢?总的来说,小学数学作业应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着重于过程与方法的展示;着力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据此,作业设计的策略有许许多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能体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0.
从2007年下半年起,北京地区的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的教学。在半年的日常教学中,我不仅对新教材有了较全面的感知,而且通过观摩学习其他教师开设的优质课,时新课程的理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新课程中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功有了一点初步思考。首先,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并由此对教师的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提出了新要求。但新课程并不是对旧课程的完全否定,因此,旧课程要求教师所具有的一些基本功,如扎实的专业素养、漂亮的粉笔字、合理的板书设计、富有感染力、吸引力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仍然是新课程中教师教学必备的基本功。它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元基本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此产生了一种曲解或误解,简单地认为新课程教学就是要多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多讨论。上课时,多媒体一放,学生讨论,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新课改。毋庸置疑,新课程教学强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