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耕礼仪是人类历史上相沿积久的一种社会生活习俗,也是农耕民族世界观、自然观在生产活动中的反映。它产生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来源于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发端于充满原始自然崇拜的农耕活动。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农耕礼仪作为一种食物生产手段的仪式,作为一种人类认识自然、适应利用自然的生存方式,它又紧紧依附于物质生产的宗教活动,具有宗教的虚幻性、蒙昧性。因而,从农耕礼仪纷繁复杂的种种古拙、质朴、奇异的表蒙里,我们不难发现其鲜明的文化特色和积极意义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采用适应于高寒山区地理环境的离地而居的干栏式吊脚楼,群集而居建宅于鼓楼周围。以鼓楼为中心建寨,是湘西侗族民居的三个突出特点,也是侗族民居的一般习俗。  相似文献   

3.
采用适应于高寒山区地理环境的离地而居的干栏式吊脚楼,群集而居建宅于鼓楼周围,以鼓楼为中心建寨,是湘西侗族民居的三个突出特点,也是侗族民居的一般习俗。  相似文献   

4.
<正>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习俗,其待客礼俗、民歌风俗、饮酒习俗被称为侗族“三大习俗”。本文试对这些习俗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各民族男女恋爱方式各不相同。新晃侗族男女青年的恋爱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反映出侗族人民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侧面。 在旧社会,侗族男女青年婚姻一方面实行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方式,另一方面又一直存在着自然的以歌代言、以歌传情自定婚姻的自由恋爱风俗。赶集、赶坳、节日或劳动之余,是青年男女社交的良好时间;坳头、溪旁、林中、风雨桥上、凉亭里,是谈情说爱的主要场所,被人们称为“花园”。一般来说,恋爱过程可分为相遇借带、初相会,再相会(二、三、四次相会)、热恋、定终身这样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 丧葬礼俗是人生三大礼俗之一。在新晃贡溪侗族中,对未成年的小孩,未婚青年或婚后尚未生育的青年人的死亡和已经有了子女的成年人及老年人的死亡,在丧礼的程序、礼仪、禁忌等方面都有简繁和轻重的区别,坟地也是分开的。对于有了子女的成年人及老年人的死亡,丧葬礼仪相当隆重,不但反映出宗教文化(包括原始  相似文献   

7.
<正>侗族节日千姿百态.在滔滔如流的岁月中,这些特定的节日尤如一个个涌起的浪峰,显示出它们的不凡.一、给雄鸡献鸡冠花报晓的雄鸡历来被侗家人看作是神奇之物,每当春节来临,侗家姑娘们便结伴到山上采摘鸡冠花当作新年礼物,敬献给雄鸡.为什么要把鸡冠花献给雄鸡呢?  相似文献   

8.
<正> 孩子降生要举行隆重的生礼仪式,这种传统习俗,各民族都有,但是,生礼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过程又各不相同。新晃贡溪乡一带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人生有三礼:生一礼,婚嫁一礼,丧葬一礼"。该地侗族把"生礼"看作是人生三大礼仪之第一礼,对生礼非常讲究和重视,其民族个性特征也非常鲜明。  相似文献   

9.
<正> 贡溪乡位于新晃侗族自治县南部,与贵州接壤。村寨以某一姓氏聚居,解放后虽逐渐出现了一些杂姓村寨,而插入的他姓人多是有亲戚关系的。这里保留着北部侗族传统的民族风俗,本文试就其婚嫁习俗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群体,农耕文化在其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有关农耕生产状况、产品分配以及农耕民俗的传承,在土家族中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并具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们认真调查研究它,就能更好地了解这个民族从古至今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这对于我们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陇东岁时习俗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习俗,而是人类早期的观念、信仰、仪式等诸种化因素的积淀物,我们可以透过这种习俗看到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神灵的崇拜以及他们用以与自然作斗争的仪式与禁忌。  相似文献   

12.
陇东岁时习俗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习俗,而是人类早期的观念、信仰、仪式等诸种文化因素的积淀物,我们可以透过这种习俗看到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神灵的崇拜以及他们用以与自然作斗争的仪式与禁忌。  相似文献   

13.
<正>马克思主义民俗学奠基人之一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中写道:“在各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稀奇的礼俗。”由于各民族的生活条件,历史传统不同,民间礼俗各异,特别是婚嫁礼俗,真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一个民族内部的婚嫁礼俗也因地域不同而不完全相同。故民间有“同族不同俗”的说法。“同族不同俗”不仅是表现形式不一,对内容的解释也众说纷云,因为各种礼俗,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使得内容发生了  相似文献   

14.
侗族传统抚幼习俗与儿童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的传统抚育习俗是侗族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凝练并延续下来的,它既是侗族儿童社会化必经之路,也是侗族本体和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侗族传统的经验性抚育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儿童的社会化过程遭遇了传统与现代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侗族的饮食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侗族的饮食习俗,深入探讨了侗族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其与农耕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侗族饮食习俗与稻作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的饮食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侗族的饮食习俗,深入探讨了侗族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其与农耕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在贵州黎平罗里一带流行着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唠姑娘”习俗。“唠姑娘”即异性青年男女到“花园”对唱山歌之意,其过程较隐蔽,外界难以知晓,它是山歌得以传承的基础。由于罗里位于南侗与北侗之结合部,从形式上看,其山歌之主体应属北侗玩山歌,然而从山歌的风格上看,却又与北侗的玩山歌风格迥异,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特征。因此,笔者将其整理成文,旨在为今后作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在贵州黎平罗里一带流行着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唠姑娘”习俗。“唠姑娘”即异性青年男女到“花园”对唱山歌之意,其过程较隐蔽,外界难以知晓,它是山歌得以传承的基础。由于罗里位于南侗与北侗之结合部,从形式上看,其山歌之主体应属北侗玩山歌,然而从山歌的风格上看,却又与北侗的玩山歌风格迥异,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特征。因此,笔者将其整理成文,旨在为今后作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丧葬习俗的宗法性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的丧葬习俗是一部民族文化积淀厚重的历史画卷,在这部历史画卷之中蕴含着特定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特定的文化内涵之一,就是丧葬习俗中含有浓厚的宗法性,受到宗法制度的支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