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情"的字义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情”字,最先是指谓事物的真情实况,与“伪”相对。尽管上古先哲普遍重视情感研究,但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形成总括各种情绪形式的“情”的概念,直到庄子时代始有改观,后经荀子才有明确定义;但荀子当时实质上混淆了人的性与情。  相似文献   

2.
"情智相长"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共同创造和谐的环境,使双方情感与智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师生情智共升的教学效果。情智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一条有效的教学原则。利用情智相长,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师生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智慧,共同实现生命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古典文学存在着“从情—忍情”这样一种抒写模式。从情使得文学朝向情感抒写方向突张,而忍情则使奔突的情感得以回旋。文学正是在“从情—忍情”这一结构中,既相互牵制,又相互依托。当这一结构处在平衡状态时,文学既能显示出她所葆有的礼乐醇雅,又能透露出她所苞育的情感芬芳。“从情—忍情”这一结构的拈出,使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古典文学情感抒写的复杂历程,对于当下文学创作也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庚辰本《红楼梦》第十九回脂批中评论贾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其实"情情"也可用在宝玉的身上。宝玉的成长可看作"情不情"向"情情"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以三个女性(金钏、晴雯、黛玉)的死亡为例,宝玉由泛情转向钟情再转向移情,这种不彻底性显示了宝玉人物形象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当今高等师范学院声乐教育中对学生只注重音量、音域的培养,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内心情感抒发的问题的探讨,提出情感抒发是歌曲的出发点、目的,在声乐教育中必须坚持以抒情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  相似文献   

6.
诗歌的情感性最为突出,但是乾隆诗坛却出现了“抑情“与“尊情“两种区别明显的审美价值取向.“抑情“的主要代表是沈德潜和翁方纲,其主要局限是:在“抑情“观念影响下的诗人和诗作,无论是情感的真挚还是思想的深度,都流于平庸显浅;而且不自觉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庸俗士风甚至庸俗文学思想的支持;更为可惜的是,中国诗坛可能因此而埋没了众多名家.“尊情“的主要代表是袁枚和黄仲则,其主要价值是:在文化高压下依然敢于大张“情之旗帜“,秉持进步的人性论,倡导并实践了自然人性和真情的抒发;诗作明显具有了近代民主思想的端倪;真正张扬了诗歌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又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职教语文教学必须从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教材与教学语言三方面开发情感资源,激发学生逐渐丧失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教学中情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因素,“以情优教”十分必要。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德育教学的一个主力军,更应该调动和运用教材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坚持乐情原则、冶情原则、融情原则,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的"唯情"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祖作为明代最为杰出的戏曲家,他在中国文学史及戏曲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同时,他在文学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于文学情感本质的清醒认识与大力弘扬,在明代言情文学思潮的激发下,把传统的文学情感论提升到了“唯情”论的高度,并且对文学情感生发的主体性原则、文学情感的审美表现,以及情感内容与形式规范之关系等诸多理论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看法,从而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高芳莉 《陕西教育》2006,(12):40-40
任何形式的师生互动都会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教学中,师生一方积极的情感也会使另一方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除了要设计好教学内容外,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用情感去推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杀青”一词古已有之,但现在在语义和语用上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并成为时下的一个流行用语。论文追溯了“杀青”一词产生,发展的奎过程,井解晕了它在现代之所以套如此“火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古代文献,系统研究了先秦“赋”字的语义演变,指出”赋”字在先秦典籍中有税贡、铺陈二义,前者为其本义,后者则为同音假借,后义本字应为“敷”,后世所说的“赋诗”、“诗赋”,取义于铺陈,其根源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奴”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蕴涵。古人不仅用它来区分人类社会的尊卑贵贱,而且用自己的主奴观念去建构本是平等的自然界。“奴”字也曾被人们寄寓过美好、爱昵的感情色彩,但从古至今,它还是以表达依附、顺从,被奴役、被鄙视等贬义为主。  相似文献   

14.
外报外刊阅读是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阅读英文原版报刊既有语言因素又有非语言因素的障碍。一些看似简单的常用词汇.在报刊这一特定媒体语境下。往往会得到相当灵活的运用。针对常见的三种灵活运用方式.即.反常规搭配、习语仿拟和特定情感色彩的生成,提出了相应的阅读理解策略。  相似文献   

15.
清末,由于殖民势力的入侵,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的巨大变化已超过了旧有法律调整的范畴,迫使清政府决定修订《大清律例》。  相似文献   

16.
“清真”是章学诚文论思想的关键,其中“清”的主要内涵为:体制风格纯正一致,文气清而不杂,语言精炼峻洁。这既是章氏对前人文论的继承又是作为史学家对文学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7.
"同志"一词至少在8世纪末由中国传入日本,首先在文人学士和僧侣间使用;其语义在江户时代特别是幕末维新时期得到发展,出现了派别化和革命化的趋势,受此影响,中国维新和革命人士也开始互称"同志";日本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党成员之间称"同志"也早于中国."同志"一词的语义在中日文化相互影响中得到了丰富.  相似文献   

18.
曹翔 《河西学院学报》2012,(1):93-97,82
"法官"一词起于战国,初始含义为"知法之官";秦代以降,"法官"成为"执法之官";现代意义的"法官"随法院的产生而产生于清末。宋元以降,会作法的道士被尊称为"法官",源于"作法之官"的省称。现有大型语文工具书"法官"的释义均未为确当。  相似文献   

19.
词的比喻义与“城”字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化发展,变化发展的方式之一是在原词的基础上派生出新的比喻义。本文结合“城”字现象,从比喻的本质特点和结构形式阐明词的比喻义的产生过程和被社会接受的若干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