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体育精神的特质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精神是一种校园体育文化现象.通过对高校体育精神的涵义、特性、功能、价值取向进行分析,从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开展以中华体育精神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两个方面阐述了对高校体育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以阐释体育精神的内涵为基础,进而从立宪、集体和操作三个制度层面对体育精神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体育道德和体育法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关系的角度,为体育精神与体育制度的良性互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如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一样,中华传统体育精神同样既有积极的元素,也有消极的成分。纵向来看,由于战国百家争鸣成就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传统的体育精神的基本框架也就随之而酝酿出来了。就传统体育精神在这一时期的剖面情状看,"和"是基本的主干,至于积极的身心修养观、积极的养生观,或崇"道",或重"仁",或痴于阴阳五行变化,无不都是在变化过程中寻找人的身心运动的制衡点。"和"才是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基本主干,中华传统体育精神体系正是以这样的主干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论体育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精神指内化于体育参与人内心深处的思维习惯、观念和心态,承载着价值判断、意识追求等终极关注.以追求"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为宗旨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精神的典型代表.体育精神与人类和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蕴含着探求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人类追求和谐美好的不懈努力.由于体育运动参与者的群体性和广泛性,体育运动的影响范围较其他社会活动更为深远,体育精神所倡导的团结友谊、互助关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伦理观念、广泛参与的合作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念,对人类和谐有独到的贡献.中华体育精神所具有的国家集体荣誉感与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建立的社会共同理想相契合;负重自强、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也正是我们在相对落后的物质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活动已无处不在,影响和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体育精神一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本文主要从构成和影响体育精神的社会、文化、经济、历史等四对基本关系出发,对体育精神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精神与校园体育精神的价值向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和校园体育精神的诠释及价值向度,指出校园体育精神应重点在:进取精神、公平原则、和谐发展原则、道德规范原则及全球化原则等几个方面借鉴和吸收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基于上述研究基础,还提出了关于在校园中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竞技体育精神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变迁,需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竞技体育精神文化.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竞技体育精神文化,必须科学地解决承传传统的问题,同时,应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以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及当代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为逻辑起点,并解决好对待西方竞技体育精神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儒家学说所包含的"成己成物"、"修己治人"和"明体达用"的理想人格,即"内圣外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些都与中华体育精神在某种程度上相契合,成为中华体育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无形推动力,并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积淀和支撑。而儒家"内圣外王"在中华体育精神中的现代解释,也赋予其当代价值,并具有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对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探讨,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能力,起到陶冶人、美育人、塑造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依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面向新世纪,探讨了体育本质、体育精神及其价值意义;结合体育精神的价值功能,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体育精神的弘扬;并对如何弘扬体育精神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谈大学体育中的德育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学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较高层次的目标。抓住体育的特点,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既能锻炼学生的意识,又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是推动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激活理论教育生命力的应行之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发挥中华体育精神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价值引领作用,使新时代中国青年从中汲取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精神滋养。推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在教学理念上重“思”善“导”,在教学内容上守“正”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昭“显”强“隐”,更好地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3.
体育精神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角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体育精神的内涵、本质与功能,提出了创新的见解,体育精神的本质在于活动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的集中体现;体育精神是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主体的主观能动和创新性的特征,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扩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体育精神的要素以及整体结构进行学理分析,旨在更加明了体育的价值以明晰体育的本体论.研究认为:精神进入体育是体育发展之必然,体育精神以追求卓越为它的发生学和逻辑学起点,实践精神和道德理性精神构成它的两大支柱,并衍生出和平共生、追求卓越、公平竞争、与时俱进等次生精神,最终向着自由精神所延伸.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目前高校体育赛事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力图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高校体育赛事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体育精神是"健康向上"的精神,体育精神能促进人类自身的完善、体现人性之崇高,其对大学生人格塑造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而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形成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将做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民族社会文化的深层内涵。阐述了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发展以及体育精神的发展在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体育法治所面临的文化困境制约了体育的法治化水平。具体来讲,其文化困境主要体现为体育法治的认同度有待提升、体育精神未充分彰显、体育法治面临实效性危机,以及体育法治中人本主义有待建构。主要原因在于体育法治自身规范体系存在缺陷,体育司法和执法不力影响法治认同,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及法治精神与体育精神尚未有效契合。有必要完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加大体育司法和执法力度,净化与发展体育文化,扩大公民有效参与,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培育充分体现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与人本价值的体育法治文化,促进我国体育法治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国家体委把体育战线多年来形成的中华体育精神概括为六种:一是为国争光;二是无私奉献;三是科学求实;四是遵纪守法;五是团结友爱;六是顽强拼搏。学校体育活动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必将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的运动取向:“体育精神”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发展,是一种实践的运动状态.以体育爱好者的姿态做教师,以运动风范塑造教师,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运动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运动取向的提法,高度概括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生成的特性,集中表达了教师的职业精神,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从实体思维范式转向实践思维范式,并有效地预防和改变教师职业的倦怠倾向.体育精神鼓舞人,教师发展引领人;多元的体育精神,引领教师专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