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道德认识是道德主体心理三大因素之一,它是由道德感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智慧等环节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道德蜕化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大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道德认识能够判断善恶是非,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据,它会对道德内外化过程中的道德蜕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关系中,人常会背离道德规范,出现"道德蜕化"。道德蜕化可分为积极道德蜕化与消极道德蜕化。道德蜕化中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原动力,是导致道德蜕化的非常重要原因。激发强烈的道德情感,抑制消极道德蜕化,引导积极道德蜕化,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网络社会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撑,同时网络道德建设必将开创道德建设的全新方式,打破道德建设的传统模式。网络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理论探讨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先导;培养网络道德建设者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前提;开展网上道德教育活动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建立道德教育网络体系是网络道德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道德自我是个体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青年时期是道德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道德自我对青年大学生具有特殊意义。大学生道德自我的建构策略有三:一是大学生个体自身不断加强道德自我修养,包括通过道德知识的学习、道德体验和道德自省,提高道德自我认知水平,注重日常化的自我道德修养,加强道德自律;二是高校道德教育充分重视大学生道德自我的发展价值,尊重其道德自我的完整性和自主性;三是社会积极完善道德规范体系,培养良好道德风尚,规范网络管理,为大学生道德自我的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语言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富峰 《教育科学》2006,22(1):31-33
道德语言是德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道德命令、道德评价、道德交流是道德表达的主要方式,在德育过程中,常用的德育方式则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劝勉、道德对话和道德独语。在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上,采用不同的道德语言形式,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在德育对象道德发展的他律阶段,以道德劝勉为主,在自律阶段,以道德对话为主,在他律和自律相统一的高级阶段,则要努力培养道德独语能力。  相似文献   

6.
试论道德舆论的功能及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舆论是道德的价值评价活动,是道德生活的重要表现,对整个社会道德具有支撑性和亲和力。道德舆论是道德意识的表现形式;是道德裁决的社会方式;是个体意识互动的合力;是新道德形成的中介。探索其内在本质和机制,可以为道德建设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自信     
《湘南学院学报》2018,(6):24-27
道德自信是人对自身道德本性、道德实践、道德价值的确信心理。道德自信根据社会结构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差序道德自信和团体道德自信。树立道德自信有向内、向外两个路径,树立道德自信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遵循人本性、历史性、实践性三个主要原则。道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道德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道德自信对于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必不可少的。道德自信为人类的自我实现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价值指引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创造与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题记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那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人格,塑造道德文化,造就道德生活。道德人格的理想境界是真善美。道德文化的理想境界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正大光明。道德生活的理想境界是和谐,即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的身心和谐。道德的境界有层次之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道德,二是高尚道德,三是圣贤道德。基本道德的主要内涵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要求人们独善其身,具有相应的责任意识。高尚道德要…  相似文献   

9.
道德记忆是人类道德生活经历在其脑海中留下的印记或印象。道德记忆使人类在"过去"拥有过的道德风俗和习惯、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思想和精神、道德实践和行为成为可以回顾的东西。道德记忆可以区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它是在记忆的个体框架内发生的记忆。集体道德记忆是在集体层面展开的,它展现的是一个集体性道德记忆框架,可以通过家庭、种族、宗教、组织、团体、军队、阶级、国家等等"集体"形式表现出来。道德记忆是人类道德思维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人类在"现在"和"未来"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提供重要依据,能够推动人类对其"过去"承担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0.
道德情感的培育无疑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个体的修为是重要环节。道德知识和道德智慧是前提,道德生活的投身与体验是基础,行为过程中的道德反省是关键,道德境界的归化是目标。  相似文献   

11.
道德评价是运用已掌握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它是运用道德概念,进行道德推理,作出道德判断的道德思维过程。它既是道德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又是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道德评价能力的高低,主要是通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的正确分辨而表现出来的,因此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  相似文献   

12.
所谓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所具有的坚定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坚定不移的信奉,同时又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道  相似文献   

13.
道德功利主义以结果的利弊为道德善恶的判断标准,认为道德规范是为他的。道德义务论以规则的正当为道德的判断标准,认为道德规范的目的是自为的。道德功利主义和道德义务论的对峙是表面的,二者是可以统一的,道德义务论在本质上具有道德功利主义的特征,功利主义也可以培养出道德义务论的动机。  相似文献   

14.
<正>道德可教吗?一般认为,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是对于行为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产生的,是对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与道德认知往往结合在一起,构成人的道德动机。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和外在标志,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在道德品质三大成分中,唯有道德认知以可教的知识形式呈现,但可教的仅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  相似文献   

15.
教学具有道德性,是教学中的伦理价值问题;道德具有教学性,是道德的教学实践问题。教学的道德性具有两个向度:外生道德和内生道德,教学的外生道德与教学的内生道德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道德的教学性具有两种属性:人为性和自发性,道德教学的人为性与自发性是制约与反制约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教学的道德性陷入知识的窠臼...  相似文献   

16.
道德叙事,就是教育者对道德事件的讲述或重叙,它是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升华德性、迈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道德叙事负载着两种价值——原初价值和附加价值,每个道德叙事都有一定的价值载荷。在学校德育中,道德叙事是道德知识、规范的传递者,是道德行为图式的储蓄所,是道德情感的传达者,是道德经验的转述者,是道德思维的传承者。道德故事的遴选、聆听视角的建立、道德故事的重叙和价值立场的形成是学校德育的“四部曲”。  相似文献   

17.
道德对社会是有益的,但如何增加道德是一个问题。文章探讨"知识性"道德的缺陷和价值型道德的优势,以价值型道德为基础更新道德内涵,完成对道德回报的再认识。在论述道德回报合理性的基础上,以六条原则为道德回报制度设立有效的具体规范。通过这样的步骤,完成了对于道德回报机制的完整设计,借助道德回报制度来增加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模仿     
人生伊始,本是道德的无知者。但人的存在本质规定了人必须走上社会化的旅程。人的道德社会化就是从道德模仿起步的.人们在道德模仿的过程中,分辨善恶,体认高尚与卑劣,实现道德认同,养成道德习惯。道德模仿是道德学习的“启蒙课”,道德传递的“通道”,道德内化的“入口”,道德整合的“立交桥”。我们研究它,旨在提高人们的道德适应力,树立道德榜样,淳化道德传播,从而使社会道德水平在相互仿效中提高。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与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琼 《思想教育研究》2005,(8):22-23,44
一般来说,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融合。道德人格并非天生自成,而是人们通过接受各种道德教育,并在自身努力修养和践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公民在长期的生活中习惯性的道德行为的升华。这种道德人格,既具有普遍性,又为每一位公民所特有。在这个意义上,道德人格作为衡量个体人格的标志,就成为评价公民道德素质的最重要的标准。和谐道德人格一方面指的是个体道德人格内部的几个组成部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协调,是一…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模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伊始,本是道德的无知者。但人的存在本质规定了人必须走上社会化的旅程。人的道德社会化就是从道德模仿起步的。人们在道德模仿的过程中,分辨善恶,体认高尚与卑劣,实现道德认同,养成道德习惯。道德模仿是道德学习的“启蒙课”,道德传递的“通道”,道德内化的“入口”,道德整合的“立交桥”。我们研究它,旨在提高人们的道德适应力,树立道德榜样,淳化道德传播,从而使社会道德水平在相互仿效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