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根据[永嘉菰田]<明文戴氏宗谱>中发现的宋人资料,对<六书故>作者史实疏误予以订正,并补<全宋文><全宋涛><全宋词>之缺若干.  相似文献   

2.
《皖桐香山戴氏宗谱》有关祖先历史的记叙除了证明该姓是有籍之民,是桐城望族,还通过编修族谱、建立祠堂等宗族组织活动,强调了自身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并试图表达并传承隐蔽其中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叙述刘铭传家族《刘氏宗谱》的发现,版本及留存处。重点介绍《刘氏宗谱》五修、六修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北宋的泡桐专家陈翥,著有《桐谱》一书,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但他的生平事迹资料较少,而新发现的《五松陈氏宗谱》有关记载,可疑之处甚多.予以辩证。  相似文献   

5.
嘉庆四年,清代宗室科目正式建立,成为宗室入仕的新途径。《爱新觉罗宗谱》详细载录所有宗室的信息,科第、爵职尤受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宗谱》中若干宗室的科第信息还存在讹误或缺失,有必要对之进行订正、补充,否则很难保证据以得出的相关研究结论不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温岭市是南宋江湖诗派代表人物戴复古的故乡,最近,在其故里附近出土了其堂兄弟戴忱及家人的六方墓志铭。根据这六方墓志铭、早几年发现的两方戴氏墓志铭和古县志上记载的两篇戴氏墓志铭,修正了戴复古家世辈分,并对20多年前发表的《戴复古家世考》和其中的世系表作了较大的改动补充。  相似文献   

7.
戴名世于桐城派的地位,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他与方苞的关系极其亲密则是实情。两人既是同籍,且戴名世曾祖父、父亲又与桂林方氏联姻,二人为表兄弟,理应自幼熟悉。但事实上,戴名世三十九岁时才得与方苞于京师太学相识,方苞时年二十四岁。个中原因在于方苞自曾祖既已迁居金陵,其父方仲舒后来入赘吴氏,居住江宁六合留稼村,方苞即出生成长于此。相识后,两人过从甚密。一年后分别,此后聚少离多。戴名世还与方苞父亲方仲舒、兄方舟交好。探讨戴名世与方苞的交往,或有助于梳理桐城派初期发展概况,对评价戴氏于桐城派的地位及影响抑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9.
1999年冬 ,收到韩明祥同志函 ,嘱为所编校之戴名世《忧庵集》作序。《忧庵集》为安徽省博物馆收藏之戴氏遗作手稿 ,90年代初 ,有黄山书社点校本行世 ,点校者学识浅陋 ,讹误、遗漏、妄改、破句 ,触处可见。明祥同志系当年为安博收购此稿者 ,深感不安 ,于是重加编校 ,用意深远 ,因而于今年初写一序文复之。后明祥同志以所作之编校稿与戴氏手稿复印本见寄 ,又韩自强同志作《黄山书社本〈忧庵集〉勘误表》亦同时寄来。手稿为行草体 ,又多残损 ,辨识费力 ,于是依据手稿复印本分别加以是正、补充 ,而后展然可观。曩者余编定《戴名世集》 ,其后于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中发掘出未曾被利用过的第一手资料,从桐城姚氏的理学家风、崇尚力行、表彰节孝等方面考察姚鼐与宋学的关系。由此可知,姚鼐尊崇宋学思想的形成与执着,应追根溯源于其家风。姚鼐反汉学、崇宋学思想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死后世称宋潜虚先生,又因曾一度隐居故乡桐城南山,世人又称之为“南山先生”。他是清初著名的散文家、历史学家。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明确指出戴名世“是一位古文家,桐城派古文,实推他为开山祖”。因《南山集》案而惨遭腰斩,成为清朝文字狱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2.
检阅《余氏宗谱》可发现桐城派主要代表作家戴名世、姚鼐、姚永朴的三篇佚文,这既弥补了三位作家文集的缺失,又为研究桐城派名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3.
桐城《高林汪氏宗谱》中有张英佚文三篇,即《高林汪氏宗谱序》、《尔玉公传》和《汪老伯母胡太孺人八秩荣寿序》,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张英介绍高林汪氏家族发展和纂修宗谱的特点,阐述自己对修谱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叙述同汪德雯的深厚情谊;同时,张英对尔玉公和胡太孺人十分景仰,撰写传记和寿序以颂之。  相似文献   

14.
戴名世的史学关怀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名世是清代卓越的史学家,其史识、史才堪与万斯同、章学诚等大家齐名.戴名世有着至为深刻的史学关怀,表现在:他不仅有明确的存史意识,而且有足够的胆识,能够积极地将之付诸实践,而可贵的"平民史观"又是其史学关怀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曾说:满洲人在统治中国人政策上大致可分三期:第一期,顺治元年至十年,招纳降臣,“开科取士”.极尽利用之政策。第二期。顺治十一、十二年至康熙十年,为顺治帝亲政。通过糟蹋贰臣和一些下等念书人.兴文字狱摧残真正知识阶级,尽施高压之政策。第三期,康熙十一、十二年以后,变高压为怀柔手段。康熙十二年荐举山林隐士。康熙十七年荐举博学鸿儒,康熙十八年开《明史》馆。  相似文献   

16.
桐城派散文家戴名世和方苞都有一篇描写雁荡山的作品,各具特色。本文将两篇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分析,试图说明这两位作家不同的身世经历,如何造成他们各不相同的创作心态,并影响着作品的立意、取材与行文风格。  相似文献   

17.
戴名世的时文理论建立在他对科举制度和八股时文的反思与批判之上。戴氏在桐城派作家中首次提出"以古文为时文"的主张,并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这种"援古入今"的思路加以阐释,试图合古文与时文为一体,给时文创造一种新的局面,以文风之变促世运之变。戴名世的时文理论和实践不仅体现了戴氏较强的"问题意识",而且直接开启了方苞关于古文与时文的诸多主张,对桐城派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8.
徽州人受“朱学”影响,修谱之风愈加浓厚。《安徽绩溪瀛洲章氏宗谱》在2008年面世,其谱系部分对族人有一定实用价值,便于相互联系。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它又确实存在较多缺陷,行家多有批评。基于《安徽绩溪瀛洲章氏宗谱》编修内容,试从谱名、文字资料等方面对旧谱的疑点和差错、排行、标点符号以及谱系排列、兼祧与过继、家庭婚姻状况等略加评析,意在抛砖引玉,亦供正在修谱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张潜的生平,梳理了张潜后裔的一些详细世系,点校出《甲道张氏宗谱》中宋代张潜的散佚著作。  相似文献   

20.
柳诒徵先生为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他大力提倡利用谱牒资料进行历史研究。本文利用《京江柳氏宗谱》考察柳诒徵成长的家族背景,主张“学行兼崇,不分汉、宋”的家学渊源,同时展示《京江柳氏宗谱》中丰富的家族文化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