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佳作无捷径     
本栏刊载了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庄户日记”》及其作者李振海同志所写的采访记《勤跑一线才能“有物”》,意在提倡一种精神:到事件现场去深入采访,才能出新闻佳作。兹将作者所在单位河北日报社对作品送审评语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韩冰 《青年记者》2016,(18):52-53
“无错不成书”的感叹这一两年不再那么强烈了,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个因素:一是人们不再“计较”,“无可奈何”了;二是不再关注、重视了;三是书刊的水平大大提高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有大小差错时不时映入眼帘.有的同志在工作中对成语、典故不求甚解、马虎从事,想走捷径(不仔细辨析).一篇好的文章要做到言简意赅、不落俗套、能使读者受到教益,文字工作要做到干净(无差错)、准确、不拖泥带水.  相似文献   

3.
《信息系统工程》2007,(11):30-31
存放和运行服务器所需要的计算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是打造绿色数据中心,实现降低IT能耗的重要一环。根据IDC的数据,在数据中心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中,存放和运行服务器所需要的计算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仅次于系统价格。IDC负责高性能计算的副  相似文献   

4.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10,(12):86-87
要求从事采编播的同志出手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精品,那是不现实的。不要说我们,就是那些著名的大作家,也做不到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事实上,做新闻工作的尤其是做广播新闻工作的,出精品更难。因为他们的工作讲时效,要快。“慢工出细活儿”对他们不适用。他们需要“快手出细活儿”。活儿要做得又快又好,还得精,这能不难吗?因此可以说,日常播出的那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大路货”。  相似文献   

5.
多出好书是出版业永恒的主题。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为出版社题词:“多出好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遗憾的是,1995年以前,我们社没有一本书获国家级大奖。1996年以后,我们奋起直追,基本年年获大奖。我们是如何实现这个转变的Z下面,谈几点体会和思考。全面、准确地把握两个效益的关系是出版精品图书的前提首先一条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般来说,这在观念上不成问题,当经济效益比较好时,也不成问题。但当在实践中,两个效益产生矛盾时,当经济效益不好时,就会产生偏差,就可能会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了。在出版…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科技期刊整体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科技期刊的发展。科技期刊如何能在国内真正形成影响力,并逐步走向世界是我们当前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01,(4):1-1
实施精品战略,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努力提高节目质量,是今年我省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中心。一个呼唤精品意识,多出精品栏目的热潮正在全系统兴起。  相似文献   

8.
《出版经济》2021,(2):64-65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希望能够快乐学习,成名趁早.但是,我不得不说,学习只有先苦后甜,成名千万要晚,成大事无捷径,快乐学习是扯淡. 先分析结果,成名趁早,害人匪浅.为什么? 成名无须趁早 1.积累的时候,如果揠苗助长,容易伤身、容易伤心 这种揠苗助长,举两个我朋友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中国图书评论》在2011年第2期发表了题为《商务版〈中国历史文选〉勘误举隅》(以下简称"《举隅》")的署名文章,对《中国历史文选》(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10.
精心打造新闻精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刚刚揭晓。本刊特邀请部分一等奖获得者(作者、编者)将他们获奖作品的采编过程和体会写成文章,在《业务广角》栏刊出。这些文章夹叙夹议,亲切可读。读者从中可知晓获奖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领悟优秀新闻作品采写的艰辛。我们热切希望近年来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其他作者、编者把你们的经验也写成专文。本刊十分乐意发表,这样可使个人的体会成为整个新闻界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12.
精心打造新闻精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精品意识 刚刚举行的福建新闻奖评选正逢第十届.一份报刊精品多了,自然就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其影响面自然更广,身价自然更高.由于许多精品的支撑,形成了报刊的品牌,构成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精品,也是新闻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一些报刊发行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内容生硬、枯燥,生动、鲜活的东西太少,文章八股化,表现程式化,报纸趋同化,吸引力、感染力不够强,老百姓不爱看.因此,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精品意识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需要,是巩固拓展党的宣传舆论阵地的需要,是做大做强党的传媒产业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新任务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宋烨 《声屏世界》2010,(12):50-50
节目源选择要有超前意识、精品意识。节目包装是以引进节目为“原料”进行加工的。原料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制约包装节目的质量.鲜明准确的节目定位是塑造品牌形象的第一步。因此,引进节目本身的质量是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广播是依靠声音来沟通听众的大众传播媒体,这就决定了广播广告必然要通过声音传播广告信息。广播广告跨越了字的局限,不受化层次的制约,雅俗共赏,受众范围广泛,经济实惠,借助亲切动听的语言,配以动人的旋律和真切的环境声效,能使广大听众在美妙的听觉艺术氛围中接受广告信息,  相似文献   

15.
《现代少年报》是一份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少儿报纸,创刊于1992年4月28日。近年来,随着学生应试教育压力的增强和报业市场化变革的加速,全国原有的几十家同类型的少儿报纸纷纷转向了教辅类,我们也就成为全国目前仅幸存下来的24家综合性少儿报纸之一了,成为湖北省唯一一份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少儿报纸。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媒体无所不在的时代,广播电视报纸林林总总铺天盖地,竞争激烈而残酷,新闻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真正体会到了生存的艰难。在这种情况下,“质量立台”、“质量立报”不得不从漂亮的口号进入切切实实的行动。而如何以质量立足?凭什么造就强势品牌?靠精品。  相似文献   

17.
李秀 《新闻传播》2010,(5):139-139
党报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既要符合党的宣传方针,同时也要符合一般受众的需求,这是摆在党报媒体面前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要从加强党报精神.注重采编制作,充分的利用第三媒体的力量,努力打造新闻精品,实现党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的改变,使人们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8.
正"打造精品"一词,在现实生活中已成为各行各业追寻的目标。对于报纸而言,什么是新闻精品,目前,虽没有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大体应具备这样几条:导向正确,主题重大,选材新颖,角度独特,写作精美。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精品就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新闻作品,其外在标志就是社会的公开认定度。必须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要打造精品,首先必须有强烈的精品意识。一份报纸精品多了,自然赢得读者的信赖,其影响面自然也就更广,身价也就更高。由于许多精品的支持,从而形成众多的品牌,构成了媒体之间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对一张报纸来说,精品是一件获奖作品,一个优秀的版面,还可以是一个出色的策划、一期亮丽的特刊。近年来,新疆塔城日报社坚持“贴近大众、服务群众、追求出众”办报理念,打造着一个又一个精品:首获中国新闻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画册式特刊新鲜出炉、“漫‘话’访惠聚”栏目获新疆新闻奖……笔者一直在采编一线,这一个个精品的打造都曾亲身参与,本文从新闻作品、新闻栏目、新闻版面、新闻策划四个方面浅谈如何打造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海洋出版社承担编辑出版的《中国区域海洋学》丛书喜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本文从背景介绍、作者队伍构成、《中国区域海洋学》专著成果的主要亮点、编辑团队打造精品专著的具体过程等方面具体阐述了该套书的具体出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